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道理很简单,白天,太阳从早上升起来了以后,再到了西边落下去。太阳走了,月亮就来了;月亮走了之后,太阳又来了。总之,白天黑夜就是这么互相推动着轮转不休。古人的用词很精湛啊!日月相推,就好像太阳推着月亮走,月亮推着太阳走,然后天空中的光明就这样相继而生了。不过,方山易说“日月不能并举”,月亮的光明也是来自于太阳,这是方山易关于光明之象的独到体会。在这个地方,并不是说真的月亮就跟太阳一样明亮,只不过是说明白天和黑夜就是这么一个自然交替的规律而已。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一年四季轮回,就是通过春夏秋冬的递进、寒往暑来的变化形成的。这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现现成成的,我们还有什么好思好虑的呢?我们面对每天的日升月落,面对四季的寒来暑往,只需要静观其变。“万物静观皆自得”嘛,只需要去欣赏它、体验它、随顺它。我们人生有各种顺逆境界,如果我们的心能够从中跳出来,去作为旁观者,静观看我们人生的种种境遇,不管顺境逆境,也是值得我们欣赏的。有一首禅诗写道: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念,只缘无事可思量。 一个高僧每天烧一炷香,然后静坐在那儿,看上去是在禅修。人家问,你是不是在这里静坐禅修、扫除妄念啊?他说不是的,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好思量,天下本无事嘛!我们看孔夫子在这儿说的是一样的:“天下何思何虑?”有什么好思量的呢?一切都是自然的过程。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屈,指的委屈、收敛、收藏,或者说隐藏。信,一般注解是伸展,其实也有守信之意。“往者屈也”,过去了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就没有了,而隐藏起来了,就像一个东西屈成一团,收缩起来你找不到了。“来者信也”,未来对于我们而言,就像是一个本来就存在的东西,渐渐进入你的视野,在你的眼前伸展开来,有一种如约而至的感觉。另外,这个“信”也有蛇信之意,白蛇吐信,它吐出信子是在到处寻找、探寻未知的环境。“屈信相感而利生焉”,一件事情过去了,马上新的事情又来到了,总是给人一屈一伸、一往一来的感觉。我们在生活中的体验是不是如此啊?它跟前面的“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是一个道理。 那么,这一句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利生焉”。这个就是涉及到人的愿望了,人都需要从事物发展变化中认清利害关系。我们想一下,世界上的事情,如果没有屈伸的变化,会不会有利害关系?铁板一块就无利害可言了。正是因为有这种一屈一伸、一往一来的变化,那么聪明人在中间,才找得到“利”,找得到可以利用的东西。世上的利和弊,都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怎样趋利避凶呢?这就是你的智慧的问题了。不管是日往月来也好,寒来暑往也好,往屈来信也好,它在对立变化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势。这个势是往“屈”的方向发展,还是往“伸”的方向发展,你就要学会判断,然后再把这个势把握住。 我们看有些人,你能感觉到他永远都是走在时代的前面,总是比别人要快半拍,总是可以得风气之先。因此,无论做什么他总能得利,总给人棋高一着的感觉。但是有一些人呢?任何事情都晚一拍半拍,总是处于跟风的状态。现在流行说“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房都晚了,都套在其中卖不出去了,这就要受制于人,会吃大亏。即使偶尔没有吃亏,得利也不多,只得到一点人家尾巴上的利。所以,在这个屈伸之势中,就是考验我们智慧的地方。学习易道是要致用的,顺势而为,能屈能伸,就是“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尺蠖大家都看见过,是一种毛虫,之所以叫“尺蠖”这个怪名字,是古人要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一般就张开姆指和食指,就这么一卡、两卡、三卡……这么用手来量。尺蠖行走就是这么一拱一拱的,就像我们用手指测量长度,就是这样一卡一卡,走几下就到了一尺长,所以就是尺蠖。“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它之所以把背拱起来,是为了往前面走,为了伸展。