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历史奇人———冯道[图文]

 五马山麓 2013-10-12

神秘的历史奇人———冯道[图文]

-笑看风云- 等级:狐长老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http://image65.360doc.com/DownloadImg/2013/10/1211/35821005_2.jpg
历史奇人———冯道

冯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附近)人,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契丹的辅佐大臣。冯道最早事幽州刘守光,为其参军。及刘守光败,由宦官张承业以文学推荐给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掌书记。后唐庄宗李存勗即位,拜冯道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明宗时,冯道为端明殿学,任宰相多年。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死,又相愍帝。不久潞王李从珂反于凤翔,愍帝出奔,冯道遂率百官迎潞王入京,是为废帝,冯道亦为宰相。后晋灭唐,冯道又事晋,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由于后晋废了枢密使,因此权归中书,故一切大小政事,皆由冯道处理。石敬瑭死后,冯道又为出帝石重贵之宰相。契丹灭晋,冯道事契丹为太傅,跟从耶律德光北归至常山。后汉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又事周,拜为太师兼中书令。故《新五代史》称其为「事四姓十君」。冯道为人刻苦俭约,曾为后唐明宗诵聂夷中〈田家诗〉,使其了解民间疾苦。冯道曾于后唐长兴三年,奏请朝廷刊刻九经印卖,这一巨大的文化工程,历时十九年才得以完成,其成事实与冯道的努力分不开。冯道晚年自号「长乐老」,以事「四姓十君」为荣。这与他事君很少谏诤、奉迎上意,不无关系,死年七十三岁。

上面就是冯道一生的简历,他的一生曾经侍奉过十个皇帝;经历了四个朝代。并且一直得到皇帝的重用和宠幸,出将入相,掌握着朝廷的大权。在中国历史的滚滚长河中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曾经查阅了五代史,对之进行过深刻的研究。毕竟手头的资料过于稀少,所以一直没有得到要领。冯道开始侍奉刘守光的时候,曾经受过刘守光的处罚。但是自从归顺了后唐,基本上就平步青云了。从明宗开始显贵,一直担任宰相,太师等重要职位。生活的几十年,天下大乱,纷纷扰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冯道却怡然自得地做他政治上的“不倒翁”,还著书数百言,津津乐道地讲自己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的官阶封爵,自号为“长乐老”,自谓“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孙,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老而自乐,何乐如之?”

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军阀割据称霸一方。在短短53年里居然更换了5个朝代,政局动荡不安;在这样的乱世之中能够保全性命,苟延残喘下来就很不错了。更别提什么荣华富贵了,其中冯道本人一生始终处在风云鼎革改朝换代的风口浪尖之上,由此说明他为人处事很有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下面浅谈一下拙见,还请高手斧正。

冯道为人比较成功之一:深谙老子的学说,作事谦虚谨慎,懂得以柔克刚的至理。做人非常低凋,从不表现得盛气凌人,相反却仿佛是一个忠厚长者和谦谦君子。当年后晋后梁隔河而战时,冯道也在其中,住在一所茅庵之中,不设床席,就在一束枯草之上休息,堂堂一个大学士能够和士卒同甘共苦。有一位将士从别人那里抢来一个美女送给冯道为妾,冯道推辞不过,便先将她安置在别的房间里,慢慢再访求她的主人,最后将她送还。一时间美名远扬。作怀不乱的天下英雄能有多少?由此可见他的自制能力极强和觉悟极高。

只看楼主 回复

发表于 06-12-15 12:48:42
-笑看风云-的签名档
-笑看风云- 等级:狐长老 送礼物 发消息

沙发

http://image65.360doc.com/DownloadImg/2013/10/1211/35821005_4.jpg
公元936年,石敬塘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冯道又投奔了后晋,一顿巧言游说,石敬塘任他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塘死了以后,出帝石重贵继位。冯道仍然为相,并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晋仅仅存在了十一年,不久契丹大军压境而来,攻入开封,擒了出帝。大臣们或死节或出逃,冯道依然方寸不乱,他从从容容地到京师朝拜契丹主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斥责冯道“你在唐曾事四帝,可谓开国守业之臣。唐亡则事晋,也历二帝。如今又要改换门庭,如此不忠不义,本王怎么信你?”冯道并不羞愧,而是心平气和地立在一边听耶律德光责骂。等耶律德光训完了,又问冯道:“你为什么来朝?”冯道说:“无城无乓,安敢不来?”耶律德光又讽刺他:你是何等的老儿?”冯道装疯卖傻地说:“我是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儿。”耶律德光听罢哈哈大笑:“倒也乖巧。我再问你,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用俳语答道:“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耶律德光大喜,遂封冯道为太傅。现在看来也只有象他忍辱负重,圆滑变通才能转危为安,历经沧桑磨难而委曲求全。假如冯道象文天祥那样守节不屈的话,恐怕早早就殉国了。

