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讲鼻窦炎与哪些因素相关

 李大白家的小宝 2013-10-10
  鼻窦炎实质上是指鼻腔和鼻窦戮膜同时存在炎症性病理改变,而且往往是由于鼻窦炎症向鼻腔猫膜扩展的结果,所以其病理表现既有鼻炎的成分,也有鼻窦炎的成分,由此而造成了比较复杂的临床征象。虽然可以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但临床上以慢性者居多,因而本病多指慢性鼻窦炎而言。本病的发生比较复杂,与诸多因素都有关系。
  1、全身性诱发因素,如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环境不良等,可以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诱发鼻腔与鼻窦感染。
  2、特应性体质个体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而这类反应虽然属于全身性变化,却可能以鼻腔-鼻窦黏膜为其靶器官,很容易在变态反应性病理过程中继发该处的感染性病变。
  3、全身性疾病的影响可能诱发鼻-鼻窦炎,慢性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内分泌功能不足(如甲状腺、脑垂体和性腺等功能减退);急性全身性疾病中,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白喉等,均可诱发本病。
  4、鼻腔的某些局部疾病,尤其是能够造成解剖结构变形和鼻窦引流受阻者,如鼻中隔偏曲、下鼻甲严重肥大、中鼻甲明显水肿、鼻息肉、鼻腔异物或鼻腔肿瘤等,都可引发鼻-鼻窦炎。邻近病灶的影响,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上领双尖牙及第一、第二磨牙根部的感染,以及拔牙时损伤上颌窦壁或龋齿残根坠人上颌窦内等,也可导致鼻-鼻窦炎的发生。
  5、其他因素,如鼻窦外伤骨折,异物进人鼻窦等,可以将感染带人鼻窦;游泳时跳水姿势不当(如取立式跳水),或潜水、游泳后擤鼻不当等,导致污水进人鼻窦内,感染鼻窦黏膜;鼻腔内填塞物置留时间过久,高空飞行下降速度过快,以至于窦腔与外界形成相对较低的负压,可能将鼻腔分泌物吸人鼻窦腔,也可能造成鼻窦炎的发生。
  不管是急性或慢性感染,都会出现鼻腔与鼻窦猫膜充血肿胀,窦口阻塞,窦腔内分泌物停滞而变得更为豁稠,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形成感染性脓性分泌物,或状如米汤样,或为绿色稠脓,严重者甚至发臭。病原微生物侵人鼻窦勃膜组织并不断增殖,产生大量毒素,造成局部豁膜损伤,尤其是引起纤毛的破坏。使正常的黏液纤毛传输系统受到损伤。这是最多见的炎症性鼻-鼻窦炎的直接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
  鼻-鼻窦炎虽然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但二者的中医病机是不同的。急性者多因感受邪毒所致,慢性者往往以脏腑功能失调为基础,兼以邪毒滞留之变。
  急鼻渊多属实热之证,乃因外感风寒湿邪,内传肺与脾胃、肝胆;或脾胃素有蕴热,因外邪引动,邪毒循经上蒸,壅滞于鼻。初为风热犯鼻之证,乃因风热之邪侵袭肌表,郁于肺经,内犯于肺,肺失宜降,邪热循经上犯鼻窍而为病。病情发展,可见胃热熏鼻之证,由于肺卫表邪不解,内传于胃腑,引动胃腑积热,化生火热,循经上犯,熏灼鼻窍而病情加剧。也可以是湿热蒸鼻之证,因为胃腑火热不解,反侮于木,引动肝胆积热,夹湿上蒸,移热于面颅骨窍,病情重笃。
  慢鼻渊之病机则有虚实二端。实者为郁热,病在肺与胆;虚者为气虚夹寒湿,病在肺、脾、肾。或见胆腑郁热之证。因为反复感受风热邪毒,邪热郁滞,胆失疏泄,气郁化火,蒸腐鼻窍肌膜,浊涕长流不止。或为气虚邪恋之证,鼻渊久不愈,耗伤肺脾之气,致肺脾气虚,清阳不升,湿浊上干,久滞鼻窍,常流浊涕不止。重证者可见肾虚寒凝病象,系因久病伤气损阳,病变由脾及肾,致肾阳不足,督脉虚寒,湿浊上干,寒潜鼻窍,浊涕难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