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级

 随缘1972 2013-10-11

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级

 要:本文阐述了“以人为本”和“和谐”的概念和准确含义,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级中要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论文对上述几种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 以人为本;和谐;班级;关系;

引言

2005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确实加强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以来,和谐学校、和谐小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和谐亚洲以及和谐世界的观点时有所见。作为学校的最小组成单位-班级又该如何来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集体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以人为本”的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有多种看法,其中之一是《管子》书中有一个篇目《霸言》的文章中出现了“以人为本”四个字。《管子?霸言》是这么说的:“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子》相传是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另一种说法是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一书第185页中引述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之说,刘备最早引用以人为本一词。理由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攻打荆州,抵达襄阳后,得知刘备已向江陵逃窜,又亲点五千精锐骑兵,以一日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追了过去。曹操速度快,可是刘备却走得慢。因为刘备带着老百姓一起撤退,老百姓拖儿带女影响了行军速度,一天只能走十几里。《三国志?先主传》说,当时有人劝刘备不要再管百姓,赶快率军保江陵,刘备却不肯,坚持和众人同行。对此,刘备的解释是: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综上所述,以人为本一词应出自《管子》。

“和谐”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用作音乐术语,原意指音韵融洽、声律协调。《左传》:‘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引深到学校班级来,和谐班级应指建设关系融洽、发展协调的班级。融洽是指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关系的融洽;协调是指班级方方面面必须协调发展。

近代思想领域受达尔文“物竞天择”的进化论影响甚大,乃至“弱肉强食”等自然界法则也被引入人类的生存原理中,尤其是现在就业形势的残酷,升学压力的巨大,在社会、学校乃至班级中,“竞争”是主题,“和谐”的声音是如此的渺小。因此,提倡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班级更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人类社会决不能与动物世界等同视之。班级应该是提倡公平竞争、互相扶持、共同前进,强者扶持弱者前进,学习好者帮助学习差的学生的理想场所。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级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下面就此分别论述:

1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班级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班级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教育部对中小学师生关系专门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问卷内容涉及师生心理、行为、行动、情感以及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休闲等师生关系的方方面面。为了使问卷调查科学有效,在有关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教育部专门制作了学生卷、教师卷、家长卷三个样本,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将问卷选取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贫困边远地区,即上海市、湖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三个地区抽样调查,在同一地区又选取城市、城郊结合部、农村等不同地域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6000份,其中学生问卷3000份,回收率76.5%;家长问卷1500份,回收率70.9%;教师问卷1500份,回收率77.2%

在回答“您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是否满意?为什么?”、“怎样的师生关系你认为是比较满意的?请谈谈你的看法”等问题时,根据答卷抽样分析,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认为一般的占2%,拒绝回答的占13%

满意的理由是“因为自己学的轻松开心、效果也不错”,“因为老师不仅注意在课堂上认真教学,在课外注意同我们进行一定的交流,能理解我们的心理,对错误能正确引导,我们对老师尊敬,在节假日经常向老师慰问。”不满意的理由是:“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学习成绩。”“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因为老师只是对个别同学很关心,对有钱、有权的学生家长利用他们为自己办私事而格外优待,当个别同学犯错误时,有时会进行讽刺挖苦。”

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老师同学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老师应该不仅在课堂上在学习上关心我们,在课外也能和我们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对成绩好或差的同学一视同仁”;“我们学生要对老师尊重,有困难能向老师诉说,对老师不要有恐惧感”;“老师能真正理解学生,师生间做到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融洽、无隔膜、坦诚相见”;“在平时是朋友,在课堂是师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要有理想的师生关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理想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在管理学的理念中,宽容就意味着:多一些允许,少一些不准;多提建议,少做要求;多点肯定,少点批评;多一点欣赏,少一点苛求;多一次商量,少一点独断;多一种办法,少一句指责;多一丝笑容,少一副冷面;多一份冷静,少一点冲动;多一点温和,少一点严厉;多一把尺子,多一个角度,多一种可能,多一次机会,站高一点,看远一点,想深一点……在班级的集体中,允许发表不同的看法,但不准放弃教学;允许生活随意,但不准危害学习;允许百家争鸣,允许学生发脾气,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有了宽容才达到了和谐。“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心态,也是一份情感;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为。老师要思考宽容,学会宽容,用好宽容,让自己的心灵与宽容相容和谐,使它奔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让我们的眼神闪动宽容,让我们的语言跳跃宽容,让我们的生命与宽容相伴。宽容和谐,和谐宽容。

