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我是怎样教“乘法口诀”的

 昵称14252660 2013-10-16

乘法口诀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必学的教学计算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加法计算的延伸,也是今后在学习两、三位数乘法计算的基础,所以学生必须要掌握好乘法口诀。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加强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之间的联系。

根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说:只有当刺激(乘法算式)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固有(乘法口诀)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时,学生才能做出正确迅速的反应。所以,在口诀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种形式的练习来达到教学目的:

①     看着完整的算式读口诀,如:看着算式:3?9=27,嘴里念口诀:“三九二十七。”

②     看着不完整的算式记口诀,如:看着算式:“4?5”,嘴里记口诀:“四五二十”。

③     根据口诀说算式,如:看着不完整地口诀“五九“( )”,说出算式:5?9=45,9?5=45。

④     给学生自主记口诀的时间,学生使用乘法算式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也可以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1?2=2,2?2=4,2?3=6,2?4=8……

⑤     根据算式直接说得数,如:“7?2”。

⑥     填写缺少的乘数,如( )?( )=40或

 12

↙↘

( )  ( )

↙↘    ↙↘

( )()( )( )   等等这些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2、正确把握口诀教学和口诀练习的重心。

口诀教学和口诀练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口诀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口诀来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口诀;另一方面要揭示口诀的含义与内在联系,有助于帮助学生运用口诀。口诀练习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如较大数的口诀计算多于较小数的口诀计算,新学的口诀计算多于已掌握的熟练口诀计算。同时还要适当补充逆向思维训练的口诀计算,如24=( )?( )、30=( )?( )。对于难记住的口诀,让学生找出来。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分享。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记忆等多维目标都能得到提高。

 

 

 

 

 

 

 

                         

 

 

 

 

 

 

 

 

 

 如何提高低年级的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始终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在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有少数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连一些简单的数目都会出错。而错得一塌糊涂。为此,我感到头疼。伤透了脑筋。后来,我仔细分析,找出原因是:学生在做计算时,粗心大意,敷衍了事。书写数字不规范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才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保证。怎样让学生能正确、迅速、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1,认真抄题。如果在计算时,题目都抄写错了,可想而知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因此,抄题目时应该做到①抄好题目后要与原题进行核对,检查数字,运算符号有没有抄错,漏掉;②竖式上的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进行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进行核对。

2,认真审题。做计算题时,不要拿起笔来就动手写,首先审题目,弄清这道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动笔写,计算时既要准确速度要快。

3,认真书写。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一笔一画地把字写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美观。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特别要规范,准确,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草稿本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

4.认真计算。计算是一定要认真、细心、一步一步地不可粗心大意。

5,认真检查。做完后检查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不能马虎,如果发现有错误及时纠正过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6,错误积累。当作业本发下来之后,要求学生看一看有没有错题,找出错题的原因。每人准备一个“错题本”,把错题抄写在错题本上重做一遍。并对错题进行归类整理。

这样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抄题、认真审题、认真计算、认真检查、及时纠正错题,从小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保证计算结果正确,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是这样“批”与“评”

以前,每逢单元检测后,就有少数学生急着问我:“老师,我考了多少分?”待我一番苦功批改完后,把试卷发给大家准备讲评,却发现有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他们有的左顾右盼,有的只关心自己分数,有的在讲话,心不在焉,课堂上乱作一团。唯有关心自己做错的题,而对于自己做对的题,他们觉得反正自己做对了,老师讲评也就不听了。其实,他们即使做对的题目,也会有漏洞,有时是碰巧做对了,有时只是表面会了,而做题的方法和规律根本没有真正掌握好。

针对这种现象,我尝试改变了讲评试卷的方法。每单元检测完后,我立即将试卷收齐。马上把每题的答案告诉大家,这时候,同学们个个坐得非常端正,注意力高度集中,竖着耳朵聆听,因为他们非常关心自己做得是否正确,对每一题分析都能欣然接受。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给学生分析、理解、思考的方法和解题的步骤上。学生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牢固。

当试卷全部批改完,我对试卷有了整体的了解后,再进行系统,整体地批评。主要放在错题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上。让学生真正弄懂、掌握知识。通过自己实践后,我发现学生对知识的重点掌握牢固了,错误的反复率也大大降低了。

后来,对于批改口算和一些简单的题时,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做完题后,我马上念答案,让学生用红笔自己来批改,全对的奖一个“笑苹果”,有错的笑一个“虫眼苹果”,此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非常高涨。在教学中,我运用了这种“批”与“评”的方法。学生既学得扎实、牢固、有趣,教师又减轻了批改作业的负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辅差转化“有四心”

要想转化差生,教师必须针对差生的特点,努力做到“四心”。

1,  爱心

教师要有高于“母爱”的精神,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献上炙热的心,做差生的知心朋友。使差生消除自卑心理。能“抬起头来走路”,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从而转劣为优,变“铁”成“金”。

2,  关心

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在思想上引导,在心理上疏导,在学习上辅导,在行动上督导,在生活上关心,在感情上亲近。使差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诚意,从而融洽感情,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差生的行动。

