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楹联书法艺术欣赏与创作

 辛耘 2013-10-18

 

古往今来,楹联与书法密不可分,书法是楹联的载体,楹联是书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楹联学会和中国书法协会特别强调,广大会员要将“联墨双修”作为自身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尤其要注重楹联书法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现在,我从四个方面来浅谈楹联书法艺术:一是楹联与书法关系。二是楹联的欣赏与创作。三是书法的欣赏与创作。四是联墨合壁,锦上添花。

一、楹联与书法的关系

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书法是书写中国文字的方法,它具有审美性和观赏性。楹联和书法有机地结合,将形成一门集民族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独特的楹联艺术。

1、楹联书法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综合艺术门类。它既是听觉艺术又是视觉艺术。它即包含楹联文学的内容,又包含楹联书法的内容。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是楹联艺术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关系,是血肉一体的关系,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都是整个楹联艺术有机体的构成部分,是灵魂与筋骨血肉的关系。

    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关系,如同京剧艺术的剧本文学与表演艺术一样。只有京剧剧本不能谓之完整的京剧艺术.只有与表演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称得起京剧艺术。同样,只有楹联文学——联语,而没有楹联书法的表现形式,楹联就不能谓之一门完整的楹联艺术。

    在整个的楹联书法艺术当中,联语是题旨,是灵魂.是内容,书法是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同时,楹联书法又是对楹联文学——联语的深加工和再创造。

    2、目前楹联艺术发展中的两种倾向

    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关系问题,本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然而现在看来,又是一个不得不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从楹联诞生之日起,楹联与书法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在当前的楹联界、书法界却存在着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割列了联语与书法的血肉关系,直接影响着楹联艺术全面、健康、正常地发展。

(一)楹联界忽视楹联书法的倾向

    作为一位楹联家来讲,能编撰出好的联语就不容易了,特别是能编撰一、二副传世佳联,那将是对楹联艺术的很大贡献。如果再能提笔书写自己的联语使其成为一副名符其实的楹联艺术佳品那不是更好吗?试想一位在楹联界有相当威望的楹联家,有相当高的撰联水平,但是却不懂楹联书法,他到一个地方,人家慕名让其撰联书联,你若能将他完成好,那是件很光彩的事情。如果只会撰而不会书,那是不够完美的。现实中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二)有相当一批书写楹联的书家忽视楹联文学

    也许是书法艺术这几年百花齐放,也许是书法界对楹联文学重视不够,或许是有些书家认为书法主要是形式美,书写内容与作品似乎无关………,不管是何种原因,仅就书法界书写的楹联特别是自撰联来看,确实是问题不少。就是在书协举办的楹联书法大赛中获奖的作品中都有病联,甚至连评委作品中的楹联都存在问题。在一些名胜景点悬挂的楹联书法作品中,病联也时有所见,这也不能不说是楹联书法界的一个遗憾。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就要懂得中国各阶段的文学及艺术,中国旧文学和新文学构成了中国文学,而旧文学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新文学还只有几十年,所以旧的文学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今天我讲对联即是旧的文学形式也是沿用之今,我们逢年过节,生日喜庆,以及祠堂庙宇,都少不了对联,去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就是以对联串联了整个晚会(春节对象)。

二、对联艺术欣赏及创作

(一)、对联及起源和发展

对联,雅一点称为楹联,俗一点叫做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宋人黄休复《斋亭客话》记载,古人习俗,在春节时写斗方,上书“元享利贞”四字,贴在门楣上,以示新吉庆,名曰,“桃符”《宋史,蜀世家》记载,公元964年,西蜀太子孟昶“善书礼”那一年春节,他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自此以后,除春节作春联,婚丧喜庆祝寿贺喜作楹联外,还常常用于考场试题,会文诗词中,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的发展朱元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明太祖朱元璋经常微服出巡,去观赏民间春联,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楹联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紫禁城内每个宫门都有春联,近代以来,楹联还是在民间广泛传播,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与此同时,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不少脍炙人口的楹联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包涵丰富多彩的政治思想内涵,而且构思精巧,立意新颖,既有丰富的想象,又有深奥的哲理,娴熟地运用“比,兴,赋”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流畅,明朗凝炼隽永,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谐和审美价值观赏这些楹联故事,品味、咀嚼它的韵味、情趣、意境,好象徜祥在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艺术长廊里,又象欣赏百花齐放花吐艳,群芳争妍的花市,使人有“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感,因此可以说,一些楹联,是一个时代的镜子,社会的窗口,历史的晴雨表,同时,又是精致的艺术珍品,是我们民族色、香、味俱全的珍贵的“土特产”。

(二)、对联的形式和特点

1、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对联的字数多少,不象旧体诗特别是格律诗限制那么严,也不象词必须按词牌去填,对联除了只要求上联与下联每一句字数相等外,字数的多少,则从无限制,对联还可以一句,两,三句或更多的句子,每一句字数多少,也从无规定,一般对联字数都在五言、七言、九言、超过一定字数则称为长联,现最多字的对联有180言的,总之,只要辞达意到而已。

