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城市梦

 雪球儿. 2013-10-19
 
 

中国人的城市梦   


魏后凯(1963—)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城市与区域经济专家。公开出版独合著学术专著12部,主编学术著作20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0多篇, 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993年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2013年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人员。所领导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组2010年荣获“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保障城乡居民的平等权益和人口迁徙自由,让广大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离开农村,脱离农业,进入城市从事非农就业和安家落户,享受城市现代文明,过上更加富足幸福的城市生活,实现由农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转变,这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农民尤其是进城农民工不懈追求的梦想。

大量农民向城市迁移,追求美好的城市生活,也是世界各国广大农民的梦想。从1950年到2011年,世界城市人口由7.45亿增加到36.32亿,城市化率由29.4%提高到52.1%。到2011年,较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已达77.7%,其中美国为82.4%,加拿大为80.7%,日本为91.3%,澳大利亚为89.2%,英国为79.6%,法国为85.8%,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欠发达国家为46.5%,至今仍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各国在追求“城市梦”的过程中,也付出了一些惨重的教训,如大量贫民窟涌现,“城市病”流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事件等。

长期以来,进入城市享受更加美好的现代城市生活,一直是中国广大农民追求的梦想。在改革开放之前,受户籍制度等的限制,这种“进城梦”只能通过招工、提干、上学等少数途径实现。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迅速增长。1983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200万人,1989年增加到3000万人,1995年达到7000万人,2002年达到10470万人,到2012年则达到16336万人。加上本地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63亿人。其中,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约2.4亿人。

这些农民工虽然在城镇就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进城梦”,但由于现行体制的限制,他们在政治权利、劳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并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其市民化程度较低,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初步测算,2011年全国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仅有40%左右,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因此,要实现广大进城农民工的“城市梦”,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人的“城市梦”,不单纯是让广大农民进入城市,实现“进城梦”。更重要的是,不仅要让农民“进得来”,而且要让他们“留得住”、“过得好”,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把城市建成和谐幸福的美丽家园,实现更高质量的健康城市化。实现这一“城市梦”,主要有三个标志:一是8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城镇,整体进入高级城市型社会;二是人口自由迁徙,进城农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各项社会福利,不存在歧视;三是人们居住在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实现充分就业,生活富足,和谐幸福,没有贫民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快速推进,全国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亿增加到2012年的7.12亿,城市化率由17.92%提高到52.57%,已经实现了5亿多农民的“进城梦”。再经过30-40年的积极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中国人的“城市梦”,让80%左右的人口居住和生活在生态宜居、充分就业、生活富足、和谐幸福的美丽城镇家园中。这一“城市梦”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人口城市化是实现“城市梦”的重要前提。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还有20年左右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城镇人口约为8.4亿,由此中国将进入中级城市型社会;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8%左右,城镇人口将超过9.5亿,预计在2033年前后,中国将越过城市化率70%的拐点,由此结束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进入到城市化稳定发展的后期阶段;到204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5%左右,城镇人口约为10.3亿,由此中国将进入高级城市型社会;到20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80%,逼近城市化率85%的峰值或饱和度,城市化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表明,在2040-2050年之间,中国将实现80%左右的人口在城镇居住和生活。

城市群是中国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也是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载体。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逐步培育形成世界级、国家级和区域级三级城市群结构体系。其中,世界级城市群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等4个城市群,国家级城市群包括山东半岛、海峡西岸、辽中南、哈长、中原、江淮、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兰州-西宁等10个城市群,区域级城市群包括冀中南、东陇海、太原、呼包鄂、黔中、滇中、宁夏-沿黄、天山北坡、藏中南等9个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地区将集聚中国城镇人口的60%以上,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载体。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实现“城市梦”的核心内容。在2030年前,全国大约有3.9亿农业转移人口需要实现市民化,其中,现有存量约1.9亿人,增量约2亿人。从全国看,力争用15-20年的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实现更高质量的健康城市化目标。到2015年,要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权益,如政治权利、劳动权益、就业培训、义务教育、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到2020年,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全覆盖;到2030年,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全面融入城市,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平等参与民主政治。

美丽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梦”的空间载体。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各地相继启动了美丽城市建设的行动计划,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和谐城市、幸福城市建设也在稳步展开。为切实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国家还开展了新一轮棚户区改造,计划在2013-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这一系列行动计划将为我们建设一个生态宜居、和谐幸福的美丽城市家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