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中的中秋节是个吃酒误事的节日

 杂货店伙计 2013-09-18

宋朝的中秋节是一个平民的节日,他走下了圣坛,从国家层面的“拜月”的宗教仪式变成为市民狂欢的节日,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宋人的中秋节也是一个饮酒的节日,不醉不归。

《水浒传》对中秋节的描写都与醉酒有关。一是第二回里史进宴请少华山三头领;二是第三十回里张都监宴请武松。这两次都是以赏月饮酒为主题,史进邀请少华山的山大王中秋团圆,是水浒传中第一个节日,饮酒引来了官府人马,史进被迫离家出走。武松则是因为中秋节饮酒过度,中了别人的套,被迫大开杀戒,成为一名亡命天涯的土匪。

史进是水泊梁山第一个出场的好汉。史进学到一身功夫后,捉拿住陈达后,中了朱武杨春的苦肉计,史进成为义气的牺牲品,与少华山来往。“史进正和三个头领在后园饮酒,赏玩中秋,叙说旧话新言,只听得墙外一声喊起,火把乱明”, “华阴县县尉在马上,引着两个都头,带着三四百士兵,围住庄院,要捉拿史进和三个头领。结果是史进不可避免的远离了主流秩序。

中秋节对于打虎英雄武松来说也是一个门槛,中秋节的陷阱让他义无反顾的走上了非主流社会。 醉打了蒋门神以后的,武松被张都监请进了府中, 转眼到了中秋节,“当时张都监向后堂深处,鸳鸯楼下,安排筵宴,庆赏中秋。叫唤武松到里面饮酒。用中秋节赏月,营造出自己人的气氛,让武松钻进了圈套。武松见夫人宅眷都在席上,吃了一杯,便待转身出来”一边让丫环养娘斟酒相劝。一边许诺把玉兰许配给了武松,让武松喝的大醉,陷害栽赃,武松落入魔掌,屈打成招。

《水浒传》也给我们透露出一点名著中的中秋节的习俗。

一是阖家团圆。武松醉打蒋门神后,中秋节被选为张都监等设计陷害武松的“道具”。张都监携夫人宅眷和丫鬟在鸳鸯楼安排筵宴,庆赏中秋。除了武松没有外人,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武松作为外人,“吃了一杯便待转身出来”,张都监挽留说“如自家一般,何故却要回避”。武松参加张都监的中秋节家宴,按照习俗感觉到不是外人,十分激动,在合家团圆的气氛中坠入圈套。卢俊义第一次上梁山后,在梁山泊过了两个多月。临近中秋节,卢俊义思乡归期,验证了“每逢佳节必思亲”的谚语。

二是饮酒赏月。 史进结识少华山陈达等三位好汉,往来甚密。中秋佳节,便邀三位好汉到庄上“赏月饮酒”。中秋之日,“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准备下酒食筵宴”,非常隆重。这与材料记载是相同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富家人家要在自家结饰台榭,饮酒赏月;一般人户则到酒楼订饭,边吃边赏月,小孩子则连宵嬉戏,达旦不寐。

三是对月狂欢。中秋之夜歌舞升平,酒楼里丝竹箫管并作,演出歌曲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张都监中秋节宴请武松也不例外。张都监将自家心爱的养娘玉兰叫出来,安排养娘唱“玉兰中秋对月时景的曲儿”,苏东坡“水调歌头”以助兴。宋朝中秋节的《踏歌》就是一场华丽无比的中秋之夜压轴戏。《宣和画谱》里描写:“中秋夜,妇女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宋朝的踏歌是金明池畔实景演出,一群盛装的宫廷女子在月华中联袂为歌,踏地为节,美妙绝伦如梦如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