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体温升高至38-39℃、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汗出淋漓、表皮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 原因:轻症中暑 外治: 滴药法----中暑昏迷 材料:生姜5两、韭菜5两。 用法:生姜或韭菜捣烂取汁,滴入鼻内。每侧鼻孔滴入5滴,每15分钟滴1次,直到苏醒为止。 贴药法----头晕、头痛、烦渴多饮 材料:地龙5钱、吴茱萸5钱。 用法:将药材研成末,取适量加水调成糊状,敷在涌泉穴,纱布盖住,以透气胶 带固定,1日换药1次。 刮痧:是以平整的陶瓷汤匙,或是硬币,沾清水刮选定的部位,沿着同一方向刮,刮至潮红,力道过轻则无治疗效果,过重则损伤皮肤,如一刮即见深色,或起水泡,为病重之兆,宜多刮几处,刮的部位为眉心、两太阳穴、颈部上下直刮、脊柱正中和两旁、两肩部、四肢也可以。 注意 1、 简单处理轻症中暑神智清醒者,让他采半坐卧位,饮淡盐水,冷湿毛巾敷拭身体以降温,再按摩四肢来散热。降温需至38℃,若无体温计,可以脉搏次数为准,冷却患者至脉搏数降至110次以下。 2、 炎热季节工作,需注意降温与通风,以及准备清凉饮料来预防暑热。饮食需清淡,不宜浓煎厚味,或是油腻不清爽,重口味会增加脾胃负担,饥饿状态也需避免高温下劳动。 3、 中暑昏迷者,需急速移置阴凉处,但是不可以躺卧在湿冷地,因为湿冷刺激使皮肤血管收缩,出现寒战,体内产热增加,不利于降温和散热。 4、 中暑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痛性痉挛,常发生在剧烈劳动流汗之后,只补充水分而未补充盐分,尤其是氯化钠丧失过多,使随意肌发生痛性痉挛,并不直接与高温有关。 5、 日射病:是因夏季烈日曝晒所致的中暑。因为血管收缩不稳,血液滞留在四肢或内脏,或称为热昏倒,只要移置阴凉通风处,即可自然缓解,小学生开朝会过久而中暑者,当属于此。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5.中医临床的经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