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佔畢

 啸海楼 2013-10-09

佔畢

—— 古人读书第一步

李铎 今天 13:13

一看标题,怎么繁体字?因为这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词典》又不肯收,所以,我觉得写作繁体更恰当,更容易说明白。

先说“佔”字。有人说,这是“占领”的“占”字的繁体写法。没错,但是在佔畢中,这字不读[zhàn],而读作[chān],和“觇”是异体字关系,和占领的占同形不同音,当然也不同字,它的本义是察看。

再说“畢”字。“畢”应当是会意字,上面是“田”,下面是“??”。“??”读如班,是个象形字,下面个把儿,上面是个网状的东西,就像羽毛球拍,上面加了“田”字后,许慎说是田野里用的,就是捕捉鸟呀、鼠呀、兔呀之类的工具。可是如果我们整体来看这个“畢”字,它又像古代刻字用的竹简,所以,郑玄在注《礼记》时说:“简谓之畢。”

《礼记·学记》中原文是这样的:“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讯。”这是“佔畢”首次出现的地方。这里是在讲教育问题,佔畢就是看着竹简,呻是大声念出来。后来,很多人不管那个“呻”了,就将“佔畢”理解为大声念书。这词虽然是经典中的词,但是在随后的几个朝代出现的频率并不高。而到了宋代,它突然成了比较高频的词,这自然反映出,宋代重视教育。

重视归重视,读书的成本是很高的。当然,如果一旦读出点名堂,那回报就更可观。宋代重文轻武,重教育,相传“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宋真宗劝学诗,尽管这只是谣传,但是有这样的谣传,就足以说明宋代读书之风是甚于其他朝代的。

皇家贵族读书自不必说,而且请的是全国一流的名师。其他的官二代、富二代虽然不一定请名师,请老师、送官学还都不成问题,但是他们毕竟是少数派。广大的中小地主们也想弄个黄金屋、也想娶个颜如玉,可是送不进官学,请不起教师,怎么办?那就相邻几户或本家一族联合先请一个收费不高的教师来教。

这收费不高的教师,一般来说没有功名,只是认识字而已。那么他的任务也就是教小朋友认字,让学生拿着教材,他念上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不讲什么意思,就是领读,读几遍后,便逼着学生背。这种教师的工资很低,比家里的佣工高不了多少,也可归到打工一族。

有人批评古人,说先背后讲,增加学生负担,不如边讲边让学生背,这是他不懂,这种教育模式是经济基础决定的。第一步就要先认字背书,不管它什么意思,这个过程就叫“佔畢”。

等字都认得差不多了,书也背了几本,地主们便要考察考察,如果发现子弟中有可造之材,那就要花大价钱请第二阶段的教师,这是真正的教师,往往是有功名的,比如秀才举人之类的,他们的薪金自然也要高出佔畢师的若干倍。这时,学生要行拜师礼,家长要以最高规格的礼遇来对待之。

如果没有什么可造之材,或者实在延不起真教师,那也就算了。总算过了佔畢,认了一堆字,虽然不太会用,但是读个医方,念个通缉令,写个借条,布置个洞房还都足够用的。只是这些人因为不太了解字义和字的用法,常常鱼鲁不分,错别字满天飞起来。不过,中国人很善于文过饰非,将这些因佔畢而留下的错别字,都归到通假字一类。今天读古人书,最让人头痛的就是通假字太多。

复读机似的佔畢师与讲经义的名师自然有高下之分。不过,很多名人,即使是讲经义,也常常表现得很谦卑,说自己是搞佔畢的,将自己的得意门生称为佔畢陋生。尤其是在给皇帝上书时,没有人敢称人师,常常自称为佔畢腐儒,中了状元,还要说自己是刚过识字关,自称佔畢小生。

讲经义的教师工作很累,要纠正佔畢时留下的错误,要深入到汉字内部,探究每个字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当然,他们也极具威严,学生要终生以父事之。学生因有名师而自豪,一旦有了成就,名师也会为他的学生而骄傲。这才叫师承。有了这种师承,也就多了一份约束,学生不敢随便乱讲话。讲错了,已经不是自己的事,而是有辱师门的。南宋魏了翁的弟子史绳祖,就是因为怕辱了师门,将自己的学术著作称为《学斋佔畢》。

没有师承的,因为没有约束,胆子就特大,什么《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二十四史》,拿来就讲。望文生义,穿凿附会,信口雌黄,误人子弟。其实这种人,连佔畢关还都没过。我说的是古代。

(责任编辑:余江波)

阅读(1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