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 (腮腺炎合并脑炎)董某,女,7岁,病案号1790265。
初诊日期1965年9月2曰:发烧、两腮肿痛一周。近几天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经同仁医院腰穿确诊为“腮腺炎合并脑炎”。因是病毒性感染,西药无对症药物,嘱其找中医诊治。近症:两腮肿痛,左侧肿甚,红肿而硬,头晕、头痛,时恶心、呕吐,不欲食,往来寒热,体温38.2℃,大便干燥,舌苔白黄,脉弦数。与大柴胡汤加银花、连翘、公英、甘草、生石膏:
柴胡五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白芍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银花四钱,连翘五钱,公英八钱,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二两。
结果:上药一剂,煎两次.分为两天服。服后,腮肿减轻.头痛已,仍头晕,恶心减,近两天仅呕吐一次,发热减,体温37.4℃,上方去大黄继服一剂,呕吐已,头晕减,但自汗、嗜卧。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柴胡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三钱,党参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一钱,生石膏一两。服三剂诸症已。
按:本例脑炎,来诊时呈三阳合病,故以大柴胡和解三阳.加银花、连翘、公英、甘草、生石膏增强清热解毒之力,着重祛邪安脑。当邪却症减,正气也衰。故见自汗、嗜卧。因此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建中和胃。使中和而神安。
例3(癔病)段某,女,14岁,病案号173651。
初诊日期。1965年9月29曰:患者在64年3月月经初潮.后未再潮,7月曾有一次鼻衄。于65年4月23日突发四肢抽搐及昏厥。近来发作频繁,每发病前厌食。右上腹疼.胸闷,口吐酸水,当有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肢抽动,四肢发凉,并见呼吸急迫,大声喧喊,口苦,便干,意识朦胧,每针刺人中即清醒。平时恶喧嚷,看电影则头晕。近发作较频,常因饮食诱发,舌苔薄白,舌有瘀点,脉弦细稍数。与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枳实三钱,白芍三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茯苓三钱,大黄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丹皮三钱,芒硝三钱(分冲)。
结果:上药服三剂,抽搐及胃腹痛未作.吐酸水已,仍感头晕。改服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四钱,党参三钱,炙甘草二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二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泽泻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术三钱。茯苓三钱。吴茱萸三钱。先后加减服用三个月,诸症均已。
按:癔病属神经官能性疾病,西药无对证良药,中医辨证论治多有良效。值得一提的是,脏腑辨证多认为肝气郁结、或痰郁气结等。张志纯老中医多把该病称为“肝痛”.擅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偏于养血、利水、疏气、温补为主。与胡老主用祛瘀、理气、攻下以祛实为主显然不同。但在会诊讨论病案时,认为柴胡剂对脑病有良效.两老中医却有共识,值得进一步探讨。
例4(癫痫)张某,男,46岁。
初诊日期1981年3月13曰:因1968年8月被电击伤、击倒,昏迷约一分钟,身体七处被灼伤。自此常发癫痫.大约每半月发一次,并每天头痛无休,在当地中西医治疗迄今未愈。现症:胸胁苦满,胃腹胀满,早起恶心.后头痛,喜忘,舌苔白根黄腻,脉沉弦。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
柴胡六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白芍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大黄二钱,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16剂,恶心、头痛已,癫痫发作较轻,约一月一次,仍喜忘。仍上方继服10剂,癫痫未再发.喜忘好转渐已。 ?
按:傍观者奇,急索其方、记其案。胡老只是淡然回答:“无他,是方药对证。”《伤寒论》第237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胡老在注解该条时论述道:其人如狂、喜忘,为瘀血的要征,部《内经》所谓“血并于上则乱而喜忘”是也。久瘀血其来也渐,故令喜忘;新瘀血其来也暴.故令如狂。但新者易攻,桃仁承气汤辈即能治之;久者难拔,势须抵挡丸.方可克之。忘与狂均属精神神经症。以是可知,诸精神神经症,多因瘀血为患,治以祛瘀活血多能取效。由此也悟出,狂躁、癫痫等脑系病变.用祛瘀法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仅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的病案也多不胜数.例如1975年5月22日来一外地患者.男性18岁,突发痴呆,不能说话。经腰穿等检查未见异常,而治疔半年未见好转。胡老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回家治疗。待一月后,来信告知,患者服20剂后症状渐渐好转,已能说话。又有甄某,女,20岁,1967年12月来诊,其人如醉如痴,问话不答,在家也不言语,已多治无效,舌苔黄,脉微数,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连服10余剂,证已,上班工作,变得性格活泼爱说。
例5 (脑梗塞)崔某,男,66岁,首都机汤患者。
初诊日期1966年3月5曰:两周前病发脑梗塞,出现左半身不遂,麻木不仁,走路不稳,需人扶持,口干思饮。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脉弦滑数,血压190/120毫米汞柱。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二诊4月1曰:上药服6剂.走路已轻快。已不用他人扶持,大便日3~4行.血压160/100毫米汞柱。仍宗前方,大黄减为二钱。
三诊4日8曰:左半身不仁明显好转,唯左臂尚不遂,血压150/96毫米汞柱,仍上方消息之。
