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王肯堂在他的《幼科证治准绳》里记载了这样一则医案。 一个人老想生个儿子,可是命运不济,直到五六十岁的时候才如愿以偿,生了个儿子。人一生最佳的生育年龄是二三十岁,五六十岁的人了,虽然勉强生了个儿子,但是因年老体衰,身体状态已经走下坡路了,所产生的精子质量也就没那么好了。所以生的这个孩子先天禀赋不足,从小就体质虚弱,四肢无力,到了一般孩子都开始学走路、说话的时候了,这个孩子还是没动静,并且抵抗力很差,经常的感冒发烧,不能见到风雨的天气。 怎么办呢,幼小的孩子还不能正常的进食,更别提吃药了。王肯堂想了个妙招儿——让她的奶娘服滋补脾胃的药,通过奶娘的乳汁,间接地补充孩子虚弱的脾胃之气,再进一步的补充不足的先天精气。渐渐地,这孩子的脾胃之气健壮了,先天不足的精气也得到了补养,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在他两周岁的时候,终于学会了走路。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4.中医临床医案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