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截针疗法

 少校的书屋 2013-09-17

第一节   颈椎病(附 落枕)

一、概述

二、颈椎病分型

1、颈型颈椎病:颈部不舒服

2、神经根型颈椎病:麻

3、椎动脉型:晕

4、交感型颈椎病:症状多

5、脊髓型颈椎病:踩棉感

本型颈椎病较难治疗

三、治疗:

对于任何一种疾病我们都设计了几套治疗方案,医师可以根据方便治疗的原则选用,以后分病论述的时候都是一样,不在赘述。

1、截针循经取穴治疗法:

本治疗法适合各型颈椎病的治疗,适应范围最广,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对颈椎病有影响的经络有4条,手太阳小肠经(经络开关前溪穴)、手少阳三焦经(经络开关液中穴)、手阳明大肠经(经络开关间谷穴)、足太阳膀胱经(经络开关双骨穴)。治疗之前先检查患者不舒服的地方在哪条经络上,影响几条经络就取几个穴位,比如患者不舒服的地方位于手少阳三焦经就扎液中穴,一侧不舒服扎一侧(同侧取穴),两侧不舒服扎两侧,其他经络循行部位没有症状不扎。针扎上后就让患者活动颈部症状马上减轻视为有效,不减轻要重新检查,其他穴位针刺同样。根据经验颈型颈椎病最常受累的经络为手少阳三焦经(液中穴)和手阳明大肠经(间谷穴)。治疗的时候扎这两个穴位就可以了。所有的循经取穴法都是取同侧的穴位,这个不能错。

2、截针平衡取穴法

这个方法适合颈椎单侧不舒服的患者,因为截针是不扎患侧的,他的穴位开关在对侧。如果两侧相同的部位都不舒服就不可以使用这个方法了。使用平衡取穴法可以留针,也可以点刺不留针,同时配合循经取穴法效果更好。治疗前先定位患侧异常感觉的面积,然后在健侧对应的部位定出相同的部位即穴位开关,取针灸针扎这个区域,每针相隔0.5寸点刺或留针,深度根据患侧病的深浅决定,病的深就深刺,病的浅就浅刺。扎针后马上让患者活动患处是否感觉轻松了,感觉轻松视为有效,不轻松视为无效需重新检查定位。

3、截针力传导共振取穴法

颈椎病的治疗中对初学者不太适合,根据力传导共振原理他的穴位开关多位于颈部前面及侧面,这些地方正好是血管神经通过的地方,扎针的时候要小心。对于解剖知识比较好的医生就没有这个禁忌了。 这个地方多采用点刺浅刺不留针,针后即可询问患者是否见效,也可以配合循经取穴法。

其操作方法很简单,把颈部看成一个圆柱体,先找到病灶点,也就是患者感到不舒服的地方然后记下,然后把这个点垂直映射到对侧,映射过来的点就是穴位开关也是治疗点。比如患者颈部后正中线左侧旁开2厘米处有一个点不舒服,那我们就在患者颈部前正中线右侧2厘米处与痛点水平的地方定一个治疗点,利用力传导和共振原理在治疗点上扎针就可以了。出针后患者感到原病痛消失或者减轻视为治疗成功。

4、各型颈椎病引起的头疼头晕的治疗:

颈椎病伴随头疼头晕症状的比较多,一直以来是让医生最头疼的事情,数年来经过几百例的临床试验终于选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穴方案,他属于传统针灸的范畴,对各种头疼头晕都有效,不需要辩证,尤其对各种头晕更是立竿见影,基本上是针出病解,一般治疗3-5天头疼头晕就完全消失了,然后在巩固治疗3-5天很少有复发的。疗效确切不容忽视。

治疗:百会向后平刺5分、头维向后平刺7分、翳风直刺3-5分、曲池直刺1寸、合谷80度角向心刺1寸、太冲60度角向心刺1寸,伴随恶心呕吐的加丰隆直刺1寸。

5、 颈椎病手指麻的治疗

(1)截针平衡针灸取穴法,先检查是哪个手指发麻,然后用针灸针在对侧相同的手指顺手指长轴直刺3分深留针,患侧指尖用三棱针刺血当时见效。

(2)患侧锁骨上缘一横指胸锁乳突肌后方画1*1厘米等边三角形,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个刺各刺一针,深度5分,不留针。特效。本方法为八段锦所创,不敢掠美特此说明。这个部位有一定的风险初学者慎用。

