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医案

 学中医书馆 2013-10-11

李某,男,62岁。

初诊:1974年6月24日。

病史:3个月前,患者自觉戴眼镜后双眼疼痛,尤以左眼眶为甚,每天眉心及左眉棱骨大痛2~3次,每次约持续20~30分钟,影响工作及睡眠。后虽不戴眼镜,左眼眶疼痛亦未减轻,有时伴眩晕、胸闷纳减或觉口苦。平素喜饮水;大便成形、日2~3次。某医院曾诊为“视神经炎”,予维生素B1、B12等药治疗,未见好转。于1974年6月24日入本院治疗。

诊查:眼科检查见右侧玻璃体稍浑浊,眼底视神经乳头边界清楚,颜色淡红,动脉反光度增强,静脉充盈,A∶V=1∶3,未见交叉压迫现象;诊断为左眼眶上神经痛,眼底动脉硬化(双)。又请某医院会诊,同意眶上神经痛诊断。

中医诊查见舌黯红,苔白滑,脉弦细略滑。

辨证:为眉棱骨痛。治法:初时多以肝肾不足论治,取杞菊地黄丸加减,并隔天用维生素B12和普鲁卡因作左眶上神经穴位封闭。按此法治疗约1月余,自觉似效非效,眉棱骨处疼痛仍时时发作。

于8月15日改用选奇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以祛风与除痰通络论治。

处方:羌活9克,防风9克,竹茹9克,枳壳4.5克,橘红4.5克,法夏9克,云苓9克,甘草6克,小生地15克,木通6克。

服上方药后自觉眉棱骨处疼痛逐渐减轻,眩晕、胸闷等症状亦见改善,精神、胃纳转佳。以后照此方加减,至8月24日,症状好转出院。嘱患者继续服用上方药约2月余,穴位封闭由隔天1次渐减为3~4天1次,1周1次,1月1次。10月30日最后1次封闭后,便停止封闭疗法,单服中药,眉棱骨疼痛基本无发作。

〔按语〕  眉棱骨痛属内伤头痛范围,多与痰涎风热郁遏经络有关。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卷六·头痛论治》谓:“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选奇汤。”《选奇汤:防风9克,羌活9克,黄芩3克,甘草2.4克》。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目痛源流》亦谓:“大约选奇汤,上清散二方俱为总治眉棱骨痛之剂。”(此书之选奇汤多法夏与生姜)。本例主要证见除眉棱骨痛外,还有眩晕、胸闷、纳减、口苦、苔白滑、脉弦滑等一派痰浊内阻的征象。痰浊中阻,故见胸闷、纳减、口苦、苔白滑;痰浊夹肝风上逆,则见眩晕,脉弦细滑;痰阻经络则眉棱骨痛。处方在前人治疗眉棱骨痛经验方基础上,配合温胆汤以除痰通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