“龙蛇之蛰,以存身也”,龙我们没见过,蛇到了冬天要冬眠,它要蛰伏起来。蛇冬眠是为了保存身体,保存能量,等到惊蛰节一过,春雷一响,眠蛇就纷纷出洞,又充满了令人畏惧的力量。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这以后就是对前面比喻所下的结论。易道的精义必须要“入神”,要进入到我们的精神中来,要在自己的精神当中去体会。只有精义入了神以后,你才能够把这些学问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让它成为我们在社会人事当中的好帮手、好参谋。当然,我们学习易道精义,目的性太强也不好,要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不然,就容易走入实用主义的误区。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利用,就是把“精义入神”之易道精神,在社会生活中运用,为了什么呢?为了安身。所谓安身,实际就是安心,心安则身安。如果我们的心不安,身体横竖你是安不了。按中医的说法,心属火,一个人内心不安,虚火就会上扬,身体也就会随之不安。如果我们的身心都得到了安宁,那么内在的德性,就会一天比一天增长;我们的精神境界就会一天比一天高明。当然,这也不是说有意要去显示崇高的德性,而是通过“精义入神”,通过“利用安身”,自然而然就使自己的德性崇高起来。前面讲了“天下何思何虑”,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不需要我们穷折腾,不需要我们有意东想西想,不需要人为造作,只需要你把心放下来、安下来,就对了。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这里作者就说,超过了前面这些,那我就不晓得还有什么更好的了。也许还有,但“未之或知也”,我就不知道了。 在方山易的原则中,有“易无不可知论”之说。易道,它是不承认有什么不可知的东西的。为什么呢?因为“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道是牢牢把握在当下,把握在现实。过去和未来,实际上都是在现实这个点上显现出来、集中表现出来的,所以,过去也永远是现实,未来也永远是现实。为什么呢?过去的事情,它必然是从现在过去的,有了现在才能过去;未来的事情,也必然是现在的未来,永远不能离开现在谈未来。我在上一节课说话的时候,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当下”、在“现在”说的啊!但是,此时回头去看上一节课讲的话,它已经是过去了。过去了就不存在了嘛,未来还没来,也不存在嘛,所以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永远都是当下一瞬! 方山易之所以推崇“易无不可知论”,就是因为易道、易理的核心,是牢牢把握当下一念的状态,所以彖辞里面经常有某某卦之“时义大矣”一类的赞辞。所谓时义,就是当下的意义、现实意义,比如“解之时义大矣”、“睽之时用大矣”等等。 当然,这里一句“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并是不说易道还有不知道的东西,而是作者自谦,我前面说的那些东西,说到道法自然,就已经说到了极致了,再没有什么说头了。如果你还要想要什么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东西,那么我告诉你,即使有我也不知道了。 下面一句,“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前面说到的这个“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我们的德性一天一天崇高起来、盛大起来,那么,要崇高到什么程度呢?要盛大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穷神知化”。所谓穷神,就是对我们对自己精神的认识,要达到一种极致,达到穷尽其源的地步。禅宗里讲参话头,要把一句话无义味的话参到它的“头”上去,参到这个念头的起处、参到念头最初生起的那个地方去。这个生起一切念头、一切精神内容的地方,就是穷神之所!你能够“穷神”,当然就能够“知化”,那么你的智慧就能够达到一种化境。把这种非常高明、非常精妙的智慧境界彰显在社会人事之中,这就是学易之人的盛德大业,也是学易者最高成就的体现。 上面说了这么多,都是由咸卦九四爻引伸出了这么一大番议论。下面一段“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这里所取的困卦六三爻象就很凶险了。刚才咸卦是感动,是少男少女要和合;但这里讲的就是担枷戴锁,回家看不见老婆了,很凶险啊!