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长寿?为什么每当季节变化,感冒人数就增加?一天三餐,有什么健康上的理由? 顺天堂大学医学部教授小林弘幸指出,这些问题,都与自律神经有关。 他指出,维持自律神经的平衡,不仅能维持健康,更能提高工作表现,改善生活质量。 「掌握自律神经,这等同于掌握你的人生,」他说。 现代人多苦于副交感神经作用低下,小林弘幸在《自律神经健康人50招》中,也提示许多提升副交感神经作用的生活习惯,以及与自律神经调节相关、增进生活质量的方法。以下是书籍摘要: 「我才不要生病」,大家都抱持着这样的想法过人生。 然而实际上,却存在着容易生病和不容易生病的人。这样的差异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 从结论而言,我着眼的是「自律神经系统」。过去种种谜样不可解的症状,原因似乎都出于自律神经失调。 自律神经支撑我们生命活动的基础,担任非常重要的机能。 自律神经就像跷跷板 自律神经大致区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及「副交感神经系统」。 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下,「交感神经稍占优势」;而在放松的状态下,则「副交感神经稍占优势」,如此维持跷跷板般的平衡。 当自律神经的活跃及平衡,处于最理想状态时,就是我们身心状态最健康、身心力量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的时候。 如果能自由自在掌控自律神经的平衡,我们应该就能掌握一辈子健康生活的方法。 如果什么都不做,我们的自律神经,每十年将会降低约一五%的运作能力。 这意味着,免疫力会逐渐降低。不只是外貌,整个身体都会老化。 行动也会愈加迟缓,而且,在关键时刻,将无法集中注意力。 当交感神经活动程度异常地高,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程度极度低下时,一旦这样的状况持续,身体到处都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人就会生病。 相反地,当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程度高,而交感神经的活动程度过低时,就可以说是有忧郁症的倾向。 而在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程度都过低的状况下,人会容易疲倦、提不起劲,健康情形处于不好也不坏的状态。 「慢」是维持平衡的关键 现代日本社会中,许多人都处于交感神经活力较高的状态。生活上,副交感神经的运作一直维持在低下状态的人,占了压倒性多数。 也就是说,「维持副交感神经的高活力状态」,可以带来健康的人生,引导我们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极限。 应该做的事情只有两件: 一是要避免让副交感神经的活力降低。 二是积极进行提升副交感神经活力的行为。 而这两者共通的关键字,实际上正是「慢」。 例如,缓慢的呼吸,是提升副交感神经运作的方法之一。相反地,浅而快的呼吸,则有让副交感神经低下的作用。 呼吸,拥有瞬间改变身体状态的力量。 又如,心理从容,副交感神经就会提升,就算发生出乎意料之外的突发事故,也能够基于正确的判断,采取最好的对策。 也因为如此,我自己在外出时,经常会留意,保持三十分钟以上的从容。 但,即使一个人采取再多有益身体健康的行动,不论他原本的自律神经有多平衡,一旦睡眠不足,就足以让他的自律神经失衡。 从自律神经平衡的观点来看,饮酒过量,也是最糟糕的生活习惯之一。 而晚餐过后到就寝前一小时为止,花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慢慢地走,是最理想的。 从事事务工作的人,在下班时所感受到的肉体疲劳,来自于血液的滞留。只要在夜间做一些健走程度的轻度运动,就能改善血液流动,消除疲劳。 书名:《自律神经健康人50招 》——慢活,就能远离疾病 作者:小林弘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