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名家作品选

 东方红里83号 2013-09-28

 

 
 

名家作品选

齐白石作品选

  齐白石(1864-1957)是中国著名的国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村人。11岁起学木工,每天工余辛勤刻苦学画。20岁左右就成了雕花能手,人称“齐木匠”。齐白石40岁后,远游南北各地,在7年~8年间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丰富了他的绘画境界,后来整理游历所得,作《借山图卷》50多幅,是他早期山水画的重要作品。57岁后长居北京,手植花卉果木,养虫养鸟,朝夕观摩,艺术造诣益臻成熟,所绘画的作品,都有独创成就。擅长花鸟鱼虫,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并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地结合一起。也画山水人物。齐白石一生共画四万多幅画,写一千多首诗,治印三千多方,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1953年他90岁生日时,文化部特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奖状。1955年又荣获国际和平奖金。他曾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7年9月16日病逝北京。

  1980年1月15日,为了反映齐白石的伟大艺术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齐白石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16枚。这套邮票图案采用的16幅画稿,都是白石老人60岁以后艺术上最成熟时期的作品,通过一草一木,一鸟一石,让读者领略到了这座艺术大山的无限风光。

名家作品选

  T?44?(16-1)图案采用了齐白石90岁那年创作的一幅《牡丹》。
  T?44?(16-2)图案采用了齐白石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作的一幅《松鼠葡萄》。
  T?44?(16-3)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酒蟹图》。
  T?44?(16-4)图案采用了白石老人为老舍所作的一幅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
  T?44?(16-5)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小鸡》。
  T?44?(16-6)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荷花》。
  T?44?(16-7)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红梅》。画面上的题字,其中有这样一句:“作画贵写其生,能得形神俱似即为好矣。”直接表述了齐白石在绘画理论方面的深刻体会和独到见解。
  T?44?(16-8)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翠鸟》。
  T?44?(16-9)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葫芦》。画面上题字曰:“头大头小模样逼真,愿人须识不共为君子身。白石山翁画并题。”借物抒情,表达一种人生的深刻理解。
  T?44?(16-10)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听声》。
  T?44?(16-11)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藤萝》。
  T?44?(16-12)图案采用了齐白石90岁时为一友人画的一幅《菊花》。画面上题写着:“有一友人求余作画菊花寿人。”点明了绘画的背景和真意。
  T?44?(16-13)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虾》。画面上题字曰:“齐璜心闲气静时一挥。”虽说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但恰恰表现出了白石老人高深的艺术造诣。
  T?44?(16-14)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荔枝》。画面上题诗曰:“丹砂点上溪藤纸,香满静蓝清露滋。果类自当推第一,世间尤有皆人知。”诗情画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
  T?44?(16-15)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白菜蘑菇》,在画面上题字曰:“南方之菌远胜蘑菇,惜不能还家共老妇喜食也。”表达了对故土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T?44?(16-16)图案采用了齐白石创作的一幅《三寿图》。画面上题字曰:“晨起凉畅把笔一挥。”看似信笔而就,恰恰表现出了艺术大师炉火纯青的笔墨功夫。

名家作品选 

吴昌硕作品选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近代篆刻家、书画家。浙江安吉人。生于1844年阴历八月初一日,1927年去世,终年84岁。人们尊称他为“四绝画家”,就是指他的作品中兼有书法一绝、诗词一绝、篆刻(金石印章)一绝和绘画一绝。自古以来,被誉为“四绝画家”的很少,吴昌硕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一位。吴昌硕对艺术富于改革精神,他主张“古人为宾我为主”,“画当出己意”,“贵存我”,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他的绘画题材无非是前人所画的梅、兰、菊、牡丹、荷花、水仙、蔬果之类,但他的绘画重气韵,讲究布局,能运用独自的造型语言寄托自己的真情,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艺术面貌。他是中国书画艺术继往开来的一代伟大宗师,流风余韵,至今不息。人民和政府高度评价吴昌硕的伟大艺术成就,特选在杭州他曾担任第一任社长的西冷社内,设立了“吴昌硕先生纪念室”,陈列他的作品,使他的艺术光辉与湖山同寿。

  1984年8月27日,正值阴历八月初一日,为了纪念吴昌硕诞生1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吴昌硕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8枚。这套邮票的8枚图案,围绕吴昌硕曾经说过的“诗书画印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这一中心,精选了包括牡丹、菊、梅、金石乐等内容的书法、绘画、诗词、篆刻八件精品,既像一部印制精美的吴昌硕袖珍作品集,真实地展现出了大师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又准确地把握住了吴昌硕刚正自强、纯朴善良、智慧勇敢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具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名家作品选

  T?98?(8-1)图案按照中国著名画家、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王个?m的提议,选用了吴昌硕的书法作品“金石乐书画缘”。
  T?98?(8-2)图案选用了吴昌硕1903年秋创作的一幅绘画作品《双桃》,自祝60寿辰。
  T?98?(8-3)图案选用了吴昌硕1926年创作的一幅绘画作品《芙蓉》。
  T?98?(8-4)图案选用了吴昌硕78岁时创作的四条屏之一《紫藤》。
  T?98?(8-5)图案选用了吴昌硕78岁时创作的四条屏之一《牡丹》。
  T?98?(8-6)图案选用了吴昌硕78岁时创作的四条屏之一《秋菊》。
  T?98?(8-7)图案选用了吴昌硕1902年绘画的一幅《梅花》。
  T?98?(8-8)图案选用了吴昌硕的两方篆刻印章。

