分享

采芝斋稻香村叶受和

 常熟老李jlr5mr 2022-08-31 发布于江苏

转自《苏州市志》第五十四卷:杂记

采芝斋的招牌之争

采芝斋为苏州著名糖果店,创办人金荫芝,原籍河南,娶妻谢氏。清同治九年(1870)以500个铜元为本,购置简陋制糖工具,在今观前街73号处设摊,摊上置一“家住玄都东洙泗巷口小糖摊”的牌子,并无店号。夫妇当众熬糖、剪糖,因形似粽子,名“粽子糖”,相传其法源于谢云山,故又称“谢家糖”,有谓金妻即谢之后人云。光绪十年(1884),摊左近有采芝斋古董店甬籍老夫妇,见金备受风霜之苦,愿让出一间门面供金租用,乃改摊为店,扩大经营,自产苏式糖果、炒货和苏式蜜饯,但仍无招牌,人习以“采芝斋”呼之,久而便定为店名。据说当时苏州名医曹沧洲奉召进京为慈禧看病,随带采芝斋所产含有川贝成分的“贝母糖”为慈禧助药,因颇见功效,被列为贡品。于是采芝斋便做了一块黑漆金字、四周雕有环龙的“贡糖”牌子,高悬店中以事宣扬。后又绘制“采芝图”作为商标,图中有寿星二,一持杖作上山采药状,一肩挂葫芦,暗示该店糖果有“药疗”作用,加以产品中含有桔皮、甘草、半夏之类,故采芝斋有所谓“半爿药材店”的说法。因此生意越做越好,至20年代末,采芝斋已是资力雄厚、名闻遐迩的糖食店。此外,金家各房又先后在观前街开设悦采芳、悦采芳分号、采芝春、广芝斋等糖果号,并在上海、常熟设分店3家,因而营业上的竞争和对采芝斋招牌的争夺也愈演愈烈。首代店主金荫芝有子4人:忆萱、秋和、秋月、侣梅,光绪十年即将店务交长子忆萱经营,自己退居幕后辅佐。民国13年(1924)二代店主金忆萱病故,遗嘱将采芝斋分为六股,子宜安、杏荪、岳石、锡山各一股,长房孙培元及金元各一股,其中孙辈二股归金宜安保管,故金宜安名下实为三股,占居半数。不久金荫芝为防止子孙发生争执,又预立遗嘱,明确第三代店主金宜安为采芝斋经理,并拥有“采芝斋”招牌的所有权。然而事与愿违,金家围绕采芝斋招牌的争夺,由暗中发展为公开。纠纷首先产生于堂兄弟之间,17年金宜安之堂弟金春泉(秋和之子),在宜安所设悦采芳对面开设采芝春糖果店,尚未开张,金宜安以采芝斋名义登报声明云:“本号自开设玄妙观东洙泗巷口……惠顾纷然而来,为免除拥挤起见,于癸亥年添设悦采芳……唯只有两店,并无别号分出,今有新开类于本店之牌号,实非本店所分设”。金春泉针锋相对,以“采芝斋小主”的身分刊登广告说:“金君本采芝斋经理,对于糖果蜜饯出品方面颇具研究,以科学方法发明陈皮梅,九制橄榄,……现则因事辞去该店经理之职,专管采芝春新号”。于是金宜安复登“重要声明”指出:“民国三年春泉始入店为伙,先父忆萱公故世,宜安经手,用人一切,仍归家祖父荫芝……前分析家庭时,将采芝斋店分归大房,非春泉一人所能尽掩也”。这场舆论对攻战,除了引起社会公众街谈巷议之外,并无任何结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9年金宜安亲兄弟之间招牌之争又公开爆发。先是金宜安为全力经营悦采芳等店,将采芝斋招牌和经营权承包给胞弟杏荪等3人,自20~29年每3年为1期,年租金7000余元。至第三期届满,金宜安要收回自营,金杏荪拒绝,于是双方对簿公堂,重新引起全城轰动。后调解无效,法庭判决金宜安胜诉,但金杏荪占据老店铺面继续经营,并于33年10月取名金芝斋以与采芝斋相抗衡。采芝斋第四代店主金培元在公私合营前夕,深有感慨地回忆说:“为了争夺采芝斋这块招牌,亲兄弟在法庭相见,当时叔父找了流氓头子黄金荣做后台,我父亲找了大汉奸褚民谊做后台,各不相让,官司打了一年,最后我父亲虽胜诉,但两家都花费了大量金钱。亲兄弟变成活冤家,企业形成外强中干,我父亲受此打击,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稻香村取名二说

