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心阳虚奔豚证

 学中医书馆 2013-09-30
6、心阳虚奔豚证:
原文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解词:(1)奔豚——为证侯名。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急冲胸咽,发作憋闷欲死,痛苦异常,时发时止的证侯。
        (2)一壮——指把艾绒作成的一个艾柱,灸完为一壮。
提要: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而发奔豚的证治。
语译:误用烧针发汗,外寒从针处侵入,局部见核起而赤。汗出则心阳虚损,水寒之气乘虚上冲,证见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而发为奔豚。其外治当以艾柱灸针处之赤核各一壮,内服桂枝加桂汤。
成因:误用烧针发汗,引起两个并发证:一是引发奔豚;二是针处被邪毒感染。
        症状: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误治伤及心阳,下焦寒气乘机上冲;烧针迫汗,病人恐惧,心神被扰。
        注:奔豚发作时,病人自觉有一股气由少腹上冲心胸,并伴胸闷气促,心悸不安,冷汗自出等症。冲至咽部,则窒息恐怖欲死;有的病人可上冲至头面而见眩晕、或跌仆、昏厥等。当逆气复于下焦时,诸证消失,一如常人。
                针处被寒,核起而赤——针孔处被邪毒感染,局部气血雍滞,化热化火,出现红肿热痛(局部感染)。
辩证要点: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胸,伴心悸等。
病机:心阳不足,下焦阴寒上之气乘虚上逆。
治法:温补心阳,平冲降逆。
方药: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现代用量:桂枝25g,芍药15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4枚。
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方解:重用桂枝——通心阳,平冲逆
        合草姜枣——辛甘合化,温通心阳,强壮君火,镇水寒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利小便,去水气
        诸药合用,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临床应用:(1)奔豚证:患者可见腹痛、心悸气短、胸闷气促、恐怖欲死,甚则冷汗淋漓、眩晕跌扑等,片刻逆气平息则复如常人。
        (2)本方作为温补心阳之剂以治心悸、吐涎、眩晕等证属上焦阳虚寒气上逆者。
方剂鉴别:
苓桂甘枣-误治伤心阳-下焦水饮欲动—心悸-欲作奔豚—脐下悸为主——————化气行水
桂枝加桂-误治伤心阳-下焦寒气上逆—心悸-已作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为主——平冲降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