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聂广:关幼波教授“气血”辨证的思考(2)

 绿色的原野ldq 2013-09-30

   3. 南康北关:一源二歧


  南康北关是南方的康良石教授和北方的关幼波教授,由于二人在病毒性肝炎领域皆为一代宗师,地域上南北相望,故有此誉。辛俊平[4]在《病毒性肝炎中医认识的南北异同》一文中认为,南北二家对辨证论治各有侧重。确实,从辨证而论,急性黄疸性肝炎,关老以为要分清在气在血分,康老则以表里及表里分传为首要;慢性肝炎,关老分为八型:湿热未清、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肝郁血滞、脾虚湿困、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和气血两亏;康老以实证立论,分为三型:肝郁脾滞、肝郁化火和肝火瘀滞。笔者以为,南北辨证看似不同,实则遵循同样的思想:辨气行气。只是在行气的同时,关老侧重于活血,康老侧重于化火或泻火。如仔细对比,以气血辨证的标准而论,康老似乎更侧重从“火气”的角度论治病毒性肝炎,关老则兼顾血分。从用药上,关老常用活血之药,康老几乎未涉及血分药物即是一证。笔者大胆设想,康老和关老的理论体系都可以放在气血辨证这个大方框内。


   4. “气血”辨证的启示


  4.1 贯彻辨证论治的思想和精神


  王莒生、徐春军[1]等人认为关老的气血辨证执简驭繁,为治疗疑难怪病提供了更简洁的思路。评价十分中肯。然而在执简驭繁的背后,展示的却是关老贯彻辨证论治精神的体现。他所提出的气血辨证是基于对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的揣摩和思索,通过总结正确的经验,吸取错误的教训,最终形成关老自己独特的风格。关老的《关幼波临床经验选》[5]很好的展现了关老临床思维发展的轨迹。无论是张仲景的六经辨证,程钟龄的八纲辨证,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还是吴鞠通的三焦辨证,都是建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关老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不轻易向古人的辨证理论妥协,大胆创新。在对传染病中医药治疗的今天,这种勇于走新路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4.2 动态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


  关老对“气血”辨证的论述体现在:一、强调气血在辨证论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气血辨证以气为核心,血为辅助;三、齐京认为,气血辨证宜和脏腑挂钩[6]。笔者以为,从肝病的角度讲,病位相对局限。况且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早有“知肝传脾”的论述。和脏腑挂钩恐怕不能体现关老辨证的特色。笔者还认为,气血辨证不单从上述三方面考虑,还应该从动态的角度把握。从上述有关“气血辨证和八纲的关系”的论述,已表露出动态变化的端倪。然而在对病毒性肝炎病情发展态势的把握上,气和血动态转化的过程还可进行进一步说明和阐释。气属阳,血属阴。笔者假设,若能将阴和阳的转化消长和相互制衡的过程体现在气血辨证中,气血辨证的思想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综上所述,关老的“气血”辨证是一笔值得我们继承的丰厚的思想遗产。


  参考文献


  1 王莒生,徐春军,吴义春.论关幼波“三因学说”.中医杂志,2011,52(6):458-461.


  2 关幼波.“气血”在辨证施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5,3(3):129-131.


  3 齐京.从2例疑难黄疸的治疗体会关幼波治黄思想.北京中医,2006,25(2):77-78.


  4 辛俊平.病毒性肝炎中医认识的南北异同.中国热带医学,2002,2(2):200-202.


  5 关幼波编著,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二辑)—关幼波临床经验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 齐京.关幼波气血辨证思想学术浅析.中医杂志,2006,47(5):3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