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尚钞:虎狼丛中也立身——政坛常青树冯道的传奇人生

 乡土大河南 2023-05-18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的地方

  乡土文学   

虎狼丛中也立身——政坛常青树冯道的传奇人生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01

我们大家都知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谚语,但要问这句话的原创作者是谁,恐怕很少有人能说的出来。
这句话的原创作者叫冯道,他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

五代十国是一个乱世,夹在唐朝和宋朝之间,前后总共只有七八十年时间,却分属“梁唐晋汉周”共五个朝代,王朝的更迭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个皇帝的平均在位时间,不超过三年。皇帝兴废寻常事,改朝换代走马灯。
然而处在这样一个乱世,冯道作为宰相却是政坛常青树,可以说是铁打的大臣,流水的皇帝。他一人纵贯四朝五代,早上是后唐的大臣,上午是后晋的大臣,中午摇身一变成了契丹的大臣,下午是后汉的大臣,到了晚上又成了后周的太师。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冯大人,一直都是朝廷重臣,似乎每个皇帝都离不开他,最后竟还得以善终。

五代十国时期,通常被认为是大唐的延续,枯燥乏味,这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时代。远不如相同历史轨迹的三国时期,留下如此众多传诵千年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然而,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每个朝代都不缺英雄,每个朝代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和精彩故事。五代十国亦是如此。中国之大,从来不缺人才。
五代十国时期,能够绝世风流者只有三人:英明神武的早逝皇帝柴荣,悲情戚戚的诗词皇帝李煜,最后一个就是政坛不倒翁大臣冯道。弄清楚这三个人,就基本弄清楚了五代十国的复杂历史。

02
一朝天子一朝臣。伴君如伴虎。
在历朝历代,权力更迭的刀光剑影都是司空见惯。血腥与杀戮,充斥在朝堂之上。一朝权倾朝野,一朝灰飞烟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明朝时,“九千岁”魏忠贤深得明熹宗朱由校宠信,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专擅朝政,无限风光。等到朱由校驾崩,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魏忠贤立刻风光不再,很快就被崇祯帝处死。

清朝时,少年天子康熙皇帝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前朝首辅大臣鳌拜。乾隆皇帝对和珅和大人那是何等信任,双方还结为儿女亲家,可等到乾隆驾崩,儿子嘉庆皇帝对和珅可就没那么客气了,抄家并立刻赐死这个和大人。嘉庆可不会看在老爹的面子上饶和大人一命。
功高盖主、权倾朝野可不是什么好事,到了无赏可封时那就只有赐死了。权力场就是生死场,古来如此。唐朝的郭子仪、清朝的曾国藩都深谙此道,懂得激流勇退,懂得低调内敛,所以家族和后人才得以保全。
这才是人生大智慧!而冯道就是这样拥有大智慧的人。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这句话正是冯道说的。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生逢乱世,却能在虎狼窝里独善其身的呢?

03
冯道能始终在朝堂如鱼得水,首先在于他的肚子里是真有墨水,学问学识是他最重要的护身符。无论什么朝代,只要你有学问,就会有立身之地。

冯道,字可道,河北河间人,出生在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父亲冯良建,曾出任唐朝末年秘书少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儒学人家,家中藏有不少图书,冯道出生在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耳濡目染受到了正统的儒家教育,肚子里灌了不少墨水。
冯良建十分重视儿子的教育,希望他光大冯家的儒门之业,特意从《道德经》中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冯道。冯道也不负父望,读书非常用功,无论风吹雨打,还是大雪压庐,冯道都能端坐于书堂之上,手捧书本如饥似渴地诵读先贤圣人治政之道,深得儒学精髓。
冯道的出身比穷苦百姓要好一些,但家庭背景仍算不得社会上流,况且唐末天下大乱,枭雄遍地都在忙着争地盘。要想出人头地,只有读书一条路可走。但冯道生逢乱世,去长安考取功名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他能做的,只能是依附军阀做幕僚,再一步一步往上爬。
当时控制河间地区的,是燕王刘守光,他也是冯道出道后依附的第一个老板。但刘守光为人残暴荒淫,而且仇视士人,年轻气盛的冯道实在和他合不来。不得已,冯道干脆炒了刘老板的鱿鱼,投奔与燕国相邻的河东晋国,继续追逐他致君尧舜的理想。

当时的后唐皇帝李存勖正处于人生鼎盛时期,典型的明君做派,刘守光不用的人李存勖求之不得。千里马很快就遇到了伯乐,河东大总管张承业向皇帝李存勖推荐冯道出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相当于最高党政机关的办公厅主任,自然是位高权重。张承业推荐冯道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惟其有才”。
冯道虽然年轻,但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深知这是一个极易让人眼红的岗位,以自己地位卑下为由,婉拒了张承业的好意。但自始至终没有说自己才不如人。李存勖当然懂得冯道的小算盘,在他强硬坚持下,冯道“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下来。冯道十分聪明,老板想用我可以,但你得先摆平公司里那些对我羡慕嫉妒恨的人。
冯道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渐渐立住了脚。有一次李存勖与河东军界头号人物郭崇韬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李存勖想让冯道写一篇攻击郭崇韬的文章。冯道深知君主与主将闹矛盾可不是一件小事,必须慎重,所以他拒绝写这样的文章,并且语气平缓地告诉李存勖:郭崇韬是国之重臣,除掉郭崇韬是大王自毁长城,是国之大祸。
李存勖逐渐冷静了下来,他明白了冯道这句话的分量。

