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治肝特色与临床发微(中)

 中医知识学习馆 2014-10-13
广州中医药大学 李赛美教授
下面按照急性、慢性、重症、淤胆型肝炎这几大类来谈谈个人对肝病的一些体会。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我们强调袪邪务尽,重用清热利湿解毒,佐用活血。这是从临床上得来的经验。我们见到肝病患者,第一概念是具有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极度疲乏。是否疲倦就是脾虚,一定要健脾呢?我的体会是,结合西医理论分析,患者转氨酶高,免疫球蛋白也很高,这种情况你越用补法转氨酶越高,我觉得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早补、滥补。遵循叶天士理论,袪邪务尽。为什么呢?因为湿热郁结,困阻阳气,表面上像虚证,而实质如叶天士所言“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炉火看似平熄,但剥开烟灰,里面仍有火芯,这个时候将东西放进去很快可以复燃,所以要防“死灰复燃”,这是特别需要强调急性肝炎袪邪务尽!患者似是正气不足,实际是假象,邪实而正不衰。依据是什么?虽然疲倦,但舌红苔黄腻。肝功能检验指标显著异常,高黄疸,高转氨酶,免疫球蛋白也显著升高,这个时候强调袪邪,转氨酶易恢复。待肝功能复常后,继续服用清热解毒方药两周,以防复发。
慢性肝炎,我们强调疏肝健脾。疾病到了慢性阶段,邪气缠绵,正气也显不足,虚实夹杂。若单纯袪邪,可能伤正,而扶正可能恋邪,所以我们采用疏肝健脾法。从临床来讲,患者转氨酶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100单位,轻度的黄疸,湿热之象也不太明显,脉象或濡或细滑。
淤胆型肝炎,强调活血化瘀,重用活血。由于湿热郁久,气滞血瘀,患者肝功损害不明显,但胆红素显著升高,肝脾肿大,皮肤搔痒。临床宜在清热利湿解毒基础上,重用活血化瘀,如赤芍可用至30~50g,丹参20~30g。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由于早期大量苦寒,寒邪凝滞,使气机不畅,黄疸难退。若佐用少量温通的之品,如干姜、附片,效果可得到提高。
重症肝炎,强调凉血化瘀。重症肝炎分急性重症、亚急性重症、慢性重症,死亡率非常高。中医有几宝,尤其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醒脑开窍,抢救重症肝炎效果不错。现在清开灵注射液,就是按照安宫牛黄丸组方思路来做的,在临床上有许多非常好的效果,要早用!我也赞成前面教授讲的观点,我们医生并没有回天之力,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不要让疾病发展到那个阶段。
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来势凶猛。我见过病人发病三、五天就去世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很壮实,一两天黄疸加深,第三天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打吊针时几个人都按捺不住。父亲陪他,他竟像疯狗一样,活生生的将父亲大腿的肉咬下来,很可怕。这种狂躁就是《伤寒论》蓄血发黄“如狂、发狂”的表现。遇到这种情况,要早用安宫牛黄丸,越早越好,凉开醒脑,清热解毒,防止湿热化火引动血分、动血动风,走窜脑络。
临床上肝纤维化是一个很典型的瘀血证,大家都知道活血化瘀治疗,但是活血之品单用久用,势必耗血耗气。瘀血怎么来的?它的源头在哪里?一定有因果关系,我们在活血化瘀基础上要兼顾正气,如补气,养阴,温阳等法兼顾使用,一是能提高疗效,二是便于长期服用而不损正。有些病人长期吃田七片,我觉得不太妥当,但田七片配上人参,效果肯定不一样。所以活血化瘀法要用,但是不要忘记扶助正气。
慢性肝炎,尤其肝硬化患者疗程长,不可能天天煮中药,可以将中药做成丸剂、散剂(装胶囊)便于临床服用。这里也特别提出来,我的硕士导师在肝病方面很有造诣。他教给我一个方法:西洋参、田七、鸡内金各等分,少量长期服用,对防治肝硬化有一定疗效。我导师本人曾患早期肝硬化,按照上述方法,服用自制胶囊,几年后B超复查,肝脾恢复正常。往后我将这个方法介绍了许多病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于降酶,有这样一种感受,转氨酶越高,降酶效果越好。来的快,去的也快。我们不怕转氨酶高,就是怕那种不高不低,或慢性肝炎恢复期,留下转氨酶几十个单位,往往很难降。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时也出现轻度转氨酶高,这个时候给他下一个慢性迁延型肝炎诊断,中医病机为湿热未除,肝阴不足,风血内动。常在清热解毒基础上,加一些养阴袪风之品,如五味子、防风、土茯苓、蝉衣,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五味子制成的成药有“联苯双酯”、“五酯片”,降酶不错,但反弹率高。病情改善后不能马上停服,要维持一定疗程,再慢慢撤药。防风、蝉衣这类袪风之品,按西医理论讲,它有抗过敏、调节免疫的作用。为什么风药可以医肝?肝为风脏,我认为这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结果。