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我们看困卦的卦辞:“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被困在那儿了,他还要亨通,这个就很不容易!困而能通的人,一定是了不起人物啊。为什么呢?“贞大人吉,无咎”嘛,是大人君子,处困之时才能够通达吉祥,才能没有过错;如果是小人,那早就被困死了。“有言不信”,虽然你是一个大人君子,但是处困之时,走投无路,就没有谁相信你的话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一个大人君子就要少说话,要安时处顺,对自己的命运无怨无悔。 “《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享,其惟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在彖辞里面就说了,什么是困呢?就是“刚揜也”,揜通掩,就是说阳爻的阳刚之性被掩藏起来了。我们看不管是九二爻也好,九四、九五爻也好,它周围都是被阴爻所包围、所遮掩。“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享”,困卦的下挂是坎卦,坎者险也,所以一般出现了坎卦,都要注意,它就是要翻坎,就会有危险。上卦是兑卦,兑为口、为悦,“险以说”,就好像你遇见很危险的状况,还能够笑一下,脸上还有笑容,就说明还没有险到家,就说明你是“困而不失其所,亨”。你虽处困境,但方寸不乱,说明还有走得通的可能。为什么呢?因为“不失其正位”,你还能够处在正位之上。处困之时,只有大人君子才能不失其正位。如果是个卑鄙小人,不要说处于困境,哪怕是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也会哭爹叫娘,跳楼跳河都有可能。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身处困境之时,正是辨别是否大人君子的最好时候,所以彖辞说“贞大人吉”。大人君子遇见这个困卦之时,也会吉祥。为什么呢?从卦象上面来看,“以刚中也”,不管是下卦的九二爻还是上卦的九五爻,上下卦之中都是阳爻,内外卦都体现出坚定不移的信念。但为什么“有言不信”呢?我们想想,一个人处在孤立无援、四面皆困的时候,如果你还跟人家辩论,还想跟人家讲理,想把人家说通了,那是徒费口舌的,所以是“尚口乃穷”。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困卦上兑下坎,兑为泽,坎为水,水在泽底之下,这个湖泽里已经没水了,所以是“泽无水,困”。在这种情况下,大象辞就给大人君子提出了一个要求:“以致命遂志”,就是要认命,要服从自己的命运,并且要完成、成就就是自己的志向。一个大人君子,无论是处在顺逆境界当中,都能够玉树临风,都能够中流砥柱,那么就是“致命遂志”。历史上这种事情也很多,像文天祥、史可法这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物,都是属于“君子以致命遂志”这一路数的人物。 我们来看《系辞》所引困卦九三爻:“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刚才我们说了“君子以致命遂志”、“贞大人吉”,困卦的精义,主要体现在九二爻上。九二爻以刚为中,有中正之气,虽然被初六和六三所遮掩,但是他能够在中间透出这种刚中之气来。但是,这里所引的六三爻,又可以说是困卦的主爻,因为六三爻最能够体现困卦的特点、最具有代表性。 “困于石”,前卦兑为金,错卦为艮,艮为止、为石,所以前卦中隐伏着艮石,止不能行,故“困于石”。“据于蒺藜”,后卦坎有蒺藜之象,困卦之后卦为坎卦,乃是一个遍地蒺藜之地,处在前有巨石、后有蒺藜这样一种状况,当然就非常危险。“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你想一下,一个人要是真的困在这个石头阵里出不来,同时脚下踩到的全都是铁蒺藜,全都是刺,这个时候你还想要回家,想见到老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是“不见其妻,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困卦六三一动,变成阳爻,那么它的之卦就成了大过卦。我们上一节课讲过,大过为棺椁之卦,是死卦。所以从这个爻变当中,也体现出处困卦六三之时,是为大凶,谁要占到这一爻,差不多是“死猫眼睛定了”,基本没得救了。 《系辞》的作者引出了这一爻出来,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子在这里就曰了:“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意思是一个君子本来是不该被困的,但是却困住了,没有办法,那么君子的名誉就必然要受损。