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慢性乙肝

 李大白家的小宝 2013-10-16
  乙肝属于一种“湿热疫毒”的邪气,治疗乙肝要从祛湿、活血化瘀、补益脾胃三个方面着手。
  老中医辨证湿热、湿浊治疗慢性乙肝
  湿一般分为湿热和湿浊两种,湿热的患者较多。湿热患者常表现为口干、口苦,喜欢喝冷水,吃了油腻煎炸的食物容易上火,小便偏黄,舌苔黄、厚、腻。博粹堂老中医表示:乙肝患者湿热重,应分清湿热孰轻孰重,以清热利湿,解毒为要,根据个人体质差异斟酌配方用药,细心取量。才能不至于清热太过,利湿太过。湿热的祛除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有些慢性的乙肝患者,最长可达三个月,服药期间不可过早服用滋补药品。要坚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诊。
  而湿浊的患者相对于湿热的患者来讲是比较少的,区别见于舌苔虽然厚腻但不黄,也有口干口苦,但却不喜欢喝水,最主要的是湿浊的患者有明显的身体困重感,每天觉得很累,胃口也差,严重的口中发黏,大便偏烂。
  湿浊的慢性乙肝治疗要区别于湿热类型。不能用治疗湿热的药,否则伤及脾胃,使湿浊更难祛除。博粹堂老中医说,针对湿浊的慢性乙肝,除了根据病情采用中药治疗外,最好能根据身体状况采用一些有祛湿清浊作用的药膳,因饮食调理来辅助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活血化瘀 贯穿慢性乙肝治疗的全过程
  中医认为,血瘀是乙肝的主要病机之一。乙肝血瘀可表现为色晦青、朱砂掌、蟹爪纹、肝肿大、胁下痛、舌紫或舌下静脉。博粹堂老中医根据多年治肝经验:即使在乙肝病发的初期,也要使用活血通淤的药,起疏肝达络功效,以防止淤毒深入。因此,活血化瘀是贯穿于乙肝治疗的全过程。
  补益脾胃 扶正之要
  久病多虚。脾胃虚弱的乙肝患者自觉身体非常虚弱,食欲差、精神疲倦,无困重感。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病会损伤脾胃功能,而脾胃功能不好,营养吸收不良,反过来自然就会影响肝脏。因此,补益脾胃是扶正之要。临床辨证以中药汤剂调理最佳,日常生活可以饮食调理脾胃,根据博粹堂老中医建议选用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等药物煲汤或煮粥,具体个人选用需经医生指导。
  肝病患者 多多息怒
  博粹堂中医温馨提示:良好的心情对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肝主怒”,所以肝病患者一定要“息怒”,而慢性乙肝患者因长期患病,精神压力大,情绪很不稳定,这就特别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家人要多给予理解、宽容,使其不要过分顾虑疾病本身的危害,否则整天闷闷不乐,会影响睡眠和食欲,甚至加重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