关于抗病毒,以前的观点都是清热解毒,但一味清解疗效不佳。其实,病毒能长期潜伏下来,关键是机体不能识别,免疫耐受。我们最怕的是母婴垂直传播,生下来的小孩带病毒,而且是不可逆转,由于与身俱来,机体将之视为自身的东西,它不会产生排斥,我们最害怕这种情况。乙肝病毒转阴要看具体情况:一是肝病早期,真正的急性期病人,表面抗原阴转率95%以上。所以我们说急性期是治疗最佳时期,一定要治疗,而且要治彻底,因为这个时候的阴转率很高,此期通过机体免疫反应,可以将病毒彻底清除。第二种情况是急性肝炎不愈,转为了慢性,病毒整合到肝细胞核。常听病人说,今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是阳性,下次检查转阴了,再后来又转阳了,这是为什么?时阴时阳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清除的是血液里面的病毒,但是肝细胞核可以再复制病毒,当释放入血液时,检验结果又变成阳性。严格说,慢性乙肝病毒阴转是很困难的,急性期是可以的。另外,所以还有一种情况,乙肝病毒清除随着年龄增长,有自愈趋向。
记得78年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班体检发现30%的同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是阳性,当时还进行了分房隔离。现在回访这些同学都好了。不知道当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是一过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10%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可以自然阴转。所以有时候治好了一个病人也不要沾沾自喜,据为个人功劳。有一次看到一篇报道:熊胆胶囊可以使乙肝患者表面抗原阴转,而别人重复,得不到原来的效果。后来经查实,原来报道的结果有误,阴转率高是由于那批检测试剂失效造成的。因此对于阴转疗效问题一定要严肃对待。
关于乙肝病毒致癌变问题。乙肝病毒阳性者的癌变率特别高,可以说我们现在肝癌病人90%以上有乙肝病史,肝癌在我国肿瘤发病中所占比例较高。不久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吴孟超教授,他带领的团队在攻克肝癌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开创性贡献,大肝癌变小肝癌,然后再行手术治疗,3~5年生存率很高,在世界上都是首创。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关键问题是防止肝纤维化、防癌变,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要动态观察、要跟踪治疗。
为什么会造成携带状态?从中医认为正气不足,邪气留恋肝络。现代医学认为,该状态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机体不能及时清除病毒,免疫耐受有关。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陈立华教授提出“温肾解毒”理念,与我们清热解毒观点不一样,而是强调扶正。治疗后病人会出现轻度转氨酶反弹,这是好现象,阴转率会高一些。温肾解毒的理论认为,邪伏是由于正气不足,正虚肾阳不足是关键所在。肾主骨生髓,免疫细胞也是从骨髓干细胞分化出来的。通过温肾,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炎症状态,正邪交争,最后将病毒清除。有关温肾解毒治疗肝病的临床报道不少。
结合《伤寒论》理论、临床实践及个人对少阳病“和解枢机”的理解,本人认为“和解法”治疗病毒性肝炎也是一条思路,临床中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乙肝取得较好疗效。首先,病人有柴胡证的表现,病情反反复复,呈现“往来寒热,休作有时”状态。这种“寒热往来”可以理解是阴阳的往来,或者是动静交替。关键问题是正不胜邪,处于拉锯状态。强调扶正,不忘祛邪,扶正袪邪并举,和解枢机是本,最理想的方剂是小柴胡汤。从小柴胡汤立足病位分析,主要在胆,与肝相关。尤其我们从实验研究得到启示。我们教研室刘仲景博士毕业论文课题是小柴胡汤治疗肝病的研究。临床部分是在中山三院完成,实验部分在本校热带病研究所完成。热带病研究所运用华南地区麻鸭制成病毒性肝炎模型,为全国同行首创并获得公认。刘博士的实验分组除对照组外,治疗组分为小柴胡汤全方组,半方组,单味柴胡组。全方组用小柴胡汤;半方组用小柴胡汤去参、枣、草;单味组就是用柴胡一味。实验结果令人惊叹,据热研所老师介绍,肝病是他们的主攻方向之一,之前做过不少药物实验,但从来没有见过小柴胡汤抑制病毒这么好的效果。相关论文发表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刘博士毕业后回到山东青岛工作,第二年以博士论文为基础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当然,最令人折服的还是小柴胡汤临床治疗效果。