对联最少的字数是多少,一般说是四个字也有二字或一字的:

   行已有耻       尊师敬友     学习       呐喊  

   博学为文       礼貌等人     奋斗       追寻

2、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义种类。

对称,是艺术美的规律之一,对联主要特点就是对称,从对联的语言,声调内容,形式,字数上都要求对称,对联的对仗,与格律诗的对仗大体相同,从词语上讲,基本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象词对形象词,双声叠词对双声叠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我们试看下边几联。

名词相对。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山外斜阳湖外雪,

窗前流水枕前书。   ━杭州西湖联

动词相对

缅怀总理,择朗继遗志,

怒对豺狼,横眉举刀枪。  ━挽周总理联

。  数词相对

    十分春色水双檐影;

    百花莲叶七里香。

    量词相对

    曾经沧海千层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连词相对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等等,不多讲……

 

3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楹联要做到上下联语句结构的对应,这种对应可以从句子和词语两个层面来概括:

一是词语结构指汉语词和短语的结构方式,包括不可拆分的单纯词和可拆分的合成词短语。

二是句子结构,指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的组成方式,汉语句子按结构可分成单句和复句两类,单句是由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4、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节律是指节奏与规律,此处指韵律语言的节奏或节拍。

语流,是指线性的连续话语。

节奏,指的是语言运用中有规律的强弱和长短的现象,是声间大致相等的时间段落组合形成的有规律的起伏。

5、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律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6、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交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对联的形式

1、集联

对联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一般说也是由作者自己创作出来的,此外对联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创作方法这便是“集联”所谓集联,就是摘取前人诗词文章中的词句集成对联,但集联要讲究语言泽成,别出新意。

如:毛泽东诗词

     为有牺牲多壮志,        宜将剩勇追穷寇,

     敢教日月换新天。        不可沽名学霸王。

郭朱若集毛泽东诗

     江山如此多娇,

     风景这边独好。

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对联的意义和作用

    1、对联有政治和社会意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斧头劈开新世界,

镰刀割断川乾坤。

2、对联教育和认识作用

日月两轮天地眼         帝德乾坤大

诗书万卷圣贤心         皇恩哺露深

                                                向阳门弟春长在         有关家国书常读

和善人家庆有         无益身心事莫为

四、对联的欣赏

    1、园林名胜佳话

几乎所有的园林名胜都有对联,这些对联都是反映,赞美,歌颂,名胜的人文景观。

           五百年化身归来       十方福地斯为美

雁峰公园

七二峰从头教起       千古名山不在高

2、艺术美的欣赏

一副好的对联不仅本身就值得欣赏,而且它还可以使你更好地欣赏所题的风景名胜无论是山、林、湖、石、还不错是亭、台、榭、只须三言二语,一句两句,好象画家寥寥几笔,便将客观景物的内存美给勾勒点染出来了,使游人感到意趣横生,回味无穷,更增添了游赏的情趣和兴致。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个“闹和弄”境界全出。

一个“闹”字使人们联想到春意的蓬勃,一个“弄”字使人们联想到花在风中舞动的影子。

再看一副对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收月送来

将静的楼与池同动的云和月结合在一起,云飞月来,化静为动,动静相生,盎然一体,境界幽美而不令人感到空寂,而且但任,“能收”两词化死物为活物,风楼与池写得有情感有动作,整个画面就活了。

3、讽剌与幽默

对联中运用了讽剌和幽默的手法,可以淋漓地喜兴怒骂,可以善意地批评规劝,使人读了之后,有的令你神怡,有的令你捧腹,或如骨鲠在喉,或如芒剌在背。

郭沫若同志十四岁时,进城时见到守门官吏衙对老百姓敲作勒索,挑一担粪便捐一个铜板,激起心中的愤怒,便撰一联。

自古来闻粪有税;

  而今只有屁无捐。                                 

清朝一个官员,在外做官,很刮了一些钱财,后罢官回乡,盖了座园子,他的弟弟看不下去,便在园子成立之日,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造成东倒西歪屋,

           用心贪赃枉法钱。

五、对联的运用

    1、三十六行行行有,(即可以供人欣赏,又可做宣传应用广泛)