2)理想师生关系其次要做到老师要以真诚待学生

“老师真,同学真;老师假,同学假!”这也许是体现师生关系的最精辟的语言。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要把一腔激情洒向每一位学生。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以学者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观、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他的每一位学生。他深情的目光首先对准的是一个个人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他一生所关注的始终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远远超过了一般侧重于研究教育技术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进入了人的心灵的宇宙。当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由于各种媒体的高度发达,中学生的信息来源多渠道、多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生已经是大人了,特别是新世纪的中学生,他们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很多同学对理想老师的要求中都提到了要和同学打成一片,但有些老师却只把他们当孩子看待,以长者自居,认为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不好管了,越来越叛逆,如果不好好管教,那还了得?思想守旧,缺少与同学有效的沟通,其结果只能是越管越糟,这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的最主要原因。这里有多个事例来说明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们的语文老师虽然年龄不大,可她那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始终感召着我们每一个同学。”小王是个性格内向的同学,一次小王同学在课堂上见老师提问,看同学们手臂树立,自己也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老师喜出望外,立即给小王一个机会,可……,课下她得知小王同学见其他同学们都举起了手,自己不举怕同学笑话,就违心地举起了手,于是老师悄悄地和她约定,不懂的时候高举左手,懂时就高举右手……班内几个性格内向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在高举左手与右手的变换中成绩赶了上来,而且也变得活泼开朗了,我们班也变成了全校的文明窗口班级。

2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班级要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这里用一个事例来阐述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何等重要。有一个高一的学生叫丽丽,丽丽的母亲告诉医生说,丽丽在学校里不合群,下课后也不和同学们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星期,丽丽还跟班里的一位同学发生争执,两人竟打了起来。最近,丽丽开始越来越讨厌上学了。问她为什么,她就说学校里的同学都很。但是,平时在家,她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挺喜欢和父母亲说话的。而且,她对父母很亲热,总爱靠靠我们、摸摸我们,以至于老师说她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在心理成长方面也存在着障碍。

医生问丽丽:丽丽,你为什么不愿跟班上同学说话呢?过了许久她才开口说:因为他们认为我是神经病。

经过医生了解事情是这样的,原来丽丽现在的班上有位男同学,他是丽丽家隔壁男孩骏的朋友。他看见骏时常去丽丽家玩,就在班上大肆渲染说丽丽跟骏谈恋爱。丽丽很反感他这样做,可又制止不了他。如此在班上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就像是真的一样。丽丽面对这样的情景,她感到无力挽回别人对她的误解,干脆就采取了谁也不理的消极防御态度。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级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同学之间可以消除误解,排除心理隔阂,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班级要处理好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老师动不动就叫家长的情况,有的同学说的话很值得老师深思:老师对付学生的杀手锏就是叫家长,而老师似乎不知道家长对付自己不争气的子女时以请老师来相要挟。一时间弄得学生都糊涂起来了,家长和老师孰强孰弱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有助于孩子在家里和学校中更好地生活、学习,能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情感上的支持,然而很多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威拉德·沃纳指出“家长和教师在以下两方面享有共同点:都希望事情朝着最有利于孩子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他们却生活在不信任和敌意的环境中。都希望孩子好,但却是不同的‘好’,所以由此引发的冲突不可避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不同。由于教师与家长双方的教育素养水平不同,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学生出现问题的认识不同,理解也不同,使双方产生心理分歧,产生矛盾。 2)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所抱态度不同。教师和家长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难所造成的。如有的学生发展进度总是不尽如人意,也有的学生存有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等等。对此,教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学生,不考虑具体情况就把责任推给对方。(3)教师和家长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心理沟通 。(4)教师与家长合作中双方地位不平衡。表现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教师指挥,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或家长缺乏参与学生教育的意识。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教师应该同样是教育者,是为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好孩子而结成的平等合作者。如今,随着家长对教育知识的不断丰富,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规划和设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因此,教师开展家长工作应是从“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和家长应该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这一角度出发,与家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努力。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班级要求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配合,共同教育

由于缺乏对班级管理的整体性眼光,家长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对此,学校应实行各级管理体制公开化、透明化,并请家长对于班级的整体规划提出建议,让家长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利益,即通过教师与家长经常的联系与沟通和不同水平上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家庭和班级教育的一体化。其核心内容包括: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以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使家长感受到这一点;正确认识家长的作用,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家长、服务于家长;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家长花钱送孩子进入学校,也就有权力享受优质服务。因此,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还应具有明确的服务观念、服务意识,力图使我们的工作做得使家长安心、放心、舒心。

“以人为本”的意思有多种,我们今天提倡“以人为本”的含义应该是:以人为服务对象及合作伙伴。这是因为: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高等动物,人与人完全平等。以人为本在这里就是以发展并完善人的个性为宗旨。因为繁花似锦的世界,就是由个性各异的人们共同创造、共同主宰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恶,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意志。学生之所以到一个班级来,就是因为班级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能为实现学生的个人理想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班级的使命就是为学生的充分的良性发挥做好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班级的作用。当然,在班级中学生个人不是孤立的,要讲求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