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之行草书风格

 杏林斋图书馆 2013-09-22

中国书法之行草书风格

刘斌

  书法艺术时代风格;商周尚象,秦汉尚势,晋代尚韵,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明尚态,清代尚质。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则是个体书法家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用不同书体创作出来的具体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千姿百态。个体风格,反映了书法家的思想性格,创作个性;体现在作品的笔法、墨法、点划、字法、章法等各种因素之中,又植根于作品内容。书法风格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
    行书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草书能表现个人的性灵、气度、学养与创造新的意境。本文临写中国传统行草书名家字帖,包括王羲之、王献之、黄庭坚、苏东坡、米芾、董其昌、祝允明、怀素、朱耷等人。用文字说明每个名家行草书书法风格,以书法作品展示每个名家行草书书法风格,(行草书书法作品见博客图片),文字说明和书法作品互相参照,互相印证。从而展示中国书法行草书风格。

   陆机的《平复帖》,以秃笔浓墨书之,不激不励,苍茫含蓄,但求意到而不求笔到,表达着作者性情的平和、轻松。帖中诸字行笔敦实,如千金杖拄地,虽破锋处亦神气贯注,力能抗鼎。

   王珣《伯远帖》行笔出入顿挫,锋棱俱在,绝无钝滞之迹;字字顾盼,尽得悠然俊朗之风神。

   王羲之书法作品,风格多面,引人入胜。每一帖都别有一番况味,令人览之不倦。是学习书法的典范。《寒切帖》风格萧散简远,用笔行中有留,悠闲自得,有较强的韵律和节奏感。笔断处尤觉高远清旷,连带处更显风神飒爽。用笔干练、坚净,又具有丰润华美之意。《平安帖》此帖雄强潇洒,用笔法度严谨、沉稳精到,又不失自然轻灵、明快畅达。观此作品,无一丝渣尘,若白璧无瑕、若精金美玉,其境界之高,非可强为,实乃羲之心手双畅之作。此帖既有娟美之处,又不失古拙遗风,可谓朴拙相生,得中和之至美。《何如帖》此帖笔画清劲,雅静宜人,如画上之贵夫人。读此帖犹如漫步雨后竹林,赏心悦目,触目清新。简远、高贵、不激不历的魏晋风度于此帖表露无疑。《远宦帖》风格是秀逸,秀中带雄,用笔、结体多为内厌之法。《姨母帖》,风格是古朴,线条醇厚、凝练,用笔圆厚沉实,字行拙朴。《得示帖》此帖雄强茂密、潇洒,用笔沉实幽缓、力抗千钧。《丧乱帖》用笔神机莫测、变化无穷;结体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快雪时晴帖》用笔多藏头护尾,存有篆隶遗意,质朴古淡;线条柔中带刚,深得中和之美;结体介于楷、行、草之间,三种字体穿插变化,融为一炉。《频有哀祸帖》用笔迅疾爽利,杀锋入纸、力透纸背。结字重心往右下倾斜,整行重心则自上而下往左下倾斜,形成一种特殊体势。《兰亭序》以妍美为主。《初月帖》字形取纵势,用笔流畅潇洒,牵丝连带。此帖在线条的使转中体现出感情的流动,旷达中蕴含沉郁、忧伤的意态。具有特别感人的力量。

《瞻近帖》用笔顿挫有致、擒纵自如,《龙保帖》风格是清新、明目,《忧悬帖》在连续书写中,带了些许的波动,加强作品的灵动感。《孔侍中帖》行动线趋向平稳,平稳中有生动之致。《龙保帖》,风格是清新,

王献之行草书,其书英俊豪迈,饶有气势。王献之的书法进一步改变了汉魏古朴书风,有“破体”之称。其书偶有牵丝连带,却不伤其草势之飞扬与奔腾之势,尤其是外拓的用笔,强化了线条的流转与飞动,突出了草势张力。《鸭头丸帖》通篇一气呵成,起笔落笔,皆无痕迹,极草纵之致,全无所逆。全帖十五字,可看作是由八个字组构成:“鸭、头、丸”三字各位一组,“故不佳”三字一组,“明当必”三字一组,“集当与”三字一组,“君”独自一组,“相见”二字一组。《二十九日帖》用笔洗练沉稳,字画丰满,撇捺尚存翻挑姿态,笔势外拓。由于斜向笔画取开张体势,增添了俊秀潇丽的风姿。《中秋帖》行笔如火箸划灰,连续无间,无端无末,有“一笔书”之说。其连绵如此,故有人称之为草书;然而观其结字,省略之处教少,未出行书界说,此帖笔墨酣畅,笔势雄强。

