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勿忘國恥:抗戰時期十大漢奸的最終下場!

 三味書屋754 2013-10-07

     ★★★三味書屋754》2013年10月07日編輯整理★★★

                         ★★★★★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然後人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通款敵國,謀叛本國”爲侵略自己祖國的敵人的利益服務,並謀取壹己的私利,這樣的人物在世界各國的對外戰爭中均爲常見,中國亦不例外,漢奸就是國人對他們的鄙稱。”抗日戰場上,爲日寇作戰的僞軍超過百萬之衆,人數之多,猶如過江之鲫。抗戰時期漢奸大量出現,的確令人深思。
            汪精衛
1.汪精衛--從志士到叛國者
    汪精衛:本名汪兆銘(1883年-1944年),字季新,筆名精衛,因此曆史上多以“汪精衛”稱呼,出生于廣東三水現屬佛山市。早年投身革命,曾謀刺清攝政王載沣未遂,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于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志。1921年孫文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汪精衛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
    1925年,汪精衛加入孫中山北上行列,成爲著名的孫中山遺囑的起草人和見證者。隨後,汪先後當選爲國民政府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成爲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
    抗日戰爭爆發後,汪氏雖在口頭上也高喊抗戰,但對戰局始終抱悲觀態度,稱“茫茫前途,不知要變成什麽洋子!”從抗戰開始到南京淪陷的不到半年時間裏,汪氏不僅多次當蔣之面“進言和平”,而且爲此給蔣寫了十幾封信。以汪爲首,逐漸在他的周圍形成了國民黨內的親日派集團,以周佛海爲中心的“低調俱樂部”成爲壹個有代表性的團體。汪精衛與周佛海等勾結,導致了國民黨抗日陣營的分裂和叛國投敵集團的産生。
    1938年12月,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以及汪派要員先後以各種方式逃離重慶,分別抵達越南河內與香港等地。29日,汪精衛發表《豔電》,響應日本首相近衛的對華聲明。電文吹捧日本法西斯“對于中國無領土之要求,無賠償軍費之要求”,“不但尊重中國之主權,且將仿明治維新前例,以允許內地居住、營業之自由爲條件,交還租界,廢除治外法權,俾中國能完成其獨立”。
   1940年3月30日,汪僞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汪氏出任僞國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長,成爲汪僞政權的主腦。12月30日,汪日簽署“基本關系密約”以及“汪日滿共同宣言”,這是全面投降日本侵略者的協定。慘加談判的陶希聖事後披露說:日本提出的條件所包括的地域,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包含的事物,下至礦産,上至氣象,內至河道,外至領海,大六上則由東南以至于西北,壹切的壹切“毫無遺漏地由日本持有或控制”。 
     南京僞政府建立後,汪精衛在日本占領軍當局的支持下,以“東亞聯盟”爲旗幟,采取各種措施,“強化國民政府”。在思想領域奴化淪陷區人民等,爲日本侵略者統治淪陷區充當馬前卒。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汪精衛又將南京僞政權邦上日本法西斯的戰車,宣布與日本侵略者“同生共死”,又慘加日本主導的“大東亞會議”,與東亞各國的日本傀儡政權首腦會晤結盟。與此同時,汪精衛又將淪陷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都納入了所謂“戰時體制”的軌道,以配合日本侵略者的“大東亞聖戰”。汪精衛的種種行動雖博取了日本侵略者的歡心,但卻不能挽救南京汪僞政權覆滅的厄運。
   1943年8月,汪精衛舊傷複發,日本軍醫診斷爲“多發性骨髓腫”,病根在1935年遇刺時仍留體內的子彈,也與他因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戰爭中敗迹日益明顯而心境惡劣有關。次年3月,汪精衛被秘密送往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附屬醫學院治療。11月10日,不治身亡,葬于南京明孝陵前的梅花山。1946年1月在蔣介石返回南京之前,國民黨當局指令工兵部隊炸開汪墓,將汪氏棺木連同屎體運往他處火化。汪精衛雖已屎骸無存,但其叛國巨奸之惡名卻被永遠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下場:1944年11月10日下午4時多,汪精衛因患多發性骨髓腫病在日本名古屋病死,終年62歲。逃脫了國家和人民的審判