(3)用刃针松解患侧颈5、颈6、颈7棘突旁的椎周肌特效,这个不属于截针理论,属于针刀范畴,特此说明。

第二节 肩周炎

一、肩周炎概述

三、治疗:

1 循经取穴法:手三阴经三阳经对肩周炎都会有影响,接诊后要先查清楚患者疼痛的地在哪条经络,哪条经络循行线疼痛就扎哪条经络的经络开关,当时见效。手阳明大肠经开关间谷穴向心斜刺1寸、手少阳三焦经开关液中穴向心斜刺1寸、手太阳小肠经开关前溪穴向心斜刺1寸、手太阴肺经开关列缺穴向心平刺1寸、手厥阴心包经开关内关向心斜刺7分。以上穴位不必都扎,只选有病的经络扎对应的穴位就可以了。

2平衡取穴法:适用各种类型肩周炎,让患者各个方向活动手臂找痛点,然后在对侧手臂(肩部)对应的部位定出治疗点,点刺或者留针均可以,针后让患者活动患侧臂膀当时减轻为有效,可以一面治疗一面找遗留的病点继续治疗。这个方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最快。

3 力传导共振取穴法:本法对肩周炎的适用症很少。

第三节    肱骨外上髁炎

一、概述

二、治疗:

本病比较单纯,治疗也较简单。

1 循经取穴法:肱骨外上髁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范围,经络开关在间谷穴,向心取穴针深1寸,针后当时活动按压患处。当时见效。

2 平衡取穴法:患肢对侧手臂肱骨外上髁点刺或者留针,针后当时活动患肢或按压患处。当时见效。

4小针刀松解:不属于截针范畴,疗效肯定,一般一次就可以治愈。患肢屈曲,肱骨外上髁压痛处用龙胆紫定点,消毒,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四号针刀或刃针局部做井字切割,术后按压。

三、病案举例:

王兰  女  42岁  济南市王官庄家庭主妇,右肘疼痛1个月,扫地及绞毛巾时候加重。查右肱骨外上髁压痛。诊断肱骨外上髁炎。

治疗:左侧肱骨外上髁点刺,右侧间谷穴向心斜刺1寸。当时好转,连续治疗十次痊愈。

第四节    腰痛

一、概述

二、常见病因

三、治疗:

腰痛病因复杂,所以我们设计了几套治疗方案,医师可以根据病因合理选用,大多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截针循经取穴治疗法:

本治疗法适合各腰痛的治疗,适应范围最广,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对腰痛有影响的经络有4条,足厥阴肝经(经络开关太行穴)、足阳明胃经(经络开关内谷穴)、足少阳胆经(经络开关地足穴)、足太阳膀胱经(常用经络双骨穴)。治疗之前先检查患者不舒服的地方在哪条经络上,影响几条经络就取几个穴位,比如患者不舒服的地方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就扎双骨穴,一侧不舒服扎一侧(同侧取穴),两侧不舒服扎两侧,其他经络循行部位没有症状不扎。针扎上后马上让患者活动腰部症状减轻视为有效,不减轻要重新检查,其他穴位针刺同样。根据经验腰痛最常受累的经络足太阳膀胱经(双骨穴),治疗的时候扎这个穴位就可以了。所有的循经取穴法都是取同侧的穴位,这个不能记错。

2、截针平衡取穴法

这个方法适合单侧腰痛的患者,因为截针是不扎患侧的,如果两侧相同的部位都不舒服就不可以使用这个方法了。使用平衡取穴法可以留针,也可以点刺不留针,同时配合循经取穴法效果更好。治疗前先定位患侧疼痛感觉的面积,然后在健侧对应的部位定出相同的区域,用针灸针扎这个区域,每针相隔0.5寸点刺或留针,深度根据患侧病的深浅决定,病的深就深刺,病的浅就浅刺。扎针后马上让患者活动患处是否感觉轻松了,感觉轻松视为有效,不轻松视为无效需重新检查定位。

