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圣手”发明了“女性生殖调节轴”吗?

 老庄. 2013-10-17

        新浪博客上看到一篇“医生波哥子”转载的文章《传承的不仅仅是医术》。 从这篇文章得知,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叫罗元恺,号称“岭南妇科圣手”,是“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奠基人”,“构建了当代中医妇科学的学科体系”。历任广东中 医药专门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这样的一个旗帜性人物,他最著名的学术成就是,提出了“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女性生殖调节轴”的著名观点。 后又 得知,波哥子原来就是罗教授的女婿,卫生厅副厅长。

        我对“圣手”啊,“奠基人”啊,“校长”啊,甚至副厅长女婿啊什么的不感兴趣,感兴趣的 是他的学术观点,就是那个“调节轴”。我的疑问是:1、“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女性生殖调节轴”理论是罗元恺的新发明吗?2、其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 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axis,HPOA))”相比如何?

        “肾—天癸—冲任—胞 宫”的生殖调节轴理论显然不是罗元恺发明的,更不是什么著名观点。在中医第一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篇”中就有这个理论的完整内容 了:“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 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王冰在后 加注道:“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把肾、天癸、冲任二脉对女子的月经、妊娠等生殖功能的调控说的非常清楚。此后两千年中,中医生殖理 论从来就没有超出这个框架。

        罗元恺曾专门“点注”过的明温补派代表张景岳(1563-1640)的《妇人规》中论这个“轴”:“盖天癸者,言后天之阴气,阴气足而月事通,是即所谓月经也...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

        清医家沈金鳌(1717-1776年)《妇科玉尺》论“月经”:“经者常也。女子十四岁,任脉通而天癸至,任与冲遂为经脉之海,外循经络,内荣脏腑,气血调和,营运不息,一月之间,冲任溢而行,月事以时下,此常经也。故曰,经贵乎如期。”

         其他如《宁坤秘笈》、《女科百问》、《女科撮要》、《女科经纶》、《女科精要》、《女科秘要》、《女科秘旨》、《女科切要》、《女科要旨》、《女科折衷纂 要》、《女科证治准绳》、《女科旨要》、《女科指要》、《女科指掌》、《盘珠集胎产症治》等等中医妇产科古籍中,论及生殖调节的内容,均莫能越内经雷池半 步。

        罗元恺对中医“肾—天癸—冲任—胞宫”这一生殖调控路线图并没有任何新的发明和观点,他唯一的创新是,用了“轴”这个概念。

        “轴” 这一概念毫无疑问是抄袭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axis,HPOA))”,那 么,二者均是关于生殖现象的调控理论,理应是英雄所见略同,或竟然不谋而合吧。事实是,二者完全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

        中医“轴”的起点 在肾。肾就是腰子,腰两边一边一枚,爱好补肾的经常吃猪腰子,这是常识。当然,现代中医是超越了常识的物种,他们不承认肾就是腰子,他们说肾是一个功能符 号。不管是什么功能符号,中医的肾总不能包括现代医学大脑里的下丘脑吧。现代医学的“轴”的起点是下丘脑,它位于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 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生殖功能是受腰子调控还是大脑里的下丘脑,有脑子的人不难做出判断。

        肾里藏着先天之“精气”,与肾本身一样,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二者均超越了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范畴。天癸来源于肾脏里的“先天之精”,也不是化学所能搞的明白的精微物质。

        在现代医学的调节轴系统中,起“信使”作用的可不是一种物质,更不是抽象无物的“天癸”。在下丘脑中,有一种神经分泌小细胞,它能合成一种肽类化学物质,其 中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与生殖功能直接相关,这是第一级激素。它们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或抑制垂体分泌第二级 激素,有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和催乳激素。这些激素作用于卵巢,调控终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些调节有复杂的反馈机制。现代中医有人 说天癸就相当于这些激素,问题是你相当于哪一个激素呢?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由十个氨基酸构成,催乳激素则由198个氨基酸构成,它们不仅化学构成不同,来源 不同,调节功能也绝然不同,天癸攀得上吗?

        中医理论把女性一生按7年一个周期进行分解:二七(14岁)天癸至,来月经......七七 (49岁)天癸竭,绝经。这是为了配合数字迷信而搞的机械分法,毫无意义。现代医学的分法不拘于迷信,而基于临床观察和客观生理功能:青春期10到19 岁,自初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性成熟期(生育期)自18岁左右,持续约30年,卵巢功能成熟,在下丘脑、垂体和相关激素的调控下发生周期性的排卵。绝经 过渡期(已取代“更年期”一词)也不是起于七七49岁,早可40岁,晚在50后,短不过1、2年,长可达20年。此后进入绝经后期。故弄玄虚的七年之痒分 类法,朴实的客观观察分类法,谁更靠谱?

        罗元恺被誉为“尊古而不泥古,善于变通和创新”。我想问:有了现代医学博大精深清晰明了的“下丘脑 —垂体—卵巢”轴研究,为什么还要固守中医原始模糊浅薄机械的“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呢?并且,明明古人已经有完整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理论体 系,为什么要说成是创新呢?难道以为戴了个“轴”的马甲,就没有人认得你了吗?


(作者:棒棒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