后来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又归附了汉,被封为太师。公元951年,郭威灭了后汉建立后周,冯道又投奔到郭威的麾下称臣,担任太师兼中书令之职。三年以后,后周世宗柴荣即位,他初即位便赶上刘圣带兵攻上党。柴荣召集大臣议论,说:“刘圣欺朕年少,国家新立且遇大丧,以为我一定不能出兵迎战。朕以为善用兵者应出其不意,我想亲自督战攻打刘圣。”冯道这一次没有逢迎上意竭力劝阻。柴荣说;“朕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必亲自出征,朕因何不可?”冯道以为柴荣年幼软弱,于是倚老卖老说:“陛下不可与唐太宗比。”柴荣听后大怒,他本来就不大喜欢这个见风使舵,曾历四朝的老臣,于是降旨罢去冯道太师之职,然后率兵出征。冯道这些年经过了很多大风大浪,最后没想到在柴荣这儿翻了船,羞怒交加,不久就死了。作为当大臣的能够得到皇帝的宠幸首要的就是揣摩皇帝的心意,一般说来顺应皇帝心意做事,即使错了,皇帝也不会怪罪。其中象明朝的崇祯年间的温体仁,清朝的和砷就是很明显的例子。而冯道最后的失意恰恰犯了这个大忌。冒犯了龙颜,使自己的政治前途毁于一旦。平心而论,唐太宗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堪称千古一帝。中国历史自从秦始皇开始一共有492位皇帝,除了康熙皇帝,罕有其他帝王可与之媲美。而冯道也算是说了句大实话,然而实话好说难听;终于使自己的政治生涯栽了跟斗。

冯道侍奉皇帝很少谏诤、奉迎上意,这也是他在政治上一直比较成功的地方。自古有“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其实历史上谏诤的人多数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商朝的比干因为劝谏商纣王,被挖去了心脏;这样的故事史不绝书。就连一代明君的唐太宗纳谏如流,都不能免俗,当年都有过杀魏征的想法。表面上是纳谏,心里其实很不高兴。从魏征死后对待魏征的后代比较刻薄就可以推测出来。皇帝本人也知道某人是忠心耿耿的忠臣,然而见了之后总是如同芒刺在背;疏远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冯道的一生遭遇很值得当代人学习研究和借鉴,现在人在社会上混;关键是处理好关系。冯道在这方面堪称楷模。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才华横溢,往往因为恃才傲物;在从政的过程中饱受排挤打击。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没有处理好关系;象屈原,陶渊明,李白,郑板桥等等都是。现在在单位中有很多人的处境和遭遇往往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少有在新老领导班子交替中屹立不动的。

好象是在潮州,有座九龙娘娘庙;庙里的九龙娘娘据说就是冯道的女儿。庙里有幅对联很有意思,:“身既事十主,女亦配九龙。”其中的意思挖苦嘲讽的滋味十足。自从冯道去世到如今已经一千多年了,多数人对他是抱有鄙夷不屑的态度。就连历代统治阶级也不提倡表彰他,认为他本人的作风不值得效法。所以现在留下来的可供参考的资料是少之又少。
发表于 06-12-15 12:49:18 只看此用户   回复
-笑看风云-的签名档
-笑看风云- 等级:狐长老 送礼物 发消息

板凳

http://image65.360doc.com/DownloadImg/2013/10/1211/35821005_7.jpg
五代十国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被灭时已是979年。 五代是中原上的五个王朝,先后与之并存的十国除北汉外都在秦岭—淮河以南。其它并存的还有辽和西夏,但因为中国史书一般以汉族为中心,对其他民族政权常忽略。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所以前人把五代称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所以欧阳修在他写的《新五代史》里常用呜呼开头,这并不是他装腔作势,不说其他,单后来的残酷刑罚“凌迟”(即千刀万剐)就是在五代乱世出现的。 但这时期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后周柴荣十年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其他方面,如火药、印刷术的发展,词的出现,也是有所成就的。
五代-后梁(907-923)

五代-后唐(923-936)

五代-后晋(936-946)

五代-后汉(947-950)

五代-后周(951-960)

十国-前蜀(891-925)

十国-后蜀(925-965)

十国-吴(892-937)

十国-南唐(937-975)

十国-闽

十国-楚

十国-南汉

十国-南平-荆南

十国-吴越

十国-北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