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其中以免疫学机制和抗原物质的刺激为主要发病因素,并存在相关遗传性特质的效应。这同中医学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内外因致病理论非常吻合。 遗传因素 有过敏反应家族史者易患此病。患者家庭成员中多有哮喘、尊麻疹或药物过敏史者。以往认为此类患者具有特应性体质,其体内产生IgE抗体的能力高于正常人。但是,曾经有学者发现,孪生儿与普通人群中,本病的发病率却并无显著性差异,似乎是对遗传因素参与本病发病机制理论的不利证据。 不过,多数学者认为,遗传特质在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效应,亦即遗传易感性问题,应该是不容忽视的。 鼻腔黏膜的易感性 鼻腔豁膜易感性的发生源于抗原物质的经常性刺激,但其敏感程度则视鼻腔勃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及其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强弱而定。现已证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翻膜中上述细胞的数量不仅高于正常人,而且有较强的化学介质释放能力。 抗原物质 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变应原初次进人体内后,仅仅刺激机体内的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合成并释放IgE抗体。但是,一旦该类抗体附着于效应细胞的细胞膜上,便使得该个体转变成为潜在的敏感性机体,具备了与同类变应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诱发变态反应临床表现的基本条件。当该类变应原物质再次进人鼻勃膜,便与效应细胞膜上对应的IgE抗体结合并桥连而引起变态反应的发生。 慢性鼻炎患者者多因脾肺虚弱,肺气不足至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脾虚则运化失职,痰湿滞留,困结鼻窍,浸淫鼻窦黏膜而成鼻渊。因此慢性干燥鼻炎应清肺益脾,可用中药从根本上进行调理。中医药治疗鼻炎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是鼻炎患者的首选。 按进人人体的方式,引发本病的变应原可以分为吸人性和食人性两大类。 1.吸人性变应原 通过呼吸吸人鼻腔,此类变应原多悬浮于空气中。 花粉:并不是所有植物花粉都能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只有那些花粉量大、植被面积广、变应原性强并能够借助风来传播的花粉才最有可能成为变应原。由于植被品种的差异,不同地区具有变应原性的花粉种类也不尽相同。如在北欧,以桦树和梯牧草的花粉为主;在北美,则以豚草为主;日本以杉树花粉为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致敏花粉种类不尽一致,北方地区以野生篙类花粉为主,不过在大江南北均发现有豚草,应引起重视。近年来,有人认为,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空气中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可使悬浮于空气中的花粉表面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异,使原本不具有变应原性的花粉也变得具有了较强的变应原性。这可能就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率逐年显著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漂浮于空气中的花粉种类和含量均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并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但春季和夏秋是花粉播散的高峰期,因而具有季节性发病特点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此期间极其容易发病。 真菌: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主要存在于土壤和腐败的有机物中。其菌丝和抱子皆具有变应原性,但以抱子的变应原性较强。抱子可借风媒广泛传播,以至于有时候空气中的孢子数量可能明显高于花粉,而且农村空气中的抱子数量又高于城市。最常见的真菌种类有单抱枝霉菌属、交链抱霉属、青霉属、曲霉属和酵母菌属。其中,单抱枝霉和交链抱霉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其抱子在空气中数量高峰多发生于夏季。室内高温和阴暗潮湿等条件皆有利于真菌生长。室内观赏花花盆中的土壤也常成为真菌的良好生长场所。 屋尘螨:螨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其成虫大小一般为300~500微米。蜡主要寄生于居室内各个角落,尤以床褥、枕头、沙发垫等物件内的灰尘中数量最多。蜡的排泄物、卵、脱屑及其碎解的肢体皆可成为变应原。所以,家庭的衣服、被子等应经常拿出去晒晒太阳,以消除蜡虫变应原。 动物皮屑:动物皮屑是最强的变应原之一。对易感个体而言,若长期与有关动物接触,则可被致敏。致敏后,若再接触这类动物或其皮肤脱屑,即使很小数量的皮屑,也可激发出鼻部症状。引起呼吸道变态反应的动物皮屑主要来自于与人接触密切的动物,如家养宠物(观赏狗、猫)、或畜牧用的狗、牛、马和羊等。 羽毛:家禽或羽绒类被褥、枕头和衣物中的羽毛,家养观赏鸟脱落的羽毛等,皆可成为变应原。 室内尘土:室内尘土也是引发常年性鼻炎的常见变应原物质之一。其构成成分相当复杂,可以说是各种物质的大杂烩,包括了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等多类变应原物质成分。 嶂螂:嶂螂也是常见的变应原物质来源之一。所以,家庭中尤其是厨房内,应该经常灭嶂,减少其变应原的产生。 2.食入性变应原 食人性变应原系指由消化道进人人体皮而诱发鼻部症状发生的变应原物质。此类变应原作用于鼻黏膜的方式十分复杂,至今仍不甚清楚。食人性变应原主要包括牛奶、蛋类、鱼虾、肉类、水果、某种蔬菜等。不过,幸运的是,就变应性鼻炎而言,此类变应原在其发病学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要。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实际上是发生在鼻翁膜的I型变态反应。从医学专业角度而言,是指变应原进人人体,特别是经呼吸道进人体内后,经组织内树突状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的加工处理,将抗原决定簇呈递给strong淋巴细胞,诱导其转变为浆细胞,后者合成并分泌特异性IgE抗体。IgE经血液循环到达鼻勤膜组织内,以其Fc段附着于鼻猫膜中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即使该个体的鼻腔翁膜处于致敏状态。当同类变应原物质再次进人鼻腔薪膜时,便直接与特异性IgE抗体的Fastrong段结合,并使相邻的IgE发生桥连,结果使得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发生改变,释放出多种化学介质,主要包括组胺、缓激肤、白细胞三烯、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5-经色胺等。这些介质通过它们各自在鼻猫膜血管壁、腺体和神经末梢上的受体使小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增加,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并继续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组织水肿,神经末梢兴奋性增强等。这些病理变化即可导致变应性鼻炎相应症状和体征的发生。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病机主要在于脏腑气阳虚损,尤其是肺、脾、肾三脏的气阳虚衰。本病的发生,乃在肺、脾、肾三脏虚损基础之上,感受风寒异气,鼻窍受邪所致。在由肺及脾、从脾转肾的病机传变过程中所反应的病情变化,则是由轻及重的发展过程。 肺虚感寒: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腠理开合。肺气充足,则卫外坚固。若因察赋异常而致素体肺气虚弱,则卫表不固,揍理疏松,风寒异气易乘虚而入,致宣降失调,津液停聚,鼻窍不利而为病。故《诸病源候论》日:“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人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 肺脾气虚:脾属土,为肺金之母。轨嚏久不愈,肺气虚最日甚,发生子盗母气之变,致脾气亦因而虚弱,进一步加剧肺气不足。卫表不固,更易感风寒异气之邪,故而鼻孰反复发作久不愈,私膜病变趋于严重。正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 肾阳亏虚:肾为先天之本,诸阳之根,主纳气。同时命门之火温煦脾土。本病患者多有察赋异常,肾阳不足。在肺脾之气均现虚弱的情况下,经此一系列的生、克、乘、侮等复杂病机变化,可进而波及肾命之火,出现三脏气阳亏虚,寒水上泛而不能制,尤易受风寒异气之刺激而发病。因此,鼽嚏频作不止。所以,《素间·宣明五气》曰:“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