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含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個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學中的兩個派別。它們只能在哲學意義上,即在回答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
(1)唯物主義是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學。
(2)唯心主義是斷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哲學。
(3)一切哲學都不能超越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這是哲學的黨性或黨派性。
(4)二元論不是一個獨立的哲學派別,它認為精神和物質同為世界的本原,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但最終還是陷入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即唯心論,又譯作理念論,是哲学中與思想、心靈、語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間關係的討論及看法。
应该说,「理念論」比「唯心主义」翻译得更为准确,但后者已成为通用的词汇。現在學界將柏拉圖形上實體的“eidos”(forms),稱為「理型論」,用以區別觀念論的觀念(ideas),觀念是由經驗而來;但是柏拉圖的理型,卻不是由經驗而來的;因此,「理型」會是比較適切的翻譯。
馬克思主義哲學則認爲唯心論是哲学上的兩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實體論(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的第二性,也就是说: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並認爲可以区分为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类型。
[编辑] 柏拉圖的理念論
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念论,他认为存在着一个由形式和观念组成的客观而普遍可靠的实在世界,即所谓“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範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在《国家篇》中柏拉图讲到一个寓言:一个犯人被锁在洞中,在洞口上面有类似木偶戏的表演,借洞口火光,其阴影投到洞壁上,这个犯人看到的只是这些阴影,等到犯人被释放,他才看到木偶,看到火光,才明白以前看到的只不过是这些东西的阴影,等爬出洞来,看到真正的事物,看到太阳,才知道以前所看到的木偶火光之类,只不过是对真正事物和太阳的摹仿。柏拉图在寓言中所说的真实事物和太阳,是对他的理念世界的比喻,而木偶火光之类,是对现实世界的比喻,他认为理念世界比现实世界更真实更完美。
2.唯物主義的曆史形態(1)唯物主義經曆了三種曆史形態,即古代朴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現代唯物主義即辯証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
(2)作為一般的世界觀,唯物主義堅持按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說明世界,唯物主義與科學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它是無神論的哲學基礎。
(3)古代朴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性,並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說,古羅馬關于水、火、氣是世界本原的學說。
(4)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以近代自然科學為依据,但背離了古代哲學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聯系的整體的辯証法觀點。
3.唯心主義的基本類型和存在根源唯心主義的基本類型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1)主觀唯心主義把主觀精神作為惟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觀事物以至整個物質世界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其荒謬之處在于它必然導致"唯我論"。
(2)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變為獨立的存在,並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絕對觀念等),其荒謬之處在于以哲學化的方式承認"宗教創世說"。
(3)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人的認識不是直線式地進行的,而是近似于螺旋的曲線,這一曲線的任何一個片斷都可能被片面地變成獨立的直線,這條直線會把人們引到唯心主義的泥坑里,而反動的或保守的階級和勢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則會把它鞏固下來。把人的認識過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斷、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絕對化,造成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分離,這就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
淺簡地說:
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是,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一是決定物質。它們之間的分歧是圍繞物質意識的辯証關系問題而形成的。
現實例子:
客觀的就是【唯物】,主觀的就是【唯心】,
一個女人很醜,你看到了並且覺得她很醜,也說他很醜,這就是【唯物】;
而如果她是你女朋友,別人都說他很醜,而你卻覺得她很美,也說她很美,這就是唯心的了。
唯物論是一種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認為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了意識,而意識則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應,也就是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與唯物主義對立的理論體系是唯心主義。它屬於一元本體論。
唯物主義有機械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區別,機械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各個個體組成的,如同各種機械零件組成一個大機器,不會變化;辨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永遠處於運動與變化之中,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的。機械唯物論的代表人物是費爾巴哈,辨證唯物論的代表是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相互對立的部分組合而成的。 例如, 電現象中包含有正電荷和負電荷;原子是一個整體但也是由相反電荷的氫核和電子所組成。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對立統一思想來自黑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