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今说】⑩:古代诗人咏“端午”(下)

 莫愁文苑 2013-09-18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晋.周处的《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端,初也。但也泛指。”到唐代时,因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宋璟为了讨好玄宗,避五字的讳,遂将端五改为端午。而端午又称端阳,这在《月令广义》卷一中有载:“五月初五日,端阳节。”端午还称重五、重五、矢中、天长节等。

    (续上篇)刘克庄诗中的“既纫兰佩,更怀椒醑”,写的是端午节的又一风俗,即佩戴兰草、香物,以酒祭神。“既纫兰佩”化自屈原的《离骚》诗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而“更怀椒醑”则化自屈原的《九歌》诗句:“奠桂酒兮椒浆”,椒是用来降神的香物,醑是用来祭神的美酒。香物又可做成香囊,贴身垂挂,《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魏.繁钦有“何以致叩叩,香香囊系肘后”。宋.晏几道有《阮郎归》词:“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归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作者化用《离骚》句意,以佩兰簪菊来象征自己品格的纯洁高尚,却又想用沉醉来代替悲凉,叫缠绵的清歌不要让人断肠。

    刘克庄诗中的“钗符艾虎”,写的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钗符和艾虎均为头饰,艾虎也可作门饰。《荆楚岁时记》有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攮毒气”,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端午》有载:“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遂相宴赏”。宋.周紫芝有竹枝词《永遇乐.五日》:“艾虎衩头,菖蒲酒衰,旧约浑无据”。宋.吴文英有《澡兰香.淮安重五》词:“盘丝系腕,巧篆垂簪......,莫唱江南古调,怨柳难招,楚江沉魂。熏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藻兰帘幕,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作者在端午时思念伊人,想她也会腰缠香囊,腕系彩线,怨柳招魂,午镜高悬,剪碎菖蒲,兰汤浴艳,暗雨梅黄,盼我归返。

   刘克庄诗中的“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写的是端午节的又一习俗——吃粽子。晋.周处的《风土记》有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本草纲目.谷部四》有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如棕榈叶之心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粽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古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对此,宋.陆游有《归州重五》诗:“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又有《过邻家》诗:“端午数日问,更约同解粽”。

    以上这些节俗,大多表达一种祭奠之意与怀想之情。由于端午是唯一一个为文人骚客所设的民间节令,因而,更引得一些文人骚客端午感怀,或表达对屈原的崇敬、景仰,或流露对美好事物的仰慕、渴盼。

     宋.陈与义有《临江仙》词:“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词写流寓于两湖的作者的端午感怀。时节、处所、国事、境况,都使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屈原当时的遭遇,内心里发出强烈的共鸣。词的上阕写作者端午时读《楚辞》,看榴花火红,让人觉得汨罗江上一阵悲风。下阕写自己身处江湖,从愤而恨,朝廷为什么不力主抗金呢?无可奈何中,作者只好借酒浇愁,心随屈子去汨罗了。

     宋.彭元逊寻梅不见,独步江边,感叹唏嘘,不禁想起了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的神话故事。于是,写下了《疏影.寻梅不见》词:“江空不渡,恨蘼芜杜若,零落无数。远道荒寒,腕娩L流年,望望美人迟暮......。日晏山深闻笛,恐他年流落,与子同赋。事阔心违,交淡媒劳,蔓草沾衣多露。汀州窈窕金醒寐,遗佩浮沉澧浦。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逍遥容与”。词中多处语出屈原《九歌》诗。其中,“恨蘼芜杜若”句语出《九歌》中的“采芳洲兮杜若,将已矣兮下女”和古乐府《上山采蘼芜》中的“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交淡媒劳”语出《九歌》中的“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遗佩”句语出《九歌》中的“捐余袂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而“逍遥”句则语出《九歌》中的“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作者将景物、神话、心理活动融会在一首词中,表达了词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仰慕、渴盼,以及失望之余的愁苦、怅惘。

    宋.吴文英还写有端午感梦之作《踏莎行》词:“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鬓乱。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词的上阕虽为梦境所见,却几疑真见其人,至下阕才点明“午梦”一场。只是惊醒之后,又补一句“香瘢新褪红丝腕”,使词境更显摇曳多姿,也使作者的端午感怀更显真挚深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