       陳公博
2.陳公博--汪僞政權第二號大漢奸、代理“主席”
    陳公博(1890年—1946年),廣東省南海縣人,中國政治人物。曾經爲中國共産黨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大會中央執委。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隨汪精衛任南京政府立法院長,是汪政府內第二號人物。汪精衛死後代理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抗戰勝利後逃往日本,最後被捕解回中國。
    自稱“亂世能臣”的陳公博是壹個富于多變的人物。他少年時就隨父親參加反清秘密會黨的很多活動,決心推翻滿清王朝的統治。青年時期,他參加中國共産黨,是中共壹大代表,爾後脫離共産黨,參加國民黨,從此便壹生追隨、效忠汪精衛。大革命時期,他以國民黨“左派”自诩。大革命失敗後,他又成爲擁汪反蔣的改組派代表人物。汪蔣合流後,他則成了蔣介石的座上客。抗戰爆發後,他追隨汪精衛叛國投敵,成爲汪精衛僞政權的第二號大漢奸。陳公博壹生在政治上變化多端,最終被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陳公博鼓吹上海當前除“擔任後方任務”外,將來“爲與日本同生共死,必將擔任壹部分之戰線”。因此,“上海應以東亞共榮圈之中心地及聯絡線之資格,成爲中日提攜之軸心”。陳公博還以上海市市長的名義,發表《告上海市民書》,要上海市民與日本合作,務使“全面和平”得以早日實現。
   1943年3月底,汪僞政權爲實現“中日”共同協力建設東亞新秩序這壹目的,特派陳公博爲訪日“特使”。陳公博抵達日本東京,向日本主子表示:“深願竭其人力物力貢獻于大東亞戰爭,但求能與貴國攜手邁進,並肩作戰,無論任何犧牲所不能辭”。日本天皇獎給陳公博等人各壹枚“壹級旭日大勳章”。爲此,陳公博離開東京時稱:此次“奉令訪日,承天皇陛下寵遇”暨內閣總理大臣等人的“隆重款待”,感到“無限光榮”,完全是壹副奴顔婢膝之相。 汪精衛病死後,1944年12月,陳公博代理汪僞政權“主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等重要職務,集大權于壹身。
    下場: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汪僞政權日暮途窮。1945年8月25日,陳公博夫婦等人乘機秘密離開南京飛抵日本,10月3日又被強行引渡回南京,關押在老虎橋監獄。1946年2月,陳公博與陳璧君、褚民誼等三人被押往蘇州獅子橋監獄關押。隨後,江蘇高等法院在蘇州道前街第壹法庭對陳公博進行公開審判法官認爲對陳公博應 “從重處斷,以爲叛國者戒”,並在判決書中指出:“陳公博通敵謀國,圖謀反抗本國,處死刑。”6月4日,江蘇高等法院奉命將陳公博在江蘇第三監獄執行死刑。陳公博的家屬將其屍體運到上海,連墓碑也不敢立,悄悄地將其埋葬在壹處公墓中。 
          周佛海
3.周佛海--反複無常,三次叛變
    周佛海(1897年-1948年)湖南元陵人,本名周福海,是中國近代重要政治人物。他是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爲建黨的中共壹大代表之壹,後成爲國民黨高級官員,抗日時期是汪精衛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的領導人之壹。
    中共壹大閉幕後,周佛海實際上與黨組織脫離了關系,不再從事黨的任何工作。隨著地位的變化,他與黨的離心傾向日益加重,並散布對黨的不滿情緒。中共廣州支部負責人對他進行了耐心批評和教育,幫助他認識錯誤。但他毫無悔改之意,後來竟公開聲明與共産黨脫離關系。中共中央爲純潔黨的組織,准其脫黨。從此,周佛海走向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成爲國民黨右派營壘中的幹將和蔣介石的心腹,宣稱自己要做壹個“國民黨忠實黨員”,叫嚷“攻擊共産黨,是我的責任,是我的義務”。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周佛海基于抗日必敗的論調,與汪精衛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和政治主張而“物以類聚”了。周佛海抱著強烈的政治野心投靠汪精衛,奉汪精衛爲“精神領袖”。在汪僞營壘中,他通過金錢收買和封官許願等手段,發展和培植親信,還搞起特務組織並親自擔任頭目。