3、截针力传导共振取穴法

根据力传导共振原理腰部对应的穴位开关正好在腹部,这个部位扎针最安全并且痛苦最小,所以临床经常使用。针后即可询问患者是否见效,也可以配合循经取穴法。

其操作方法很简单,把人体看成一个圆柱体,先在腰部找到疼痛点然后记下,再把这个点垂直映射到腹部,映射过来的点就是治疗点也是治疗开关。比如患者腰5棘突左侧旁开2厘米处有一个点不舒服,那我们就在患者腹部前正中线左或者右侧2厘米处与痛点水平的地方定一个治疗点,利用力传导和共振原理在治疗点上扎针就可以了。出针后患者感到原病痛消失或者减轻视为治疗成功。

第五节    坐骨神经痛

五、治疗

肿瘤、癌症、结核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虽然也可以使用截针止痛,但是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使用截针效果都很好。

1、截针循经取穴法:坐骨神经痛受影响的经络只有足太阳膀胱经(经络开关双骨穴)和足少阳胆经(穴经络开关地足穴)。治疗之前先检查是哪条经络循行线的疼痛就扎哪条经络的穴位开关。针尖向心45度,深度5分至1寸,当时见效。治疗的时候要观察疼痛区域有没有淤络,尤其是委中部位的淤络,有淤络的要配合刺血。

2、截针平衡取穴法:先让患者指出患肢的疼痛部位,然后在健侧标出相同的部位作为治疗点。在治疗点留针或者点刺,每针相隔1.5-3寸。这个方法扎针较多对坐骨神经痛不太常用,但是效果很好。

3、秦梅  女   40岁  济南市七贤庄七贤饭店老板。2011年5月6日初诊。半年前右侧腰、右臀部及下肢疼痛,阴雨天加重,行走困难,活动受限,乏力。右侧腰肌紧张,压之酸痛。X线摄片示腰椎轻度骨质增生。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紧。查痛处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取双骨穴向心扎1寸深,每天一次,第一次治疗后患者即感觉明显减轻。连续治疗1个月痊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第六节      股骨头坏死

一、股骨头坏死与截针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多发的比较顽固的骨科疾病,后期以股骨头缺血坏死并最终丧失劳动能力为临床表现。目前国内国际对这一疾病还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最后都采取了股骨头置换手术,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而截针的出现为此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经过大量临床验证,截针不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对坏死的股骨头重新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鉴于股骨头坏死的高致残率及截针对于这个疾病确切的疗效,故本章会重点介绍。并希望能普及推广造福更多患者。

二、概述

三、疾病病因

五、诊断标准

六、症状

七、疾病类型

八、骨质疏松与股骨头坏死的区别

九、疾病分期

第一期

此期为出现症状的最早临床阶段,最常见症状为髋部疼痛,约半数成急性发病,成进行性,晚间较重. 关节活动多有轻度受限,尤以内旋,外展为明显. 亦有部分病人早期症状不明现. X线片所见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外形正常,骨小梁正常或相对模糊,或呈斑点状骨质疏松.。早期X线无改变,需用血流动力学和活检来确诊。 磁共振检查可早期确诊。

第二期

此期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临床症状持续或加重,X线片示股骨头外形与关节间隙仍无任何变化,骨质变化可为多种形式,可见迷漫性骨质疏松或骨质硬化现象,可见股骨头内囊泡改变,有时可见上述现象合并出现. 若见到关节面下的线性透亮区,称为新月征,是软骨下骨小梁坏死吸收的表现,表示病变由 一期进入二期的过度阶段。

第三期

临床上疼痛持续并进一步加重,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患肢功能下降,明显跛行,多数需用拐杖,X线片见关节间隙仍正常,但由于软骨下的死骨在应力作用下碎裂,骨折,股骨头关节面可见负重区塌陷变平或髋臼缘下台阶明显.