按:以上是胡老治疗脑病的部分病案,无论是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都有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当然其前提是,当患者出现其方证时才能应用。
惊狂缘本于亡阳 桂枝救逆理应当
例6 (癔病)王某,女,26岁,空军翻译。旁观修理电线而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时有喉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躁烦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此为寒饮上犯,治以温化降逆,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加减:
桂枝三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半夏四钱,茯苓四钱,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心慌、喉中痰鸣减轻。服六剂,纳增,睡眠好转。再服10剂诸症皆消。
例7 (癔病)刘某,男,30岁。
初诊日期1966年4月5曰:东北泰来地区出现一条疯狗,到处咬人,人人恐惧。一天患者不料遇到疯狗,虽未被咬伤,但被惊吓致病,出现心慌、惊悸、恐惧、失眠等症,用中西药治疗久不见效。经病人介绍而来京找胡老诊治。患者外观泰然,神色无异常,只是感心慌、胸闷、时有恐惧不能自主,常失眠盗汗,舌苔白腻。脉弦数。脉证合参,知为阳虚水逆而致心阳不振,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适应证: 桂枝四钱,炙甘草二钱,茯苓五钱,生龙骨一两,生牡蛎一两
结果:上药服六剂,诸症已,高兴回原籍,并来信告之一年多也未复发。
按:以上两例都是惊悸证,西医可明确诊断:可谓神经官能症,但用各种镇静安神药无效。中药有效,但必须方药对证。一般中医,往往见心慌、失眠、盗汗等,首先想到为阴血虚而阴虚阳亢。这可能缘于对《伤寒论》有关条文理解的不同。如《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主之。”一些注家说什么:“本方中的亡阳和少阴证的亡阳不同。少阴亡阳是有汗出肢冷.筋惕肉 的证候:......因为前者所伤是肾阳,后者所伤是心阳。伤肾阳的宜四逆、真武;伤心阳的宜桂枝救逆。”只不过是说亡阳是亡阳气,“因火邪逼迫,心神耗散以致惊狂不安,所以用桂枝汤去芍药之苦平。加蜀漆之辛散(当主要是祛痰作用),目的是使火气与外邪一时并散。”一方面说亡阳气,一方面说治疗时要散火气与邪气,倒底病因病机是什么,让人越看越糊涂,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功能主治不明白,因此当遇此方证时不会用其方,而往往一见惊悸即想到是心血虚、心阳亢,治疗必以生地、白芍、酸枣仁、柏子仁、生龙骨、生牡蛎等养心潜阳。产生这一不同的认识主要原因,胡老明确指出,是《伤寒论》与《内经》为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仅就关于狂的成因来看,《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向?脉解篇》曰:“所谓甚则狂癫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癫疾也。”《难经?二十难》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而《伤寒论》对惊狂的形成与《内经》完全不同,从具体条文看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即可明白。胡老对该两方证有明确的解释:伤寒脉浮,本宜麻黄汤发汗治之,而医以火迫使大汗出,乃错误的治疗,徒亡津液.不但表不解,且导致急剧的气上冲,并激动里饮。而发惊狂。以致卧起不安。《伤寒论》谓“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是说伤寒本是热证。以火助热,邪因益盛,气冲饮逆,此惊狂奔豚之所以作也。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能治火劫亡阳的逆治证,故又特称之为救逆汤。此方为桂枝汤去芍药加驱痰的蜀漆、镇惊的龙牡,故治桂枝去芍药汤证有痰饮而惊狂不安者。值得说明的是,蜀漆苦辛,平,为除痰、截疟药.并无解表散邪作用,胡老常以半夏、茯苓等代之,从以上两治验可看出,疗效颇佳,不用酸枣仁、柏子仁等安神,因饮去冲逆止则神安眠安。如按《内》《难》所述:“重阳者狂”、“阳尽在上”,何以能用桂枝救逆汤治疗?胡老通过多年系统研究和教授《内经》《伤寒论》,提出两者理论体系不同,是有客观依据的.也是出于严肃的治学态度。
眩晕并非肝阳亢 里外寒热更疯狂
例8 (高血压、中风)刘某,女.65岁。
初诊日期1965年11月9曰:胡老赴延庆巡回医疗,遇一老者用两轮车拉其老伴来诊,该患老病急中风三日,头晕不起,烦躁不得眠,左半身不遂,前医以大剂平肝潜阳之品,并加羚羊角粉五分冲服。患者服一剂,症不但不减.反更烦躁;整夜不眠,并感明显热气上冲、胸闷懊侬,舌苔黄腻.舌红,脉弦精数。血压260/160毫米汞柱。其老伴问胡老:“能包治好吗?不包好就不治了,光羚羊角就花五元钱.治不起!”胡老回答:“包治不好说,但我开的药不过二角钱左右。您可试服一剂。”老者同意一试.于是胡老开方与大黄汤加生石膏:
黄连二钱。黄芩三钱,栀子三钱,生石膏一两半,大黄三钱。
嘱:先以大黄浸汤,以其汤煎诸药。
结果:上药服一剂,第二天下午又来诊,老者进门即磕头作揖,并口中念道:"可遇到救命恩人!'并请求再赐良方。胡老详问之,知其服药后,大便通一次,诸症明显减轻,血压为150/100毫米汞柱。与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调理。
例9(高血压)赵某,男,53岁,病案号154112 o
初诊日期1965年12月6曰:发现高血压已20多年,常头痛头晕、失眠,于1965年4月2 日来门诊治疗。前医以平肝潜阳、活血益气、滋阴养心等法治疗半年未见明显变化。近一月常头晕、失眠、烦躁、易恐、心慌、鼻衄、大便干,左半身麻木,血压170/130毫米汞柱,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证属阳明里热,治以清泄里热,与泻心汤加生地炭:
大黄三钱,黄连二钱,黄芩二钱,生地炭三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大便通畅,心烦、鼻衄已,睡眠好转.时有胸闷。改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服一月,头晕头痛等诸症皆己。血压在150~160/100~110毫米汞柱波动。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45.胡希恕的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