04
五代时期的皇帝几乎都很短命,善终的极少,皇权更迭很快。冯道的选择很简单,他从不参与皇帝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两边都不下注。两边都不会把他当朋友,两边也都不会把他当敌人,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冯道的态度很明确:我就是个打工的,我只管干好我的本职工作,你们谁赢了我就跟谁,谁当皇帝我都支持,因为对我来说都一样。
后来李嗣源代替李存勖成为后唐的皇帝,再后来是李从厚、李从珂,无论谁当皇帝,冯道都是率领文武百官,山呼万岁。皇帝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而冯道却始终是冯道。

李嗣源算是五代时期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有这么一个故事流传了下来。有人献给李嗣源一只玉杯,上面刻着令人喜欢的六个字“传国宝万岁杯”,李嗣源爱不释手。冯道知道这是一只“马屁杯”,一旦皇帝沉湎其中,将来遭殃的必定是老百姓。
于是冯道告诉李嗣源,他有一件更好的宝贝,叫“仁义”,冯道进而言之,“仁主治理天下,靠的不是金杯银杯,而是仁义。心中有仁义,心中就有老百姓,古之明君莫不行仁政。”虽然李嗣源当时并不高兴,觉得拂了他的面子,但实际上听进了冯道的劝谏。李嗣源在位时期,天下太平,百姓小康,很大一部分是冯道的功劳。
没多久,后唐又亡了,大晋皇帝石敬瑭驾车进入洛阳城,史称后晋。要想迅速稳定住局面,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宰相人选。而这个人选,除了冯道,好像也找不出第二人。
冯道也确实帮了石敬瑭的大忙,为了处理好与契丹的关系,冯道亲自北上出使辽国,成功维持了晋辽二国的和好关系。可以说,冯道拼了老命保住了石敬瑭的饭碗,石敬瑭自然对冯道感恩戴德。

后晋之后是后汉,出场的是大汉皇帝刘知远。刘知远对冯道并不感冒,但因为冯道的政治地位实在太高,这时他的身份是太师。刘知远投鼠忌器,只是没收了冯道的家产泄愤,但冯道仍旧活跃在朝堂之上。等刘知远死后,他的儿子刘承祐继位,却因资历太浅镇不住场,朝局再次陷入一片混乱。
这时的冯道已经年近七旬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属于高寿了,冯道一看朝政过于混乱,干脆退居家中开始撰写个人回忆录,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长乐老自叙》。等到后周建立,已经七十多岁的冯道再次出山,在朝堂上奔波,好像每个皇帝都离不开他。
冯道一生侍奉的帝王众多,但这是时代的原因,不是冯道所能左右的。冯道所能做到的,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劝谏君王,惠及天下众生,不愧天地良心。
公元954年四月,周太师、中书令冯道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73岁,与孔子同寿。逝后被朝廷追封瀛王,谥号文懿。人生古来七十稀,冯道这个年龄绝对是高寿,而且还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

05
冯道最大的政治智慧,是从不选边站队,从不把自己的个人命运与他人做深度捆绑。依靠自己的过人学识和能力,为自己的政治生涯赢得一席之地。他的这种做法,直到今天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冯道的一生,侍奉过的皇帝多达11位,这其中有明君也有昏君,而冯道始终官拜宰相,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堪称吉尼斯纪录。

即使是凶狠残暴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入主中原后对汉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但他对待冯道却十分礼敬,待冯道待之如父,这在中原大臣中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凭借与耶律德光的特殊关系和独特个人魅力,在冯道的劝说下,契丹人才停止了对中原百姓的大屠杀。冯道为中原百姓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元气。
冯道侍奉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后周世宗柴荣。这时的冯道已经垂垂老矣,而年轻气盛、锐意进取的神武皇帝柴荣志在一统天下,这个时候的冯道由于年龄原因思想日趋僵化和保守,他已经为柴荣做不了什么了。可以说,冯道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
一个人处在什么岗位角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把这个岗位角色发挥到极致。就算是贵为皇帝,如果不能当家做主,成为一个傀儡,那这样的皇帝又有什么意义呢?历史上的窝囊皇帝还真是举不胜举。而政坛不倒翁冯道,却是大臣中的翘楚。

冯道的后代,五个儿子虽然在官位上不如其父显赫,但也都在朝中任职,唯一的女儿嫁太仆少卿崔绚,也都是官场中人。他们都继承了父亲随遇而安的政治品质,未卷入政治纷争,平平安安度过了一生。
纵观冯道的一生,他赢得了社会主流的普遍赞誉,他做到了给自己定下的“三不欺”,即“上不欺天、下不欺地、中不欺人”,这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生大赢家。
小聪明只能赢一时,大智慧才能赢一世。

06
冯道留给后世的,还有两篇富含人生哲理的诗作,告诫世人如何做官做人,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强的启迪意义。而且,从这两篇诗作也可以看出冯道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
《天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偶作》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其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自己心中没有什么邪恶之念,即使是在虎狼环伺的恶劣环境中,也一样可以安身立命。政坛常青树冯道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中华五千年历史是无比鲜活而生动的,其实今天我们碰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如何做人,如何做官,这道存在了几千年的古老命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答题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