第四期

此期是病变的后期,关节活动度逐渐消失,X线片示关节活动度变窄,关节面塌陷,骨赘增生,股骨头扁平畸型,为适应其形态,髋臼顶也随之发生变形,由球状体关节变为圆柱体关节. 此期常合并骨性关节炎的发生,X线片上常难将骨性关节炎和缺血性坏死加以鉴别。

十、其它因素对股骨头的影响

十一、发病前的早期表现

十三、十九股骨头坏死是否发生塌陷跟预后有什么关系?

十四、。激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

十五、股骨头坏死的预防

十六、功能锻炼

十七、注意事项

一、充分重视

二、戒掉烟饮酒慎重服用激素类药物

十八、易患人群

1、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2、长期大量饮酒者

3、有过髋部外伤史者

4、患有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者

二十一、治疗

1、保健治疗

①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②房事有节:对于成年人,已婚的病患者,要节制性欲和性生活,传统医学认为,性生活要消耗肾精,对治疗本病极为不利。

2、中医治疗

3、截针治疗

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证明截针对于股骨头坏死有确切疗效。尤其是在缓解疼痛方面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对于坏死股骨头的恢复也是其他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只要按照截针理论操作,患者的疼痛当时就可以缓解,按疗程治疗多数坏死的股骨头都可以恢复正常,配合中药口服可以大大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① 截针循经取穴法:

这种方法最常用,远期效果比较好。缺点是患者需要天天就诊比较麻烦,毕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慢性病,不是一朝一夕能治愈的,少则三五个月,多则要一年以上。连续针灸这么长时间病人一般不能坚持,尤其远路患者不能接受。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使用截针循经取穴原理做穴位埋线,收到了同样的效果,埋线治疗不但能达到和截针一样的效果也免去了患者天天复诊的麻烦,15天一次,一般病人都能接受。。

不论是针灸还是穴位埋线部位都是一样的,只要掌握截针理论都可以操作。

根据经验股骨头坏死对下肢的六条经络都有影响,所以这六条经络的经络开关都需要治疗。他们的经络开关分别是:足太阴脾经经络开关太公穴、阴陵泉、血海穴;足厥阴肝经经络开关太行穴;足太阳膀胱经经络开关双骨穴;足少阳胆经经络开关地足穴、阳陵泉;足阳明胃经经络开关内谷穴、足三里、丰隆穴。

每条经络每次选一个穴位,可以交替使用,不论是针灸或者埋线针尖方向都要向心,针身倾斜45度,深度1寸。如果穴位点精确患者疼痛会当时减轻。没有疼痛的经络不扎。

②截针平衡取穴法:

这种方法适合疼痛比较剧烈的患者,对于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特好。治疗前先检查患肢的痛点,然后在健侧相同的部位用长针灸针点刺到骨面,当时见效。也可以在健侧围着股骨头点刺。点刺前面的时候要避开腹股沟动静脉和神经。但是对于双侧股骨头坏死这个方法不适合。

二十二、病案举例

张**  男  40岁 已婚 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七区,教师。2010-12-02初诊

主诉:两侧股骨头部位剧痛两年,加重一年,拄拐瘸行一年,行动严重受限。平时靠止痛药镇痛。

病史:4年前患有牛皮癣,长期大量激素治疗,两年前发现右侧股骨头部位疼痛,右腿僵硬,多家医院按腰痛、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不佳。后到市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右侧股骨头部分塌陷,已成残疾,建议手术。

刻诊:瘸行拄拐,行动特别困难,近三个月来右侧大转子上缘及腹股沟疼痛剧烈,昼夜不宁,痛不欲生,伴头晕,汗出,心悸失眠,大便干结,精神尚可,情绪低落,舌质淡苔薄,右脉虚细略弦,左脉虚弦,寸关大尺小沉取而弱。

诊断:痹证  股骨头坏死三期

截针治疗:疼痛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为主。取太行穴、地足穴、内谷穴穴位埋线,针尖向心45度,深1寸。因患者疼痛较剧烈,配合截针平衡取穴法健侧股骨头周围点刺。治疗后患者当时就感觉疼痛明显减轻。治疗期间忌腥冷、减少性生活。活动时候拄拐减少患肢负重,半月复诊。

