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报纸

 旅行读书在路上 2013-09-14

安徽日报 家庭教育“知”与“行”的尴尬

■ 本报记者 汪国梁 朱胜利

 

    日前,备受关注的李某某涉嫌强奸案一审结束。这起涉及多名未成年人的案件,引发人们对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家庭德育关乎社会道德建设,家长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才艺和体质等方面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品格塑造,使其拥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

 

“能力恐慌”下的教育——

 

 

家长这样塑造孩子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记者采访中发现,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是非观念,是不少家庭重要的教育内容。但也有一些家长基于现实考量,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才艺上,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关注不多,甚至教育孩子“现实”一点。这种偏废,无疑给孩子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镜头一:“妈妈,我不想再练琴了,我想看电视。”9月3日晚上9点钟,4岁女孩欣宇坐在钢琴前,跺着脚哭闹。“不行,你把这首曲子练熟了才可以休息。”陪在一旁的妈妈小余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女儿的请求。

    “这孩子聪明,学什么都很快,就是太懒了,没有耐心。 ”说起宝贝女儿,小余一半是称赞一半是责备。这位年轻的妈妈,几年前和丈夫一起离开老家,来到合肥经营一家小餐馆。虽然白天忙忙碌碌,但一到晚上,小余便将精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她一心要将女儿培养成多才多艺。欣宇刚上幼儿园时,小余就替女儿报了钢琴和舞蹈班,还拿出积蓄买了一架钢琴。尽管欣宇对这些兴趣不大,但每个周末和夜晚,妈妈还是要求她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琴和练舞上。对于这个收入不高的家庭,相关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孩子的未来,花点钱值得。 ”小余说。

    镜头二:晚上8点多钟,小杨和妈妈坐在客厅看电视。 “你看,这个人心太善,总是受骗受欺负,做人做事都不能太实诚。 ”妈妈边看电视边“以案说法”教育小杨。

    就读于合肥市某重点高中二年级的小杨,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让父母很骄傲。唯一让父母担忧的是,小杨“对现实社会了解得太少,总是按书本上那一套行事,容易成为‘滥好人’”。小杨妈妈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有次在街上一个骗子向小杨借钱买车票,小杨毫不犹豫就借给了他。被骗后,小杨竟然坚持认为,骗子可能真的拿钱买了回家的车票。

    “人家教育孩子做好孩子,我们教育他做‘坏孩子’,不然以后走上社会肯定要吃亏。 ”小杨妈妈显得很无奈。对此,小杨很困惑:人与人之间难道不应该以诚相待、多一些信任吗?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家住潜山县梅城镇的顾京,日前在给女儿小美整理衣服时,从她口袋里发现一个毛绒小玩具。顾京记得家中没有这个玩具,便问女儿从哪来的。女儿回答是上午在邻居乐乐家玩时,觉得好看就带回来了。得知女儿没来得及跟乐乐讲,顾京要女儿赶紧给乐乐打电话,“不说就拿别人的东西,是很不好的行为哦。 ”顾京对女儿说。

    尽管女儿才5岁,但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待人接物,孩子的众多行为细节,都会成为顾京的关注点。他要求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与长辈说话要礼貌,好东西要懂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现实考量”中的缺失——

 

 

家长想要怎样的孩子

 

    记者发现,一些父母之所以对孩子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十分关注,却相对忽视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和优良品德,一方面是由于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另一方面也与社会整体道德状况密切相关。家长们担心孩子在现实竞争中落败,也担心孩子“人善被人欺”。但若过度陷入“能力焦虑”,无疑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后期矫正将会事倍功半。而善良品质和健康人格,将会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宝贵财富,能够弥补能力方面的不足,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我们小时候想学琴棋书画也没那条件,现在条件好了,一定不能耽误了孩子。 ”在欣宇的妈妈小余心中,要求女儿学琴练舞,多少有些弥补自己幼年缺憾的心理因素。小余特别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都是小姑娘,人家孩子歌唱得好,琴弹得好,这也擅长,那也擅长,你的孩子却啥也不会,以后长大了,让她怎么与同龄人竞争? ”

    “现代社会,处处讲能力,事事充满竞争,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一位父亲告诉记者,现实让他只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增强孩子各方面能力上。他也知道现在是孩子人格培养的关键时间,但学习更重要,学习好了才能谈品格,“人格培养课,以后有机会再补上”。

    小杨妈妈固执地认为,现在社会道德水平有下滑的趋势,如果用较高的道德标准去教育、塑造自己的孩子,只会让孩子离社会现实越来越远,成为“滥好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处于“弱势”。她想通过“负面教育”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以便在未来的生活中如鱼得水。

    当然,很多家长还是注重孩子的人格塑造。顾京认为,人性当中存在着自私自利的不良因子,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让孩子战胜心理阴暗面,成为一个有着健康人格的社会个体。即便现实社会在道德领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也应当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保持向善之心,而不是被“假恶丑”所绑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