    1940年3月30日,汪僞國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場。周佛海是汪僞政權的主要組織者,也是握有實權的大漢奸,占據了僞財政部長、僞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僞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僞中央儲備銀行總裁等要職。他還向汪清衛表白忠心:“生死相共,患難相隨。”汪精衛死後,周佛海又任僞行政院副院長兼上海市市長,與陳公博結合得更緊了。
    但漢奸畢竟是漢奸。隨機應變,反複無常,陰險狡詐這些特性在周佛海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並貫穿壹生。在抗戰中期,周佛海嗅出日本人不行了,就抛棄了曾向汪精衛作過的信誓旦旦的“表白”和“保證”,厚顔無恥地倒向了蔣介石,拜倒在蔣介石的腳下。1942年10月,他背著汪精衛,派人潛往重慶,爲重慶方面輸送了不少重要情報,還安排重慶的特工人員設計殺死了汪僞政權的特務頭子李士群。後又利用自己上海市長的身份,在上海及杭州壹帶部署軍事力量,阻止共産黨等革命勢力進入上海。日本投降在即,南京僞政權被迫解散,周佛海向蔣介石再表忠心:“職與其死在共産黨之手,甯願死在主席之前。”這種種“傑作”,使周佛海贏得了蔣介石的嘉獎,並被任命爲軍事委員會上海行動總指揮。這樣,周佛海搖身壹變,從臭名昭著的大漢奸變成了國民黨的接收大員。
    下場:壹個來月後,在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快速嚴懲漢奸”的壓力下,周佛海被軟禁在重慶,後來又被移交南京監獄。1946年11月7日,國民黨南京高等法院判處周佛海死刑。由于蔣介石念其爲重慶方面做過“貢獻”,出面幹預,才被減爲無期徒刑,保住了腦袋。1948年2月28日,周佛海因心髒病發作暴死在南京老虎橋監獄。
4.梁鴻志
    梁鴻志(1882年-1946年)字衆異,晚號遇叟,福建長樂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民國十大漢奸之壹,日本扶助成立的中華民國維新傀儡政府中的主要人物之壹。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日本侵略者的策動下,在上海組織維新政府,並擔任僞行政院長,賣國投敵。1938年3月28日在南京成立僞中華民國維持政府,管轄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敵占區和南京、上海兩個特別市。任“行政院院長”,溫宗堯任立法院長。“維新政府”成立後,立即與日本簽訂《華中鐵礦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要綱》等壹系列協定,使日本得以迅速控制華中經濟,掠奪中國的資源和物資等。 是年秋,在日本操縱下北上大連,與僞華北臨時政府頭目王克敏、王揖唐等商議成立僞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任僞中華民國聯合委員會委員。次年出任漢奸組織“大民會”總裁。
    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僞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後,解散僞維新政府,出任汪僞政府監察院院長。在梁鴻志爲日本服務的時期,日本人始終從工作、生活等多方面予以監視,並在每次僞行政院會議前與其閉門密談。1944年11月,汪精衛病死後,汪精衛在日本病死,梁鴻志繼陳公博爲僞立法院長。
    下場: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梁鴻志攜兩妾、幼女逃往蘇州。10月2日梁鴻志在蘇州被捕,隨即被解押上海,送到楚園裏作了“楚囚”。在強大的社會輿論指責下,梁鴻志以漢奸叛國罪被判處死刑。11月9日在上海提籃橋監獄被執行槍決,結束了其罪惡的壹生。
      傅筱庵
5.傅筱庵--被“兩代義仆”朱升源連砍數刀氣絕身亡
    傅筱庵(1872年—1940年),名宗耀,字筱庵,以字行,浙江省甯波府鎮海縣人,清末及中華民國實業家、銀行家、政治家,抗日戰爭時期任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汪精衛政權上海特別市市長。
    傅筱庵,浙江鎮海人,曾出任北洋軍政府高級顧問,1927年當選上海總商會會長。他也因支持軍閥孫傳芳而被蔣介石通緝,被迫離開上海逃往大連。也就是在此時,他的內心已經在盤算著尋找新的靠山,並開始與日本人暗通款曲。通過杜月笙的斡旋,南京國民政府撤銷了對傅筱庵的通緝,傅筱庵得以返回上海,並出任漢冶萍公司股東聯合會會長。1937年日本人占領上海後,傅隨即公開投靠日本人;1938年3月28日,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傅筱庵出任僞上海特別市市長。