3,  细心

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的手法予以鼓励、表扬。为他们提供认识自我,展现才能的机会,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化消极为积极,用闪光点照射黑暗面。

4,  耐心

教师要有严密的计划和高度的责任感,不厌其烦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真诚地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不急不躁、不厌烦、不发火、不灰心、不放弃、不停止。反复抓、经常抓,给他们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持之以恒地把差生向预定的目标转化。

 

 

 

 

 

 

 

 

                                读懂教材、活用教材

一、起因

我校开展各年纪组集体备课活动,我们三年级数学组由我打头炮。于是我确定的教学内容是“分桃子”。为此,我们备课小组的成员们开展了备课研讨。

二、读懂教材

我根据大家的不同探讨,再自己认真读教材,看教材,我发现教材中小猴“分桃子”的情境图中,并预计了几种分法。

三、课堂回放

[活动一]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喜欢)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猴子“的故事。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猴妈妈特别疼爱她的两个猴宝宝。(出示两只小猴子图片)经常给他们带一些好吃的东西。有一天猴妈妈在果园里摘了8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分给两个猴宝宝吃。请你们想一想:猴妈妈会怎么分呢?现在请你们用8根小棒代替8个桃子,用2个圆片代替2只猴宝宝,来帮猴妈妈分一分,你有几种分法?把分的结果写在草稿本上。

1、  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2、  学生把自己分得几种结果,展示给大家欣赏。

学生甲:我分得是猴哥哥7个,猴弟弟吃1个。

学生乙:我分得是猴弟弟吃2个,猴哥哥吃6个。

学生丙:我分得是猴哥哥5个,猴弟弟吃3个。

学生丁:我分得是猴弟弟吃4个,猴哥哥吃4个。

教师板书          7  6  5  ④

8<           >  同样多

  1  2  3  ④

师:以上这四种分法,你认为哪几种分法是不合理的?

生:我认为一、二、三种分法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因为猴哥哥吃得多一些,猴弟弟吃得少一些。

师:哪一种分法,你认为分得即合理又公平呢?

生:第四种分法很合理。

师:为什么?

生:因为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是分到4个桃子,分得个数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师:你说得真好!猴哥哥和猴弟弟分得桃子的个数是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在数学里,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同学们一起读一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分”。

[活动二]

1、  师:请你们把6个木块分成两堆,你有几种分法?看谁分得又对又快。

2、  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教师查看。

3、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  4  ③

                          6 <              >平均分

1  2   ③

4、  师: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的?

5、  学生回答教师在“3”和“3”的后面板书:“平均分”。

[活动三]

1、  师:本周要开运动会了,同学们要进行队列训练,现在请9个同学们到前面来,请你们把他们平均分成3队,每队站几个同学?

2、  找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分,其他同学认真看,看他分得对不对?

3、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

                        9 <  3  > 平均分

                             3

4、  师:这种分法是什么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活动四]

1、  师:上周,我们进行了第三单元检测,其中有王云羲、陈敏佳、李俊杰、刘心语、田吕倩等五位同学考了100分,卷面上的字也写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把这12朵大红花平均奖给他们,能分完吗?

2、  同学们议一议。

(有的同学说:能分完。有的同学说:不能分完。)

3、  跟着老师一起来分一分:第一次每人分1朵,第二次每人又分1朵。

4、  师:每人分了2朵红花后,老师手里还剩2朵红花,能平均再分吗?

学生:不能再平均分了。

5、  师:为什么不能平均再分了?

学生甲:有2个同学分3朵,有3个同学分2朵,分得朵数不是一样多的。

学生乙:因为老师说:要把12朵红花在平均奖给5个同学,剩下的2朵红花不够每人分1朵啦!

师:你真聪明!剩下的2朵红花不能再平均分给5位同学了,我们留下来,奖给下次考得好的同学。                2

板书                  2

12     2     平均分,还剩2朵。

                  2

                  2 

四、反思

1、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将静态情境图稍作加工,动态呈现了“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轻松地运用了一年级已学过的教的分解:8可以分成7和1、6和2、5和3、4和4等四种分法,这几种分法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情境图思考得出的,真正实现了教参提出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不同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在教学内容中,我增加了两个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结合本周要开运动会,同学门要进行列队训练。老师请9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按老师的要求:把9个同学平均分成3队,每队站几个同学?这一活动。是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分,正好分完。第二个活动是利用上周第三单元考试的情况,有5个同学考了一百分,字也写得特别认真,借此机会,给他们鼓励,老师要把12朵红花平均奖给5个同学,能分完吗?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份,不能分完,还有余数。

3、  我认为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尊重了教材,引导自然,学生动手分法多样,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做到了精心设计教案,把握好教材意图,充分发挥了教材的功能。

4、  在课堂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具和学具,让每个学生用小棒,圆片,动手摆一摆、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去体会“平均分‘的含义。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学得知识更牢固。

5、  教学设计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有人说:数学课堂的全部魅力在于思考。从以上的教学过程看,我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深钻教材。在明确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开发教材,深度挖掘教材的价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学课堂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