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变通,临床上本人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治疗一个好一个,运用PCR检测方法,患者 HBV病毒滴度呈直线下降。西药像干扰素,拉米夫定,一针要多少钱?一个疗程下来绝对是上万元,若效果不佳还要继续用。中国肝病患者这么多,一是用不起,二是西药的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广泛运用。从个人经验,中药治疗经济,效果不错,同时注重整体调节,患者依从性好。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HBV滴度往往由109降到103,正常值就是103。温肾解毒,和解枢机最关键是能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这是有道理的。用西药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有个前提:患者转氨酶一定要在100单位以上才有效,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也是难治,这与我们中医的理论也是相符合的。中医温肾多用二至丸、二仙丹。我特别推荐小柴胡汤,它是张仲景《伤寒论》中名方。
2、复合性病证处理
关于合并症,临床上肝病不会那么单纯,往往合并其它疾病,尤其像我们内分泌专科门诊,糖尿病是主打病种。然后本人从事肝病研究多年,除糖尿病外,肝病、甲亢也是治疗有专长的病种。常常有不少病人这三个疾病缠于一身,病人说,“我得了病常常不知如何找医生,是不是要找糖尿病医生?甲亢医生?还要找肝病医生?一看你能够三个病都治真是太好了”。我有时候也想怎么这么巧呢。
关于糖尿病合并肝损害,如糖尿病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转氨酶异常,或者既往患有乙型肝炎、又有糖尿病。脂肪肝性肝炎是脂肪性肝病发展的一个阶段,最后可能演变成脂肪肝性肝硬化,所以脂肪肝也要及时治疗,不然会带来不良后果。患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伴有黄疸,血脂、血压、血糖多异常,形体偏胖,病人表现为疲乏懒动,胃胀便溏,头晕头重,舌淡体胖,苔厚腻,脉沉细滑。正不足,邪有余,邪以痰浊为主,治疗多在疏肝健脾基础上合用祛湿化痰之法,夹郁热者佐以清热。方用柴芍六君汤,或温胆汤合四逆散,佐用降脂的首乌、草决明、山楂、泽泻等。病人除药物治疗外,饮食控制、运动也非常重要。现在有的孩子十几岁胖乎乎的,不爱动,爱吃肉。检查发现血脂、血压、转氨酶高,脂肪肝,西医诊断为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性肝炎。单用药物治疗很难取得效果,一定要运动,配合饮食控制,要综合治疗。
糖尿病可以出现肝损害,肝损害也会出现血糖高。讲到糖尿病,传统认识是气阴亏虚,强调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若合并肝损害,疏肝也十分重要,毕竟病变与肝有关,要避免使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一般言,口服降糖药对肝均有损害,临床运用前提是权衡利弊。若转氨酶高,我们建议患者使用胰岛素,这是上策。若同时合并甲亢,又有肝损害者,由于抗甲亢药对肝有直接损害,最好暂停西药,用中药综合调治。至于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中医病机可参考《伤寒论》“火劫发黄”相关认识。治疗不是清热解毒,而是养阴清热,如张仲景的白虎加人参汤,《金匮》酸枣仁汤等,结合病位加用柴胡、芍药疏肝之品。
若合并病毒性肝炎,病机仍以湿热为主。临床若出现黄疸,95%都是湿热发黄。从《伤寒论》言,发黄病机有湿热、寒湿、瘀血、火邪的不同,现行的国家中医肝病行业辨证体系将寒湿去掉了,因为病例较少,主要分为湿热内蕴、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然而临床上寒湿发黄还是可以见到的。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不能盲目过用寒凉之品,临床上还是要强调辨证,不要被西医的“毒”所困扰,整天想到“毒”就要清热解毒,这样一对一的对等认识是难以获效的。
虚黄按现在标准来讲它不一定有黄疸,但可从属于广义黄疸范畴,如《金匮》里面所讲的女劳疸、黑疸。有些贫血的患者面色也是黄的,严重的甚至皮肤发黑,像黑疸。临床上我见过一个病人,当时找我看病还以为他是慢性肝病患者,皮肤黧黑,但病人的肝功能是正常的,主要为贫血合并甲亢,中医认为是脾虚土色外现。治疗重在培土,用小建中汤、归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确实起得疗效,血色素由7g升至12g,面色由黧黑转红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