稻香村是苏州茶食糖果业中的一家老店,相传创设于乾隆年间。但据《江苏省实业行政报告书》载,其始建年代为同治三年(1864)。民国15年(1926)8月31日《苏州明报》所刊该店新屋落成广告中亦称“本号开设……百有余年”;另据成稿于20年的《醇华馆饮食脞志》说,稻香村店主姓沈,洪杨之役避居乡间,曾设茶食摊于阳澄湖畔之某村,乱后归城,设肆于观前街洙泗巷东首,这说明该店创于同治间的说法是可信的。稻香村店招之来由,一说早年店主王秋根之祖辈喜读《红楼梦》,于书中得到启示,遂以“稻香村”命名。《醇华馆饮食脞志》另记一说云,同治间店主沈某,为招牌事商于挚友太湖滨种植萝卜为业的某农民,此人粗通文字,喜读红楼,以大观园稻香村之名为沈题写招牌。店主视同拱璧,许以红利二成酬谢之,店业果蒸蒸日上,而沈克践前约,逢岁底必送红利如仪。后来稻香村的招牌为各地竞相采用,比比皆是,店主沈某便在农商部注册了“稻图”商标,并于门面上书写“只此苏城一家,外埠并无分出”12个大字,以示自己是始创老店。《醇华馆饮食脞志》对稻香村的特色产品记载颇详,茶食以月饼最佳。另有做法考究的肉饺,入炉烘烤,乘热即食。复有三、四月上市的玫瑰猪油大方糕、定胜糕与酒酿饼,为春间流行食品。稻香村熟食野味有胡葱野鸭、透味熏鱼、虾子鲞鱼、异味风鱼、美味肉松、熏虾、烤子鱼等等。

叶受和的创设和取名

观前街叶受和,原名叶受和茶食糖果号,创设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店主叶鸿年,字蕉生,浙江慈溪人。有关叶受和的开设经过,颇具戏剧性。《醇华馆饮食脞志》有如下一段记载:“叶受和店主,本非商人,系浙籍富绅。一日,游玩至苏,在观前街玉楼春茶室品茗,因往间壁稻香村购糕饼数十文充饥。时苏店恶习,凡数主顾同时莅门,仅招待购货之多者,其零星小主顾,往往置之不理。叶某等候已久,物品尚未到手,未免怒于色而忿于言。店伙谓叶日,君如要紧,除非自己开店,方可称心。叶乃悻悻而出。时稻香村歇伙某,适在旁闻言,尾随叶某之后说:君如有意开店,亦属非难,余愿助君一臂之力。叶某大喜,遂委该伙经理一切,而店业乃成。初年亏本颇巨,幸叶某家产甚丰,且系斗气性质,故屡经添本,不稍迟疑,十余年来渐有起色,今日与稻香村齐名矣!”叶受和的取名,也值得一述。据称当初拟定店名时,叶想,自己是受别人的气才开这家店的,今后这家店一定要待客和气,于是加上姓氏便成为“叶受和”。为与比邻的老店稻香村相抗衡,叶把柜台包以铜皮,显示较稻香村的石柜台更华贵。民国18年翻建三层楼面时,又在门面上方塑了一个“丹风”商标,上绘两只凤凰,嘴衔稻穗,脚踏荸荠,暗含“吃掉稻香村,脚踏野荸荠”之意。盖稻香村商标为两棵稻穗中嵌一“禾”字,而野荸荠则为另一家老牌糖食店。由此可见昔日商业竞争之激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