   2、自题与馈赠(对联不仅被各行各业所广泛运用,而且人们有时还书写出来,挂在墙壁上,自己欣赏,或者做为座右铭,自我鞭策,有时送给亲朋)。

   3、缅怀先、古、名人

祠堂和墓地,多以缅怀之情歌颂功德。

4、门联、春联挽联及其他

今天给同学们讲述的这些是对对联的基本认识过程,你们若有兴趣,可与我联系。

三、书法艺术欣赏及创作

大家对书法很熟悉,不陌生,但是, 你们所认识的书法艺术认为字写得好,就会书法,其实不然,书法好写字一般写的好,但字写的好并不一定书法的好,它们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不能等同起来,说字写得好,书法就好。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包括笔法和字的结构还有章法,章法和字的结构是主要的,书法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意到笔随,一幅得意之作,更是书写者苦心经营的结果,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笔毫捻转,巧布虚阵,寓景寄情,当你站在这样一幅法不越于理,妙不超乎真的作品面前,真会让你陶醉神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对于懂得鉴赏的人,是有巨大魅力的,欧阳询观索靖碑,李阳冰观大碧落碑数日不能去的故事,都可说是书法欣赏的佳话,书法艺术的追求,临摩和欣赏是不可分割。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书法的欣赏:

一、笔法、字法、墨法、章法

当我们接触到一幅书法作品时,笔法、字法、墨法、章法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把它们归纳为“从实的方面看”。这四者最根本的是笔法,也就是指用毛笔与出字的点画形态,为书文体,  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善,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划,若强弓硬矢,若水灭,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那么,怎样的笔法是好的,怎样又不好呢?从下面来说,用笔要有停蓄,要能蓄而不发,要留得住,各个笔画要有疾徐快慢的节奏,“留不常迟,徐不恒疾”我们从点画可以看出书写者的技艺,从技艺的运用和变化可以看出书写者的功力和性情。就笔法来说,不外方园之分。

2、字法就是指字的形态,字的结构,中国文字是由各种笔画循着一定的结构规范搭配起来的,这个形态大有讲究。

第一,从书法源流来源,甲骨文、金文、大小、隶书、章草、今草,楷书、行书,这些书体的演变主要是结体的演变。

第二,在书写上就其结构而言,每个要有一定的安排要求,我们常使用的偃仰面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以及避就,顶戴,穿插意连等等,尽管有这些普遍承认的法度要求,即要求停匀平稳,却每个人写来都有自己的面貌,风度。

第三,在有法度的基础上,又要能自出新意。所谓“结字无定法”,所谓“结字奇而稳”,也都是这个意思,新意是有法度的,有准则的,而不是无本之木。

第四,结字与用笔既有区别又有联文,既相连属,又相对峙,很明显的道理是,无一字无笔画的运用,而与此同时无一字不在字的结构之中,字的结构体势之美,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笔画体现,而笔画的机抒妙用又需通过字的结构来发挥,所以,结字与用笔说是两回事,却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把它们看成是一回事。

墨趣,用墨如何也是品评的要点,很多传世的名迹在用墨上都是很讲究的,《书谱》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这就是说用墨不单调,也是一种艺术,重要的是要在自然之中见匠心,综观名迹中的枯笔,实际上并不枯。

布点,这是从章法上来品评,一点成一画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从通篇来看,一幅字,也是品评的一个重要方面,章法大体上不外乎几种排列方法,既横直成行,直成行横不论,或星罗棋布等等。

从以上所讲各点可以看到,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这几项要素,从品评的角度来说各有所指,但实际上是紧密相联,相互渗透甚至是互为因果的。

二、形貌与神理,功力与性灵,自然与雕琢。

欣赏品评不能不注意功力问题,规矩既失,神韵无存,我们品评书作,要从功力上来品评,同时还要从性灵的流露与发挥上来品评。

三、格调气息与习气

格调通常指书作的风度,仪态,风格,气息就是指书作的意趣,从这方面来品评自然要求更高一些,这就不仅要求欣赏者本身有相当的艺术修养而且要求有相当的字外功夫。

书法的欣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在欣赏书作时,人们常常会由书作联想到作者创作时的状态,作者的人品,气格和功力等等,书作中并未直接展现的东西,除此而外,还会由书作联想到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情感,从而感受到书法美之所在,实际上,欣赏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但是,倘若我们仅仅具有书法方面的功力和知识,毫无常识修养,孤陋寡闻,困于一隅,囿于某派某家之说,是不可能具有真正欣赏眼光的。

四、联墨台璧是楹联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高境界

    纵观我国的楹联发展史,凡是历代的楹联大家。都是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们都是既能撰联又能书联的高手。如唐代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明代的赵孟頫、解缙、董其昌;清代的王铎、郑板桥、纪晓岚、何绍基、康有为等。他们的撰联水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同样,他们的书法水平也是名冠一时。所以,做为一位楹联家,必须具备撰写联语和书写联文的本领,也就是要做到联墨俱佳,联墨合璧。

楹联界要加强书法修养,书法界要提高文学水平,这是艺术发展的需要。对于楹联界来讲,要处理好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关系、就应当在加强楹联文学修养的前提下,加强对楹联书法的研究。要研究楹联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要研究楹联书法与一般书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要研究楹联书法的规律和特点,要研究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题旨与表现的一致性,要研究楹联书法与楹联文学意境的统一性,要研究楹联书法的风格与审美等等。这都是我们研究楹联书法艺术的重要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