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牛官场不倒翁历经五朝侍奉八姓十二帝

 大山860 2016-10-17
最牛官场不倒翁历经五朝侍奉八姓十二帝

冯道(882954年),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泊头市交河镇)人。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冯道出生在“为农为儒,不恒其业”的家庭。因其父亲熟读诸子百家,受唐朝尊崇道家风尚影响,对道家极为推崇。冯道出生不久,父亲便依据《道德经》开篇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其取名为道,字可道。史载:冯道年轻时品行纯厚,不耻清贫,事亲孝而为学勤,颇有古风。

 

唐末天祐年间(901-904年),年轻的冯道出任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公元907年,后梁代唐。911年,已被封为燕王的刘守光称帝建立桀燕政权(因非正统而未被正史认可)。冯道因常陈利害而惹怒刘守光,并不被重用。刘守光失败后,他逃到太原投靠当时效力于晋王李存勖(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在河东任监军使的大宦官张承业,被任命为巡官。因冯道颇通文学,张承业重视他的“文章履行”而将他推荐给了晋王李存勖,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李存勖与后梁军夹河对垒之时,近臣郭崇韬要求裁减闲散人员,李存勗怒而欲“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令冯道草拟文告发表,冯道执笔久之不写。李存勖正色催促,冯道说:“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不久,郭崇韬向李存勖道歉,经过冯道的调和,此事顺利解决,人们开始佩服他的胆量识见。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是为庄宗,破格提升冯道为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926年,后唐庄宗死,明宗李嗣源(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勖的义兄)即位,想文治国家,向来知道冯道的声名,又因冯道“劝进”有功,先是任命冯道为端明殿学士,不久迁兵部侍郎。一年后,又迁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冯道正式开始发迹。

 

作为回报,冯道对“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引荐任用,对那些品行浮躁的衣冠子弟都加以抑制,更加赢得李嗣源的信任。934年,后唐明宗李嗣源死,愍帝李从厚即位,冯道继续担任宰相。不久潞王李从珂(李嗣源养子,本姓王)在凤翔造反,愍帝出逃,冯道率百官迎潞王入京。李从珂登基,即后唐末帝,但冯道仍然担任宰相一职,虽然一度出任同州(现陕西大荔)节度使,一年后即被召回任司空。936年,石敬塘与李从珂发生冲突,石敬塘不惜出卖国土和自称儿辈,换取了契丹的支持,灭掉了后唐,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后晋,任命冯道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一职得以恢复,后又加封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事无巨细,悉以归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其荣宠程度更胜前朝。942年,石敬瑭死,后晋出帝石重贵当政,冯道继续担任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出任匡国军(治同州)节度使。946年,契丹南下中原灭晋后,冯道又自甘贬辱而主动去投靠契丹,凭借其圆滑的处事态度而被封为太傅,跟从辽太宗耶律德光北归至常山(今河北元氏)。947年,契丹在人民反抗下北撤,后晋大将刘知远建立了后汉政权,是为后汉高祖,冯道又跑到后汉,官至太师;不久,刘知远病亡,其子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951年,后晋大将郭威造反,冯道又率百官迎郭威进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加入后周政权,被拜为太师兼中书令,再次出任宰相一职。显德元年(954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内侄柴荣继位,是为世宗。因极力反对世宗征北汉,而不让他随军,令他监修太祖郭威陵墓,但在郭威刚安葬完毕,冯道不久也患病,当年四月去世,享年73岁。冯道辞世后,天下“无贤愚,皆仰道伟元老,而喜为之称誉”“时人皆共称叹”,后周世宗柴荣谥文懿,追封瀛王。并下令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冯道墓位于现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捻掌镇。

 

冯道生在唐末五代乱世,适逢一个极度动荡混乱的年代,政权更迭频仍,皇帝走马观花似的轮换。唯有冯道一路官运亨通,长兴不衰,泰然自若,久居禄位,历经五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契丹),侍奉八姓十二帝(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皇帝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后晋皇帝石敬瑭、石重贵,辽国皇帝耶律德光,后汉皇帝刘知远、刘承祐,后周皇帝郭威、柴荣),营盘铁打,朝朝为公卿,三次拜为相,居相位长达二十余年,死后更被追封瀛王,五代末年其声望一度达到顶峰,实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寻遍中国历史,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乾祐三年(950年),在后汉任太师的冯道曾作《长乐老自序》,这被后人视作中国封建官场上的无耻宣言。在该文中,冯道把自己的履历表填得一清二楚,洋洋得意地罗列自己的历任所获官爵荣宠,甚至还包括契丹政权授予的“伪官”。其中写道:“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自誉为“长乐老”。人说“知足常乐”,冯道是有官就乐;人说“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冯道是无官不能活,有官万事足。那么,冯道的官场秘诀是什么呢?无非是封建官场的那一套:不讲忠义,只看实力;见风使舵,另投新主;预留后路,有官长乐;关键时刻出卖人格,偷合苟容,投其所好;在为人上八面玲珑,在为官上逢场作戏。所谓“临难不赴,遇事依违两可,无所操决,唯以圆滑应付为能事。”然而,这种做官确实要以“无耻”为代价的。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曾痛骂冯道“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可谓无廉耻者矣!”。所以,有学者将冯道“当仁不让”地评选为“中国官场上无耻之尤的小人”!

 

乐奀认为看待事情、评价人物还是要一分为二,不能因此而把冯道贬的一无是处。冯道在未发迹时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这反映了他既要洁身自好又打算委曲求全的人生哲学。他在乱世之中,日子过得安安稳稳,官做得大,寿命活得长。冯道他刻苦俭约、体恤民生,他为官廉洁、严格自律,他待己甚严、不贪女色,他富有远见、重视文化,他宽容大度、奖掖贤能,实实在在为当时百姓做了一些实事,非常难得。冯道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他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即:《易》、《书》、《诗》、《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仪礼》、《礼记》)文字,依唐刻《开成石经》雕版印书,历时22年,史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可惜的是,印本后来失传。

 

纵观冯道的一生行事,他确实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他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却能撇开儒家的是非原则,处处出手“道德”拳,为天下苍生着想,成为一个超越了黑白二元逻辑的人物:他既是一些人眼中毫无廉耻的奸臣,又是大众眼中与虎谋皮拯救苍生的一代能臣;他既是“儿皇帝”石敬瑭的心腹、认可外族皇帝的汉奸,又是从契丹皇帝里救下无数汉族人性命的英雄;他既是善于藏拙有所不为的滑头,又是重视文化建设的一代贤士;他既是见风使舵的官场油葫芦,又是至为克己的一代廉吏;他既是为后世鄙弃的无耻贰臣,又是当时公认的德高望重的“国老”。正是他这种“滑稽多智、浮沉取容”、“无间道”的做法成为他在“虎狼丛中”立身的不二法则!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老先生认为,冯道能够历经政权变幻屹立不倒,第一,至少做到不贪污,使人家无法攻击他;其次,在品格行为方面也一定是炉火纯青。并为冯道翻案,说他有三不欺:下不欺地,中不欺人,上不欺天。

易经预测

 

特别推荐:爸爸,我这辈子不会找你这样的老公(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