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化宽松--经济双刃剑

 Hadon知无涯 2013-10-10

量化宽松是一种可以"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货币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将货币注入市场,以此鼓励开支和借贷。可以说,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极端战术,其所需资金庞大、周期也较长,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但由于目前世界经济态势各种不乐观,我们难得一见地看到了四大央行正在同时使用量化宽松政策的神奇景象。

欧洲中央银行是其中最保守的一个。2009年,欧洲中央银行用量化宽松政策向欧元区注入了6000亿欧元,此后一直鲜有动作。虽然欧元区经济近期再显露恶化迹象,失业率又创新高,欧洲中央银行依然无动于衷。原因很简单:欧洲中央银行需要对整个欧元区负责,而在欧元区里,有钱的德国并不想出钱挽救西班牙这样的穷国。

英国的动作要大得多。为了将利率维持在史上最低的0.5%,英格兰银行自2009年以来已经通过量化宽松向英国经济输入了5690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英国全国GDP的20%。但英国的经济前景依然不乐观。经济学家预测英国在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5%,远低于美国的2.0%。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英国的"精神分裂":一边量化宽松,一边又在缩减开支以降低负债来"拆自己的台"。

和英国"双手互搏"形成对比的是咬牙全力以赴刺激经济的日本。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衰退后就进入了通货紧缩--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安倍晋三再次担任日本首相后,决定破釜沉舟:先是督促日本政府增加近2000亿美元的开支,之后又调整了日本银行的政策,通过量化宽松向日本经济输入1.4万亿美元。安倍此举旨在通过让日本背上史无前例的高额债务来扭转多年以来的通货紧缩,但这样做到底是让日本崛起还是让日本"沉没",尚未可知。

在量化宽松这件事上,唯一比日本还大方的只有美国。从2008年开始,美联储已经接连通过三次量化宽松向美国经济注入了近3万亿美元。直至今日,美联储还每个月以850亿美元的速度源源不断地向美国经济"输血"。

与另外三家央行相比,美联储这种"持之以恒"的措施虽然对美国经济和就业作用不大,但至少大大改善了美国股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