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我的乙肝治疗三部曲

 txw40 2015-03-18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肝炎大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约有40%~60%的人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与肝硬化和肝癌又有直接关系,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一旦患上乙肝,积极持续的治疗十分重要。

现代中医界泰斗刘渡舟先生针对乙肝发病的不同阶段表现,自创经验名方进行治疗,活人无数。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使用。

表现一:乙肝病人转氨酶很高,且久治不降



注:本方用于降低明显升高的转氨酶有特效。若能守方坚持服用,大多可取得满意疗效

表现二:转氨酶阴性或无明显增高,但表面抗原持续阳性(HbsAg+)而难以转阴



如转氨酶虽无明显增高,但也持续阳性者,可在上方中加入三草(即大金钱草15g,垂盆草15g,白花蛇舌草12g),以增强解毒利湿之力。

注:本方用于表面抗原持续阳性、难以转阴,但转氨酶无明显增高者,疗效可靠。

表现三:慢性肝炎晚期而成肝硬变者,临床检查见表面抗原阳性(HbsAg+)且蛋白倒置等。

注:肝区疼痛明显者,加金铃子散(延胡、川楝子各10g);尿黄明显者,加金钱草30,虎杖10g

运用本方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下部分是给爱好中医的朋友们进阶学习之用,内容专业有深度,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动略过~~

    

    中医典籍中无“乙肝”病名的记载,有关乙肝的论述分别归属于“黄疸”、“胁痛”、“郁证”、“腹胀”、“癥积”、“鼓胀”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乙肝的发病是由于机体被乙肝病毒通过各种体液或血液感染所致,临床症状常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等。刘渡舟先生在用中医药治疗乙肝方面有独到见解和奇特疗效。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乙肝的发病虽也有正虚的前提,但老师认为导致乙肝的主要病因是湿热毒邪。在一定条件下,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正虚的基础上,湿热毒邪侵犯肝脏及其所连属的脏腑与经脉,首先导致肝脏气机的条达失畅,疏泄不利而出现气郁的病变;继而气病及血,由经到络,“新病在经,久病入络”,则可导致经络瘀阻;湿热毒邪羁留日久,每易伤阴动血,血不循经而成瘀血,气滞血瘀则可发展成“癥积”;若更进一步,又可致水湿内停而成“鼓胀”之极期。以上为罹患乙肝后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刘老认为,治疗乙肝,辨气血最为重要。

在气者,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利湿;在血者,重用解毒利湿之剂的基础上,更佐以养血凉血之品;病久入络而成“癥积”者,则加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重剂;至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成“鼓胀”之极期者,其又有上、中、下消胀法的独到经验。

一、柴胡解毒汤用于治疗乙肝病在气分,气多于血,以肝胆湿热为主者。

本方为刘老创制的治疗乙肝的基本经验方,主要用于乙肝病在气分而血分证不甚明显者。

临床表现为一派湿热毒邪的气分症状,如肝区胀或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身困重,舌体大、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临床检验表现为转氨酶很高,久治不降。

本方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茵陈、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炙甘草、土鳖虫、茜草。方中柴胡既能清解肝胆邪热,又能疏肝解郁畅达气机,《本经》谓柴胡“主心腹胀,胃中结气,寒热邪聚,推陈致新”;黄芩助柴胡之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经》谓黄芩“主治诸热黄疸”,《雷公药性赋》谓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此二药共为君药。茵陈功擅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之要药;土茯苓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引邪毒由小便而解;凤尾草利水解毒,泻热凉血;草河车清热解毒,且具有消炎止痛之力,四味药共为柴胡、黄芩之臣;此为《内经》所云“君二臣四,偶之治也”,“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刘老组用重方、重剂来治疗本病,乙肝之难治可见一斑。加土鳖虫、茜草乃因气病日久必及血络,为活血通络之意,共为佐药,以阻病邪进一步发展;甘草和诸药而解毒,是为使药。

二、柴胡活络汤用于乙型肝炎病在血分,血多于气者,以肝血瘀阻为主。

柴胡活络汤是刘老在柴胡解毒汤的基础上,加用当归、白芍、泽兰、红花、海螵蛸等入血搜邪之品组成的。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乙肝病血分为主者,临床检验表现为转氨酶阴性或无明显增高,但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而难以转阴。

刘老认为,病毒性肝炎的基本原因为湿热毒邪,但“久病入络”,湿热毒邪已不甚重,而血络瘀阻之象明显,临床主要表现为胁痛较重、舌边瘀斑、脉弦而涩等症。

选用柴胡活络汤以疏肝活血、通络祛瘀而止痛,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变、肝癌;如果转氨酶虽无明显增高,但也持续阳性者,于本方中加入三草活络汤,即大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垂盆草,以增强解毒利湿之力。

三、柴胡鳖甲汤用于治疗乙肝病在血分日久,血瘀甚重,病属“癥积”者

柴胡鳖甲汤也是刘老创制的经验方,主要用于治疗乙肝毒邪在血分,羁留日久而成“癥积”,病属肝硬变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临床检验则见表面抗原阳性且蛋白倒置等。

药物组成为柴胡、鳖甲、牡蛎、土鳖虫、茜草、红花、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白芍、牡丹皮。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鳖甲、牡蛎软坚散结,化癥消积;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滋养肝胃之阴;白芍、牡丹皮凉血柔肝;红花、茜草、土鳖虫活血化瘀。共成软坚化结、活血消癥之功。本方主要用于慢性肝炎晚期而成肝硬变者。

古人云:“有其成方,无其成病”。刘老经验值得我们揣摩学习,但临床仍要仔细辨证,全面判断,成方要灵活加减,切不可生搬硬套。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