    傅筱庵公開叛國後,蔣介石極爲震怒,命令戴笠對其實施制裁。當時,傅筱庵住在虹口區,屬于日軍重點設防地域,傅家距日本憲兵隊近在咫尺,身邊有32名保镖不離左右,平時那裏日軍戒備森嚴,外人難以接近此地,更別提自由出入了。戴笠與手下反複研究了各種行刺方案,始終感到難以有效地實施暗殺行動。戴笠提出,應該在傅身邊的人尋找突破口,物色可以行動的內線人物。經過反複篩查,壹個叫朱升源的人進入了軍統的視線裏。
    朱升源是傅筱庵的親信,由于曾在日本人的工廠做過工,對日本人極爲反感,他曾私下裏勸說傅筱庵,要給自己留壹條後路,不要緊跟日本人,傅筱庵對朱升源的勸說總是不置壹詞。軍統對朱許諾,事成之後,會安排他離開上海,並給予優厚的獎金,保證他後半生衣食無憂,朱有些動心。在壹再勸說傅筱庵回心轉意無果的情況下,朱升源徹底灰心了,同時也下定決心與軍統達成壹致除掉這個鐵了心的漢奸。
    下場:1940年10月11日淩晨,傅在參加了壹個日本人舉辦的宴會後,疲憊不堪地回到家,爲了不打擾夫人,自己獨自來到書房睡覺。朱升源覺得時機到了,他抄起壹柄早已准備好的菜刀,這把菜刀被朱升源磨得鋒利無比。朱悄悄走進書房,見傅早已進入夢鄉,他舉起菜刀對著傅筱庵的脖子狠狠地砍了下去,頓時鮮血飛濺而出,傅連哼都沒哼壹聲,被殺死在床上。
       殷汝耕
6.殷汝耕--華北第壹個傀儡僞政權主席
    殷汝耕(1883~1947),號亦(俠)農。浙江溫州平陽人(今屬蒼南),字亦農。中國的財稅官僚與近代政治人物,並曾出任日本扶植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要職。
    殷汝耕,浙江省平陽人。早年留學日本,並通過日籍妻子與日本軍政界取得了聯系。回國後,在各軍閥之間進行投機活動,後投靠國民黨親日派、新政學系首領之壹的黃郛。1927年,殷汝耕以國民黨政府駐日代表的名義,代替蔣介石與日本勾結、密談。
    殷僞冀東政權成立後,.殷汝耕全面奉行親日賣國政策。在軍事方面,與日本及僞滿、僞蒙疆政權先後簽訂了軍事性質的政治同盟,商定冀東海防由日本海軍艦隊負責;冀東接近東北的長城沿線,由僞滿政權負責治安;冀東與僞蒙邊境防務由雙方共同負責;各方實行軍事上的共同防共。在政治方面,殷僞政權各部門大批聘請日本顧問。爲了尋求日本帝國主義的庇護和支持,殷汝耕還多次派人或考察團赴日本和僞滿等地活動。在經濟方面,壹方面尋求日本和僞滿的經濟支持,另壹方面又大肆出賣華北經濟主權,使國民政府在財政上蒙受了重大損失。打著“自治”旗號的殷僞冀東政權,已成爲日本帝國主義徹頭徹尾傀儡政權,它的出籠,使得華北政局更加動蕩不安。于是,全國各界愛國人士十分憤慨,壹致聲討殷汝耕的叛亂行經,紛紛要求國民政府明令討伐賣國賊。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南京國民政府曾經數次與日本交涉,要求取消該政權,但未得結果。
    下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在日軍向北平大舉進攻之時,駐通縣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所轄的保安隊第壹、第二總隊官兵,在總隊長張慶余、張硯田率領下,于同年7月28日反正,將駐通縣城內的日本侵略軍壹個中隊及特務機關人員等400多人全部殲滅,並活捉漢奸殷汝耕,收複通縣。可惜,殷汝耕在押送途中被日軍劫走。之後,他失去利用價值,逐漸被日本冷落。
    抗日戰爭勝利後,殷汝耕被捕,接受審判,被判處死刑。1947年,在南京老虎橋監獄被處決。 
           李士群
7.李士群--投靠日本卻被日本人毒死
    李士群(1907年—1943年),出生于1907年,浙江遂昌人,畢業于上海大學。前中國共産黨員,反背叛中共,投靠國民黨,成爲國民政府情報人員。1938年後追隨汪精衛投靠日本。
    1907年生,浙江遂昌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由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大學畢業。大革命失敗後,曾留學蘇聯,肄業于東方大學。1928年回國,以蜀聞通訊社記者身份,從事地下活動。1932年被國民黨中統特務逮捕,自首叛變,被委爲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上海工作區直屬情報員。抗日戰爭爆發後,潛伏南京,1938年逃至香港,投靠日本人,後回上海爲日本侵略者做情報特務工作。1939年任汪氏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秘書長、特工總部副主任,殘酷迫害抗日軍民。
    下場:1943年9月11日,南京汪僞政府特工總部主任、警政部部長、江蘇省主席李士群,被日本憲兵特高課毒死。 
          陳璧君
8.陳璧君--抗日頭號女漢奸