2010年-12-16日复诊,患者自述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本次治疗补先后天活血为主。涌泉、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埋线,针尖向心倾斜45度。其他同前。

上述穴位交替埋线6个月摄片复查,患处塌陷的股骨头已经恢复正常,患肢已无明显疼痛,嘱去掉拐杖做少量功能锻炼。巩固治疗半年患者完全康复。

股骨头坏死患者巩固治疗非常重要,尤其是已经塌陷的病人,股骨头恢复正常后一般要巩固治疗半年预防复发。

第七节      膝关节炎

一、概念

膝关节炎是膝关节的常见疾病,是膝关节多种病变的总称。骨关节炎的主要特征包括有软骨退行性病变、关节腔内滑膜炎症和关节边缘骨赘的形成等。多由受风寒引起,是中老年的多发病,靳氏截针治疗效果较好,本节会重点介绍。

二、膝关节解剖

三、治疗

1、截针循经取穴法

足三条阴经及三条阳经均走膝关节,临床根据疼痛部位循行在哪条经络,选取本经络的经络开关针刺,效果极好。本病是一种比较顽固的慢性病,疗程相对较长,使用循经取穴法最好在经络开关上埋线,针尖向心,脚上穴位深5分至1寸。如果选取小腿穴位如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要浅刺2分至5分,针尖向痛处。

2、截针平衡取穴法

本法适合单侧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先检查患肢的痛点位置,然后在健侧膝关节找到对应的地方作为治疗点,在治疗点上针灸或者点刺均可。比如患肢是膝关节腔内疼痛就扎健侧内外膝眼。基本可以做到针入痛解。

3、截针经验特效穴

肘缝穴,本穴位是我使用10多年的经验奇穴,为治疗肘关节疼痛时候偶然发现可以用于膝关节疼痛,治疗各种膝关节炎效如桴鼓,几无不效者。且只需一针。我平时一直当做宝贝秘而不宣。其他医生有看到我针这个穴位治疗膝关节疼痛极效,便依法模仿效果多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不得其法也。这个穴位一定要扎到肘关节缝内效果才好。不知道方法要扎到关节缝内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偶中,扎到的时候效果就好,扎不到效果就差。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终于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扎的时候一定要摆好体位。一般让患者取坐位,立掌,肘关节屈曲120度,医生左手握着病人的左腕(或者右腕),在肱骨外上髁和肘尖之间的缝隙部位用指甲定出痕迹作为治疗点。右手持0.25*40针灸针在治疗点刺入缝隙内(针灸针不可以太粗,太粗疼痛且不容易刺入),在关节缝内做点刺动作5-10次,扎上后即让患者活动膝关节,平时怎么痛怎么活动。留针50分钟,一周3-5次。也可以在这个部位埋线,埋线在关节缝的外面就可以,由于刺激时间长而持续,所以效果很好。这个穴位几乎是在刺入的瞬间即见效,不容小窥。

第八节     踝扭伤

一、概述

现代人生活节奏提高这类疾病经常出现。其病因单纯,诊断较易。(部分伴有腓骨下部骨折的不属于本节讨论范围)但是临床医生对这个疾病的治疗却很棘手。而截针治疗效果较好,故简要叙述。

二、治疗

1、截针循经取穴法

踝扭伤影响的经络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二这两条经络又以足少阳胆经受累最多。所以治疗的时候多取阳陵泉为主。其他经络受累的采用截针循经取穴效果欠佳。

2、截针平衡取穴法

平衡取穴法治疗踝扭伤效果最快,所以是踝扭伤的常规选用治疗方法。先在患肢找到痛点,然后在健侧相同部位针刺,当时见效。患侧有淤血的要做刺血治疗。

3、靳氏截针特效穴:液中穴(对侧)

