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清朝八帝的手迹“知道了”说开去

 燕赵闲人 2013-09-27


 

八位皇帝的手迹:知道了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日前推出一款以康熙朱批为原型设计的纸胶带,胶带上的文字是朕知道了,其霸气的真迹引起民众热烈讨论和购买。清朝已经不存,否则我辈凡人是看不到皇上们在折子上的朱批的。皇上用朱砂红笔批阅后的奏折,称为朱批奏折朱批谕旨,都简称朱批(清代习称宫中档档案二字即源自对满语的音译)。知道了是皇上批阅大臣奏折的习语。 

皇上们的书法都挺好 

翻看清帝朱批影印件可以发现,都是这几个字,但细看风骨并不同。有媒体这样点评清朝八帝的知道了:康熙字迹气势最傲;乾隆的字帅气,笔力遒劲有道;雍正的字端正带着率性,有独特风味;嘉庆的字圆润厚实,相当可爱;道光笔锋带尖;咸丰风格略为潇洒不拘;小皇帝同治和光绪的字颇具规格,端正仔细,一笔一画。在这八帝之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罕有汉文书法留存,到溥仪登基时又太小,根本没有机会知道了 

臣仆们堂堂正正地上奏,一层层往上走,在军机处也过一遍,再进呈御览,里边的东西举朝上下皆知,皇上再批知道了就没有必要,所以知道了的出处,以密折为多。看清朝皇帝的朱批,字写得都不错(满族科学家不多,却出了不少书法家,不知道是不是在这方面有天赋),只是有时也写别字,比如雍正管隆科多叫旧旧(舅舅),把办事写成辨事的繁体为),把推诿写成推委。大概当时皇上看密折时,信手把口头语都落在笔下,身边又没有文字秘书,批完了也便没有人给校正。 

密折究竟有多 

非但皇上老佛爷看密折是独自一人,上折子的大臣、奴才拟折子的时候也是偷偷摸摸神神秘秘的,要不能叫密折吗? 

为啥这么神秘?清朝没有东厂和锦衣卫,监视臣下的特务系统规模与明朝没法比,于是从康熙开始,常授权其心腹官员、部分地方督抚大员、前敌将帅密奏见闻,内容包罗万象,以便皇上掌握官场、民情。到雍正朝,密折制度进一步完善,成了皇上监视臣下、发动官僚斗官僚的利器。 

清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而题奏本章都不能直达皇帝,须先送内阁阅览票拟后再进呈皇帝裁夺,不利于皇上事权独揽。而密折拟好后,具奏人可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入内宫,由皇帝亲自拆阅并用朱笔批示,然后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中间不必经过任何机构或个人转手,效率、密级极高。雍正时规定内外诸臣,对凡属宜守机密或应速递上闻的国家庶政,都可以用密折先行奏闻,然后再用题本正式奏请批示遵行。 

谁有上折子的权力?这个就很微妙了,有的人品级不高,但皇上就给你上折子的任务;有人位高资深或权倾一方,但偏偏没有这一项。就是可以上折子的,哪天皇上反性了,说不定还就剥夺了你这份不给钱的差事。同僚之间,别说原则上不能打听谁能上折子,就是某位大员知道哪个属下上了一道密折,也是无权加以截阅的。 

康熙批过的折子,大臣可以留存,雍正就没这么大气了,他继位不久即下旨意:凡先帝及他本人批过之折,在发还具奏人遵行后,必须于年终汇总缴还大内,个人不得私自留存抄录。正因密折如此诡秘,知道了三字才极具含金量。皇上知道的,大部分臣民不知道,只是跟上折子的心腹你知我知;能跟皇上分享秘密,可是有形的高官厚禄也比不得的天眷荣宠,也是考验你的一种形式。 

知道了引起的化学反应 

一旦上缴密折,则太阿倒持,等于大臣将自己的命门袒露给了皇上——密折里边,同僚间的告密、攻讦,都在皇上那里备案,皇上要整臭你,把密折里的东西抖搂出来便是。也正因为是私信,没什么客套,大臣往往在奏折中露了本心,皇上也因而动了真情,所以看那些密折批语,可以发现皇上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被触及泪点,赶上选秀节目中的选手自述身世,动不动就内牛满面

知道了仨字看似不表态,其实也是一种表态,尤其他跟臣子、奴才折子里的内容一产生化学反应,表意也就变得难测起来:得知了臣下所告秘情,皇上究竟要如何处置?赞同还是反对?都不说,你自己品去吧。 

知道了”“朕知道了其后暗含的表情,真是越捉摸越有意思,越容易上瘾,越神秘莫测。足令那些密室里孤灯下揣摩折子的人后背发冷、前额出汗,足令他们欲哭无泪、欲笑无声、欲罢不能,像毒瘾发作一样,继续乐在其中,与皇上玩精神上的猫鼠游戏。这也正是专制皇权展现给人类内心奴性本能的魅力所在。 

不过,皇上们的品性还是在知道了之后表现出不同。康熙往往以诚相示,以理服人,谆谆教导;雍正心性直率,自谓真汉子,高兴了不吝溢美,生气了声色俱厉,字体也显得凌厉诛心;乾隆喜欢大而化之,事事要见出自己的气量风度;而嘉道咸同光几位的风范能力,则与康雍乾没法比,在批语中透射出的帝王心术,差得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