    陳璧君(1891年-1959年)女,字冰如,祖籍廣東省廣州府新會縣,生于英屬馬來亞槟榔嶼喬治市(槟城)。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槟城與汪精衛相識,遂入同盟會。宣統元年(1909年)追隨汪去日本留學。二年,隨汪回北京執行暗殺攝政王的秘密使命。1912年5月,與汪精衛正式宣布結婚。1924年國民黨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爲中央監察委員。 “九·壹八”事變後,她積極支持汪精衛對日本妥協的路線。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政府遷往重慶。1938年12月19日, 隨汪精衛逃往越南河內,叛國投敵,成爲汪逆漢奸集團的重要成員。 之後曆任汪僞政權的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副主席、 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政治會議指定委員、東亞聯明中國總會常務理事等職、積極支持汪精衛投敵賣國的“和平反共建國”方針政策。1944 年汪死後,陳南下廣州任日僞廣東政務指導員,企圖控制汪僞的廣東省政府。
     下場:抗日戰爭勝利後,陳璧君于1945年9月12日被國民政府逮捕,1946年被國民黨當局以漢奸罪判無期徒刑,終身監禁。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5月,由蘇州監獄遣送上海提籃橋監獄繼續關押。1959 年6月17日病死上海監獄醫院,年69歲。 
         丁默邨
9.丁默邨--先是漢奸後又變成臥底,最後惹怒蔣介石被判死刑
    丁默邨(1901年-1947年),又名丁默村,原名丁勒生,中國湖南常德人,曾任汪精衛政權社會部部長、浙江省省長。
    丁默邨,湖南常德人。1921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後退出,加入國民黨。1937年任國民黨軍統局第二處處長。
    1938年,日本侵略者妄圖撲滅上海抗日力量,擬組織壹支特工隊伍,丁默邨被日本人選中。通過李世群拉線,丁默邨于同年冬潛往上海與日本人挂鈎。次年2月,丁默邨投拜日本大本營特務部長土肥原賢二,提出破獲“藍衣社”及共産黨地下組織方案的《上海特工計劃》作爲見面禮。土肥原賢二派晴氣慶胤給予指導,複由大本營參謀總長下達《援助丁默邨壹派特務工作的訓令》。至此,丁默邨正式投靠日本侵略者,並與另壹漢奸李世群合組“特工總部”,丁、李分別爲正、副主任。繼與汪精衛合流,大肆捕殺共産黨人和抗日志士。日本記者稱之爲“嬰兒見之都不敢出聲的恐怖主義者”,國人則稱爲“丁屠夫”。
    1955年11月,汪精衛死,陳公博繼任。丁默邨于次年1月兼任僞最高國防會議秘書長。5月,調任僞浙江省省長、省黨部主任委員、駐杭州“綏靖公署”主任、省保安司令,集黨、政、軍權于壹身。爲謀取後路,丁千方百計與蔣介石的“軍統”頭子戴笠、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聯系。並通過戴、顧向蔣介石保證:“決心以原樣的浙江歸還中央,決不讓共産黨搶去”。
     下場:抗戰勝利後,丁默邨功過難定,因爲他先是漢奸後又變成臥底,更糟糕的是後來他保外就醫、遊覽南京的消息傳開,蔣介石壹怒,下令槍斃丁默邨。丁默邨最終在1947年5月1號被“通敵叛國”、“戕害軍統、中統地下工作人員”理由判處死刑,執行槍決,時年46歲。
         王克敏
10.王克敏
    王克敏(1876年-1945年),浙江杭州人,字叔魯。中國近代的政治人物,1937年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首腦之壹。
    1903年任留日學生監督,後改任駐日使館參贊。1907年回國後曆任直隸交涉使等職。辛亥革命後,任中法實業銀行中方總經理。1917年任中國銀行總裁,並壹度擔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1923年助曹锟賄選大總統。1932年起,曆任南京國民政府東北政務委員、北平政務整理委員。1935年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叛國投敵。先後任僞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和漢奸組織“新民會”會長、僞中華民國聯合委員會主任委員、汪僞國民政府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內務總署督辦、汪僞國民政府委員等職。
     最終下場:抗日戰爭勝利後,以漢奸罪被逮捕。1945年12月25日在獄中畏罪自殺。





《歡迎進入三味書屋754個人圖書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