七、病案举例

张绍  男  20岁  济南大学学生。打球时候右踝关节扭伤。来就诊时候由同学搀扶非常痛苦。查痛点位于右踝外前方。取左踝外前方相同部位针刺,让患者活动有踝,当时减轻。连续治疗5次痊愈。

第九节       胃脘痛

一、概述   略

二、病因病机    略

三、辨证(经)论治   略  

附  截针力传导共振取穴法:

本法适合各种胃病,尤其是伴有疼痛者,当时见效。患者俯卧,在后背找到和胃部疼痛对应的部位点刺。

孟飞  男  19岁  济南大学学生。跑步后吃冷饮出现胃痛胀满,吞酸噫气,并吐泻数次,均为不消化食物,服用654-2、藿香正气丸后痛稍缓解,数小时后胃痛复大作,痛不可忍,来我处诊治。见其面容痛苦,以手按腹,触腹板硬、压痛。舌苔白腻,脉沉紧。证属寒邪犯胃,治宜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病在足阳明胃经及任脉,针足三里、配内关,灸中脘。截针力传导共振取穴法胃痛点对应的后背部点刺。患者当时疼痛缓解,灸15分钟后一切如常,高兴而归。

张丽琴  女  45岁  济南市七贤小区居民,胃疼10年,每遇情志不遂或饮食失常是加重,尤其不能进食冷食。2011年6月7日进食西瓜(室内开空调,西瓜偏凉)后胃疼急性发作,疼痛剧烈,时好时坏,自服数种胃药效果不显,自己用热水袋热敷可以暂时减轻。舌淡苔白滑,脉弦紧。素有脾胃虚寒,今进食西瓜致寒邪再犯。治当温中健脾  和胃止痛。病在任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灸中脘,太白、足三里。初诊后背胃部对应区域点刺。患者当时疼痛减轻,50分钟起针胃疼全无。第二天复诊诉回家后于夜间12时左右有轻微疼痛,但较前明显好转。每日一次治疗5天以无异常,继续巩固治疗一周至今未见复发。

第十节          眩晕

一、概述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临床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如椎动脉型颈椎病、美尼尔氏综合症、前庭神经炎、脑梗死、低血压、贫血等。而最多引起眩晕的又以椎动脉型颈椎病多见。多数的眩晕根本原因都以闹供血不足引起。

截针经验方

有些眩晕临床不容易辨证,根据经验我选出了一组比较有效的穴位,多数能一次见效,短期治愈。百会、头维、曲池、间谷、太行。

病案举例   眩晕一症均谓难治,然用截针经验之法却不以然。近几年治疗各类眩晕无数,虽不能尽愈,十之八九不为过言。本病按西医诊断多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其他原因所致眩晕不过十之一二。且中医多不易明确辨证,根据多年经验综合能辨证者则辨证论治,不能明确辨证者则按截针经验方针治。效果奇好。

陈国礼  男  65岁  天津市万新村7区居民。不明原因头晕7天,患者即使躺在床上不动也要手把床沿,自感天旋地转,附近三甲医院住院3天病情没有任何好转。做CT、心电图等均未见异常,血压正常范围。家属邀我到住院的医院诊视,因时熟人介绍故勉为其难,况管床医生和患者家属较熟同意配合诊治,如此更好。刻诊病人平卧于床,手握床沿,面色黄白,双目紧闭,懒言少语,舌苔白腻,脉弦滑。分析患者有气血亏虚亦有痰浊中阻之象。暂用截针经验方一试,百会、头维、曲池、间谷、太行。50分钟起针,患者要家属搀扶坐起,管床医生及家属皆惊奇,自诉数天来感觉最清醒的时候。持续治疗3天后患者已经能自己下床扶物行走。要求出院转诊到我工作的昆仑医院。该病人经我前后治疗12天竟然痊愈,后来经他介绍找我看病的有十数人之多。

第十二节       乳   癖

一、概述

乳癖,中医病症名,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中青年妇女。乳癖可见于西医学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疾病。西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如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的分泌相对增高。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经)论治

