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名方荟萃 杏苏散

 学中医书馆 2013-10-08

杏苏散

杏苏散
  【出典】 温病条辨
  【组成】 杏仁、桔梗、黄芩、贝母、紫苏、枳壳、甘草、陈皮、前胡、桑白皮、麦门冬、生姜
  【功能】 发散风寒,宣肺化痰。
  【主治】 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痰涌。
  【临床应用】
  1.适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之咳嗽、鼻塞;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之咳嗽,属凉燥痰湿者,对秋燥伤风咳嗽有着效。
  2.本方是袪痰止咳的方剂,治疗风寒咳嗽、恶寒微热或无热者。能袪痰镇咳,兼有平喘的功能。临证以咳嗽痰稀、吐之不爽、鼻干嗌塞、无汗恶寒为依据
  【现代药理】
  1.袪痰镇咳作用:〈杏仁〉抑制呼吸中枢而能f咳平喘。〈苏叶〉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亦有平喘作用。〈半夏〉镇咳作用明显。〈甘草〉亦有止咳效能。〈桔梗、前胡〉袪痰作用显著而持久。〈陈皮、甘草〉袪痰效力亦较显著。
  2.发汗解热作用:〈苏叶〉有解热作用。〈生姜〉可促进发汗,合而使本方发汗解热作用增强。
  3.促进消化机能:〈苏叶、生姜〉均可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苏叶〉尚能增强胃肠蠕动;〈生姜〉还可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和排除肠道积气。〈枳壳〉亦能使胃肠蠕动节律增加和收缩力增强,合而使本方增进消化机能之作用亦较明显。
  【加减】
  1.风寒感冒:加〈防风、荆芥、羌活〉。
  2.风寒喘嗽:合定喘汤
  3.痰饮咳嗽:合二陈汤
  4.咳痰喘嗽:加〈紫苏子、葶苈子〉。
  5.热甚:加〈柴胡、黄芩〉。
  6.头痛甚:加〈藁本、葛根、羌活〉。
  7.呕吐:加〈霍香、竹茹、神曲〉。
  【用法】 饭后温服。
  杏苏散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苏叶 半夏 茯苓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去核) 橘皮 杏仁
  【功用】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加减】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泻腹满者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