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亮辉:巾帼诗魂之:血泪斑斑透史诗(蔡琰)

 开心明智 2021-06-13


【作者简介】朱亮辉,字近之,号醉石,生于1957年,湖南邵阳市人。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邵阳市诗词协会、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邵东教师》执行主编。2015年湖南省“书香之家”、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户主。著有对联欣赏专著《联海荡舟》、诗词欣赏专著《诗林漫笔》等。 

【作者郑重声明:本文为我的原创作品,选自我的诗歌欣赏专著《诗林漫笔》。该书上的很多文章(包括本文)曾被一个叫田牧(邢永根)的人剽窃过,读者如发现网络上或刊物上有与本文雷同的文章,那便是抄袭了我的作品。特此郑重声明!】

血泪斑斑透史诗(蔡琰)

朱亮辉

在汉末建安时期,我国文坛上闪烁着一颗耀眼的女明星,那就是蔡琰。蔡琰(生卒年不详),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是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蔡琰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史称“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是一个难得的才女。也许是造物忌才的缘故吧,她正碰上大动乱的时代。十几岁嫁给河东卫仲道,他们谈诗论文,志趣相投,感情深厚。可是好景不长,卫仲道英年早逝,蔡文姬一下子从感情的乐园掉进了痛苦的冰窖。坎坷的命运便接踵而来:先是其父受董卓案牵连下狱,二十几岁的她便流离失所。接着是南匈奴乘机作乱,烧杀掠抢,她和许多汉家姑娘被掠到南匈奴,嫁给匈奴左贤王,流落匈奴十二年。在野蛮的人文环境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里度过她的青春年华。后于建安十二年由曹操用重金赎回,再嫁陈留名士董祀,在心神不宁的生活中度过了她的一生。 

归汉后,她以诗的形式概括了十多年流离转徙的痛苦生活,创作了光耀千古的《悲愤诗》。该诗长108句,共计540字,是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长篇五言叙事诗。诗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线索,贯穿被掳入胡,别儿归国,还乡再嫁三个重要情节。前四十句为第一部分。先从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写起,揭露董卓“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拥主以自强”的残暴行为和政治野心。接着写胡羌所向披靡,“斩载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悲惨状况。交代蒙难的历史背景。最后叙述自己被掳在俘虏营中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奴”的精神折磨和“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的肉体摧残,渲染出惨烈的悲剧气氛。中间四十句为第二部分。先叙述在边地思念故国亲人的痛苦。被掳到这“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的荒蛮之地,寒霜冷雪,胡风凛冽,风俗粗野,故国故乡无时不在念中。 一旦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但是“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这种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痛苦,这种屈身胡人,强遭蹂躏的耻辱,无处申诉,只能“哀叹无终已”了!在匈奴十二年的刻骨痛心的思念和望眼欲穿的祈盼终于有一天盼来了“骨肉来迎己”的好消息,曹操派人来接她了!但是,随着这万分的惊喜一同而来的却是更大的悲伤。“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年,奈何不顾思?”听到幼子天真、幼稚、不解的连串问语,面对这撕心裂肺,声泪俱下的离别场面,蔡文姬“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更兼同遭掠掳而“慕我独得归”的妇女们哀叫声摧裂”的情景,连马也踟蹰难进,连车也轮辙不转,观者嘘唏,路人呜咽。一头是故国故乡的思念,是大节大义所趋;一头是尚未成人亲人骨肉的永别,是至情至亲所牵。真是去留两难,悲愤难当啊!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一颗母亲的心遭到了多么惨痛的煎熬啊,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诗的最后二十八句是第三部分。叙说归途的凄惶和归乡后的忧郁。在归途,飞快地赶路,与自己的骨肉一天天远离,真是离恨渐远渐无穷,“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而“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亲人已杳,故宇难寻,而且,白骨于野,豺狼号空,目之所及,一片凄凉,她“茕茕对孤影,怎不怛咤糜肝肺”呢?。登上高处眺望,魂神又飞到了爱子的身边。归汉后,经曹操介绍,她改嫁董祀。由于“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所以在“托命于新人”之后,只得“竭心自勖厉”,惟恐在行为和语言上有什么差池,使得新人不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啊!作者没有,也不便详细表述,只有以深深的叹息——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结束了全诗。

这首诗叙写个人的不幸遭遇和惨痛经历,真实地再现了汉末动乱的社会面貌和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字字血,声声泪,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气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时代色彩。同时,在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它成功地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以叙事来抒情,即通过描述个人的经历以反映现实,抒发感慨的写作手法。推动了文人叙事诗的发展,成为文人叙事诗的里程碑。郭沫若称赞该诗“自《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抒情诗”。另外,在心理描写方面也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技巧。如别子一幕的矛盾与痛苦,归汉之后的远念与近虑,这些心理活动都写得既细腻又真实,具有十分感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不忍卒读。在详略的处理和语言的运用等方面也都在围绕表达悲愤这一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安排得十分恰当。

关于蔡琰的作品,以其名留下来的只有三篇,即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后两篇是不是她的作品向有争议,尚待进一步研究。不过,就凭五言《悲愤诗》一篇,也足以表明她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女诗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