乳癖的中医分型甚多,有的分二型,有的分三型,直至四型、五型、六型、七型等,甚或更多。有的过简,有的太繁。但总不外乎肝郁气滞、气滞痰凝、血瘀痰凝、冲任不和、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等。各家的意见虽不尽一致,但其病机都离不开上述观点。李积敏博士治疗乳癖(乳腺增生症),在临床上辨证分为四型进行论治。

乳癖最常影响的经络为足厥阴肝经,经络开关太行;足阳明胃经,经络开关内谷、丰隆;足太阴脾经,经络开关太公、阴陵泉、血海;足少阴肾经经络开关涌泉;手厥阴心包经,经络开关内关;任脉经络开关中脘。

附1、 截针平衡取穴法:

该法适合单侧乳癖,先检查患侧乳房包快的位置、范围及深浅。然后在健侧乳房同样的位置同样的范围、深度针刺。这个方法疗效较快。

附2、截针力传导共振取穴法:

先检查包快和痛点的位置,然后在包快或痛点垂直对应的背部针刺或者用三棱针点刺拔罐。效果立竿见影。 

四、病案举例

此病最为多见,截针治疗效果明显,基本是针出病缓。我一朋友之妻,34岁,性格倔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朋友生闷气。3年前感觉两乳胀痛,取医院检查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间断服中西药物效果不明显。10年初求治与我。笑曰:如此小事举手之劳,何不早说。证属肝郁气滞,病在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手厥阴心包经。针太行、太公、内关,每日一次。后背两乳房对应区刮痧隔两日一次。连续治疗12天恢复如常。至今未见复发。

第十三节       带状疱疹    

一、概述

带状疱疹和中医的蛇丹、缠腰蛇丹、蜘蛛痣等是同一病因的不同叫法。

二、病因病机

三、治疗

靳氏截针循经取穴法:

本证病在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主穴太公、太行穴。然后根据疼痛部位累及的经络配合相应经络开关针刺。

附截针平衡取穴法:

先在疱疹部位用三棱针点刺拔罐。然后在健侧相同部位针灸,针体平皮下,要浅,留针50分钟。取以皮治皮之意。当时见效。

截针力传导共振取穴法:

在病变部位的垂直的对面定出相同面积的治疗点,在这个治疗点点刺。 

四、病案举例

从行医以来接治的带状疱疹患者少说也有50人,截针没有研究出来以前虽说大部治愈,但总免不了也会遇到一些让我头痛的顽固病人,有的虽然看着皮肤正常了但是留下的后遗症也会令我束手无策。自从截针出现以后这一难题终于应手而解。临床再遇到此类患者再也无需犯难。附一医案共赏。

郑松林,男,67岁。天津市万新村9区居民。于2010年11月10日开始,右侧肩部疼痛,在社区门诊输液治疗5天。症状未能缓解,。11月13日右肩痛症状加重,局部皮肤发红,有大量疱疹出现,痛如火烧,彻夜难眠,来我处诊治。

刻诊患者自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纳差。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

诊断:带状疱疹(热盛型),治宜清利湿热,解毒止痛。本病病在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针间谷穴、液中穴,局部三棱针点刺拔罐出血约30毫升。对侧肩部对应部位点刺。治疗结束患者当时感觉轻松大半。第二天复诊诉3天来第一夜睡了个好觉。继续针灸连续5天竟然痊愈,患者高兴送来锦旗一面。

第十四节          面瘫(面神经麻痹)

一、概述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四、截针治疗:

本病主要累及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为主。治疗时针患侧这几条经络的开关穴位。配穴三阴交、阳陵泉、太公。

附1、 截针平衡取穴法:无抬头纹针头维,针尖向下;眼部闭合针攒竹、阳白,针尖向下,四白针尖向上;面部肌肉麻痹针下关、颧髎;嘴针地仓、大迎、颊车。针尖向患侧。所有穴位都是针健侧,禁止针患侧,针则不效。本法配合截针循经取穴法最效。

附2、截针力传导共振取穴法:取患侧面部垂直对应的后头部点刺或留针,配合截针循经取穴法最佳。

以上三种方法治疗面瘫效果肯定,均忌针患处穴位,切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