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茭白
别称 : 水笋、茭白笋、脚白笋、菰、菰菜 、南方地区有叫高笋.中国植物志上称水生菰
学名 : Zizania aquatica
分布 : 原产于中国大陆,亚细亚热带及亚热带栽培普遍
分类 : 禾本科
品种 : 有白壳种、青壳种、赤壳种
型态 : 为水生植物,株高约1~3公尺,叶互生,线状剑形,短缩茎由茎基之叶鞘包被,茎上生出的芽发育後,因有菰黑穗菌寄生,而产生肥大的菌廮,就是我们所食用的茭白笋。
用途 : 为食用蔬菜,风味佳
花期 : 5~10月盛产,其中7月份时较少
管理 : 性喜生长于浅水中,喜高温多湿,生育初期适温约15~20度,嫩茎发育期约20~30度。
施肥 : 不可连作,最好与蔬菜、水稻轮作。栽培土质以微酸性富含有机质之粘质壤土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繁殖 : 分株法繁殖
描述: 茭白是一种叫“菰”植物的病体产物,菰是一种谷物结的果实叫菰。菰米在结穗时如果抗病能力减弱染上里粉病苔,花茎便不能再开花结果,花茎的基底部份因受病苔刺激便膨大,形成纺锤形的茭白,其病体产物对人类不但无害反而有益,是不可缺少的水生疏菜之一,茭白可分为一熟茭和二熟茭,二熟茭一年可熟两次(春季、秋季)。
1、形态特征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米,有叶5-8片,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而成。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称“茭白眼”。叶鞘自地面向上层层左右互相抱合,形成假茎。茎可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种,地上茎是短缩状,部分埋入土中,其上发生多数分蘖,地下茎为匍匐茎,横生于土中越冬,其先端数芽次年春萌生新株,新株又能产生新的分蘖。由于茭白植株体内寄生着黑穗菌,其菌丝体随植株的生长,到初夏或秋季抽苔薹时,主茎和早期分蘖的短缩茎上的花茎组织受菌丝体代谢产物—— 吲哚乙酸的刺激,基部2-7节处分生组织细胞增生,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菌瘿),即食用的茭白。
雄茭是指少数植株,抗病力特别强,黑穗菌的菌丝不能侵入,不能形成茭白,至夏秋花茎伸长抽苔薹开花的植株。灰茭是指部分植株过熟后或菌丝体生长迅速,致茭白内部已充满黑褐色的孢子,致使品质恶劣,不能食用。雄茭中心抽薹高出雌茭之上,较易识别,宜及时连根拔除,不可留根株于土中。
2、生长习性茭白有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这两者均用分株繁殖,长江流域单季茭在清明至谷雨分墩定植,夏秋双季茭可分春秋两季,春栽在谷雨前后,秋栽在立秋前后。茭白可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期入春后3、4月开始发芽,最低温度5℃以上,以10-20℃为宜。
(2)分蘖阶段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蘖10-20个以上,适温为20-30℃。
(3)孕茭阶段双季茭6月上旬至下旬孕茭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茭一次。单季茭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适温为15-25℃,低于10℃或高于30℃,都不会孕茭。
(4)生长停滞和休眠阶段孕茭后温度低于15℃以下分蘖和地上都生长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都在土中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