   孙过庭草书《书谱》,历代予以很高评价。唐张怀瓘《书断》云:“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隽拔刚断,尚异好奇,凌越险阻,功用少而天才有余,真行之书亚于草矣。”王世贞云:“《书谱》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书概》又称:《书谱》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着,婀娜愈刚健。”然因过于圆熟,也得到“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的批评。

   怀素《自叙帖》,首先流露出的是激情与浪漫。它试图打破文字本身的释读性,使之变成线条的符号,以表现空间的审美过程和横竖线条组合及分割的关系。

   张旭则打破了汉字元素的局限,完全以空间要求为旨归,其《古诗四帖》,更多的是靠的曲线组合与线条的震荡来给人以感染,它几乎摆脱了字和字之间的界限,而蜕变成了线条的组合、符号的表现,如此便打破了草字本身的阅读,弱化了文字的羁绊,达到了“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的艺术效果,造就了强烈的行云流水的画面。《古诗四帖》满纸云烟,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其行笔如剑舞,剑到气随,招式连贯而浑然一体,直令人回肠荡气。观赏《古诗四帖》,有烟云升腾的感觉,
  黄庭坚。黄庭坚正书学《瘗鹤铭》,遒健而不俗。行书得《兰亭序》风韵,草书得怀素三味。其书法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秾;其笔法瘦劲圆通,则自篆来。以侧险为势,以横逸为功,老骨颠态,种种槎出。《松风阁诗帖》书法清劲,肆意遒美;风神洒荡,笔势遒逸。《李太白忆旧游诗卷》通篇草法由怀素《自叙帖》出,笔势翻腾,点画纵恣。《花气诗帖》笔法随意自在,一改其平日严谨的中锋线,结合了草书线条的婉转,极具欣赏价值。《诸上座帖》此帖点画纵横飞动,提按顿挫,疾徐相间。《黄州寒食诗帖》线条富于力感和韧性。结字收放自如,中宫收紧,四维开张,不衫不履中充满禅机与智慧。字与字之间穿插揖让,俯仰侧,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黄庭坚是草书史上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书家。这种浪漫首先是表现在线条上,一是大量使用曲线、长线,二是行笔时加入抖动的动作、并加强线条的提按而使线条化成了很多的点或相当于点,如图8中,“横、竖、撇、日”等笔画或偏旁皆可化为点,黄山谷可谓把点用到了极致。这些“手段”的结果,就是使线条的丰富性大大加强;其次是字势,欹侧是黄山谷常取的字势,配合着位置的左右摆动,使作品充满着强烈的流动感。同时,他对字形常采取写意式的、意到笔不到的处理方式,更增添了其书的浪漫成份。

   苏轼。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变化神妙莫测。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气势磅礴的艺术美感。《黄州寒食诗帖》书法写得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将苏轼的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之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书法跌宕起伏,似哭似泣,人若颠若狂。字里行间感情充沛,肆意宣泄胸中的矛盾与不安。奉为天下第三行书。

   祝允明,祝允明狂草近接黄庭坚,远追怀素、张旭,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角效果。祝允明书法面目多变,每卷有每卷的情致风规。《箜篌引》《美女篇》《白马篇》《名都篇》挥笔迅疾,圆转自然,在随意挥洒中自有规矩可寻,狂而不乱,情浓势足,激跃奔发,朴拙沉劲又不失流丽多姿。《滕王阁序并诗》,笔画瘦劲婉约,纵横挥洒,满纸云烟,偏多怀素遗意。

   王铎。得力于颜真卿、米芾二家。笔力雄健,笔势奔腾,长于布白,且纵放有秩,不极势而势若不尽,书风独树一帜。,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霸悍雄强的气势,扛山举鼎的笔力。王铎在书法史上有三大贡献,且都体现在草书上:一是他实现并完成了由小字草书向大字草书的笔法上的转换,二是他把书法的点线艺术扩展到了面,即通过“涨墨法”把字的线条分割的空间渗化成面,加强了画面的节奏感,三是一笔书写直至枯墨,加强了浓淡枯湿的对比,突出了韵律感。

   董其昌,董其昌淡、秀的艺术风格。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而自成一体。其书法点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章法上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米芾,米芾曾遍学二王、颜、柳、欧、褚,走了一条集古求新的学书之路。所以米芾临摹晋唐书法形神俱佳,几可乱真。晚年的米芾,在深厚的古典基础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自家面目。他的行笔速度较快,用笔八面出锋,使切入纸面的笔锋时有变化,自谓“刷字”,结构多斜向左上,大小层差,一派率意天真、沉着痛快。《彦和帖》通过内在笔势、字势的呼应而形成了即气息流贯,又潇散简远的效果。《蜀素帖》此帖劲健飒爽、酣畅沉雄。《粮院帖》帖中处处设险,又能收险,虽单个字势左右摇摆强烈,重心不稳。然整体看来,又较好地统一在一幅作品中,神闲气定,自然平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