郑板桥作品选

  郑板桥(1693-1765)名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金石家,诗人。49岁曾在山东范县、潍县任县令,后被撤职罢官,回到家乡扬州,以卖画为生。他与当时聚居扬州的另7位画家一起,并称“扬州八怪”。他的书法吸收真、草、隶、篆四种书体所长,还创造了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的新书体。

名家作品选

  6-1“竹石扇面”。此幅竹石,以石块作为前景,而将竹的主干藏于石后,仅以两三支竹枝旁逸斜出,枝上仅有数片叶,疏密有致。
  6-2“兰花册页”。画面仅两丛兰,聚于右上;其他部位皆为空白,疏密对比明朗。从画面上可看出郑板桥将书法溶入画中的艺术独创精神及高超的笔墨修养。
  6-3“兰竹石大中堂”。构图极具匠心:上有一丛兰,下点一枝竹;其它部位皆布满岩石,配置和谐。此画的题跋很高妙,不同于前两幅的以画为主、题跋为辅,而是书画各半,以轮廓线勾勒山势,再随山势布局题跋,高低大小任其自然。
  6-4“竹石图轴”。画中的竹子瘦硬苍劲,岩石遒劲。此幅竹以密取胜,竹与竹之间无一交叉,立竿、添节、画枝、点叶均极富个性。
  6-5“瓶菊册页”。板桥的兰竹石画多以大地为环境背景;而此幅以一水盂柿花为题,勾花点叶,极富生活情趣,代表着板桥艺术上又一风格特点。
  6-6“书法扇面”。是汉隶与楷书相参,以汉隶为主的独创字体的扇面。这一扇面的书写布局疏密相间,是一幅被后人称为“乱石铺街”、不落前人窠臼、别具一格的板桥体代表作。郑板桥的作品除红色印章外,均以水墨作画,不施粉底。为力求符合郑板桥的气质、风格,设计者选用古色古香、偏暖色调的绫子作衬底,每幅画面的底色也相应加以调整,古朴又典雅。在整套邮票的排列上,中心是竖幅立轴,两边则以册页、扇面对称,向左右延伸,在排列上形成音律的节奏感。

傅抱石作品选

  傅抱石(1904-1965),我国著名中国画画家、金石家、美术史家和美术理论家。他祖籍江西新余,生于南昌。193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傅抱石作画,“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他推崇清代画坛创新派大师石涛的创造精神,既融汇古代诸家之长,又不受前人成法速缚,勇于创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山水画,意境深邃,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他的人物画,多取自古代文人高士及古诗词中歌咏的人物,即所谓“上古衣冠”,造型典雅优美,神态丰富,线条飘逸,有浓郁的书卷气。郭沫若先生评价说:“抱石作画别具风格,人物善能传神,山水独开生面。盖于旧法基础上摄取新法,而能脱出窠臼体现自然”。1994年10月5日,是傅抱石诞辰九十周年。邮电部特发行这套邮票,共六枚。其中山水画3枚,人物画3枚。

 

名家作品选
名家作品选
名家作品选
听泉图
洗手图
大涤草
名家作品选
名家作品选
名家作品选
擘阮图
虎跑
山阴

黄宾虹作品选

  在本世纪中国众多山水画家中,黄宾虹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古典山水绘画艺术向现代山水绘画艺术的过渡中,树立了一个伟大的界标,堪称一代宗师。黄宾虹(1865-1955年),名质,字朴存,号矛向、虹庐、虹叟,中年更号宾虹。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位于杭州。在父亲和启蒙老师影响下,黄宾虹6岁时便临摹沈延瑞的山水画册。青年时代,他游学扬州,交结文艺界人士,擅诗文、治印、尤酷嗜书画,以后又遍临唐宋名画多年。

  清宣统年间,他在上海任《国粹学报》、《神州时报》及商务印书馆美术编辑,并主编神州国光社出版的《神州大观》,后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术院校任教。解放后,他出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

  黄宾虹的绘画,博采众长,我师我法,变异合理,来去自然,作品渐脱古人约束,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界。他平生遍游名山大川,注重写生,税稿盈万。中年画风苍浑清润,晚年尤精墨法,淋淳磅礴,气势非凡。众人赞其“一生九十笔愈老,千军为扫万马倒”。

  他对画史、画理也深有研究,著述颇丰,见解精辟,著《黄山画家源流考》、《中国画学史大纲》、《虹庐画谈》、《古画微》、《宾虹草堂藏印》、《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编《美术丛书》,另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潘天寿作品选

  潘天寿是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之后又一位推进中国画发展的杰出艺术大师。

  1897年,潘天寿出生于浙江宁海县一户农家,父母为其取名天授(后改名天寿)字大颐,号阿寿。他后来作画时常署雷婆头峰寿者。

  1923年,他与诸闻韵先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创全国第一个中国画系,后曾执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中国画教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71年出去。

名家作品选
名家作品选
名家作品选
黄山松
朝霞图
梅雨初晴
名家作品选
名家作品选
名家作品选
菊竹图
睡猫图
灵岩涧一角图

何香凝作品选

  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夫人。

  何香凝是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一同盟会的女会员,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国民党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何香凝又是中国最早留学日本学习绘画的先行者之一,她曾在东京本乡美术专科学校专攻山水、花卉,还在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门下学习动物画,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她一生创作丰富,除了画狮、虎、梅、松、竹、菊之外,还绘有大量山水画作。她的作品可称作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记录是本世纪初叶以来的变幻风云,一幅幅狮、虎图充满着振兴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同时其作品也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画苑中的瑰宝。1997年4月18日,何香凝美术馆在深圳建成。

名家作品选
名家作品选
名家作品选
作品虎
作品狮
作品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