蒺藜之地,本不应该作为你的立足之地,不应该作为你的依靠,但你却去依靠它,把它当作自己的根据地,那你这个身心性命就非常危险了。你的名誉一落千丈,性命也受到了最大的威胁,这个事情就太难办了。名誉一落千丈,那就是没有谁来救你了。如果名誉还在就好办,名气大的人蹲监狱,外面为奔走相救的人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以前俄罗斯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叫索尔仁尼琴,在前苏联时被流放,因为他写了一部《古拉格群岛》,后来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国际上名誉非常之大。当时西方的很多政要名流都给前苏联政府施加压力,最后前苏联被迫无奈,把索尔仁尼琴遣送出国了事。索尔仁尼琴在国外度过了几十年时间。到了前苏联解体,叶利钦上台之后,又把他从国外请回来定居,因为俄罗斯人民认为他是自己民族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称他为“俄罗斯的良心”。去年索尔仁尼琴去世,普京总统还亲自去悼念、献花圈,全世界的文化界都对他进行追悼。 所以,一个人的名誉没有受损,那就好办。如果大家都认为蹲监狱的这个小子是个恶人、坏蛋,那就没有谁来救你了。所以,如果都到了“既辱且危”的地步,那就是“死期将至”,怎么回家看得见老婆呢? 这里对真正的大人君子提了个醒,遇到了困卦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困卦最精辟的立义,就是“困,亨,贞大人吉”。大象辞中进一步说:“君子以致命遂志”,大人君子,只有把心摆得很端正,遇见这种情况,才能够顺从于自己的命运,同时完成自己的志向,那就是亨,就能够走通。至于小人,六三阴爻,有小人之象,如果是六三小人遇困,那当然就死定了。 当年冯老师在监狱里面关了八年,抓进去之前,本光法师就给他打出了一个困卦。只有大人君子,处困之时才能够不失其所,才能把一切顺逆的命运都会变成一种财富。冯老师在监狱里蹲了八年后出来,那个胸量境界就完全不一样,真正可以说在里面闭关修行了八年。这不是开玩笑啊!真正有几个人能够如此?能把这种至难至困的大逆境,转变成陶铸自己精神品质的营养,最后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这是要有何等的至刚至正之气!今天,冯老师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把我们的国学如此发扬光大,有了这么大的成就,可以说也得益于当年那个大困境啊! 通过对这一卦的学习,我们大家要多留意一下,要学会举一反三。《易经》六十四卦当中,凡是看起来不好的卦、不吉利的卦,我们都要仔细,要看一看它的《大象辞》是怎么说的。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易道的精要、是最了不起的地方。 对不利的情况,《大象辞》给你讲的都是君子自处之道。比如说困卦,《大象辞》里面就说“君子以致命遂志”。如果遇到大过卦,刚才我们说了大过是棺椁之卦,是死卦,但是一个大人君子遇见了这个死卦该如何自处呢?《大象辞》就说“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就是要有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大过之时独立于天地之间。再比如遇见蹇卦,蹇者艰难也,是很困难的一个卦,但是蹇卦的《大象辞》说“君子以反身修德”,遇见艰难危险,我们不要想着向外去求什么,而是要反观我们自己的内心、涵养我们的德行,正好通过外界的逆境来锻炼我们的精神品德。还有未济卦,是六十四中最后一卦,火水未济,都接济不上、走不通了,但是《大象辞》说“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既然处在未济不通之时,做事情什么都感觉到接济不上,那么君子就应该谨慎行事,不要乱动,同时要“辨物居方”,要明辨是非、明辨事物,明了自己的所居之处,要在困难的时候站稳脚跟。 上面就是告诫我们,在面对不利的局面时,一个大人君子应该怎么做。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学习以大人君子的气象,来面对人生的顺逆境界。大家下来玩易,平时观象玩辞,不要只看好卦,打一个好卦出来你就笑欢了,打一个不好的卦就垂头丧气、一脸漆黑。这就不得易道精神的要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