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系辞》通讲(三十七)

 凝影叠姿 2013-10-21
 
 我们继续来看下面一段:“天地絪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天地氤氲”,这四个字不用解释,光看字面就感受得到,反正就是天地一片浑浊、迷糊的那么一种氛围。这个“氤”本身是指的麻绳、麻线,“氲”本身是指的棉絮,“天地氤氲”就是天地间阴阳二气绞缠不清,跟一团乱麻、一团软呼呼的棉絮一样,你武功再高,一拳打在棉絮上,着不到力,总之是缠缠绵绵、混混沌沌、朦朦胧胧。但是,就是这种缠缠绵绵、混混沌沌、朦朦胧胧,阴阳二气的绞缠无序的状态,万物才能够“化”,而且“醇”。醇,就是粮食发酵成酒的状态,醇而有香,就是这种感觉。天地是要处在这种阴阳怪气的状态之下,才能成为适宜于万物萌动的外部环境,万千生命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滋养,才能够得以生长。
  
  “天地氤氲”,这个词用得非常之好。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我的老家是在县城,宿舍旁边就有一个酒厂,每天定时就要往外的沟渠里倒酒糟,周围全都是热乎乎的酒糟之气。你说味道好受呢,也不是很好受,但是也不难受,周围那一片地方都是如此,有点说不清的混沌感觉。但是,就在倒酒糟的沟渠下边,什么动物都有,不管是阴暗角落的老鼠,还是八哥、戴胜、麻雀这些飞鸟,各种动物都要跑下来找食。顺着那条沟渠下去,就到了穿城而过的一条河,就在那个沟渠与河的交汇处,钓鱼的人特别多,因为那里的鱼最多,也最好钓。这种“氤氲”的环境状态,的确是一切生命最喜欢萌生的环境。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我以前爱钓鱼,到了河流、堰塘、水库的钓点,首先要观察水情如何。如果是干干净净、清澈见底,那赶快换地方,这里根本没有鱼。如果你看到这个水质有点浑黄,经常还会冒出点浑浊的水泡什么的,那在这个地方下钓,准会有所收获。
  
  自然界要是处在一种单一、纯粹的状态,那它就不适宜多种生物的生存。你看在沙漠地带,单调无比,阳光直射,纯粹是阳气十足,但是没有什么生命;南北极地带,阴气十足,白茫茫一片,除了北极熊、企鹅这些极少数适应了严酷环境的生物以外,其它的生命很少。这些纯阳、纯阴的地方,往往看起来很空旷、很纯净,但就是不适宜生命的孕育,反而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你看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地区,里面的物种之丰富,一棵树长了几十米上百米高,隔几米是一个生物层,隔几米又是另一个生物层,从最底下到最顶上,各种各样的生物赖以生存,可以说是整个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库。你进了热带雨林就会感觉到,整个全都是蒸蒸腾腾、雾气弥漫的一片,总之,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它恰恰才是能够孕育生命的宝库。
  
  我们学佛求道也是这个道理哦,你不要为了图清净,妄想跑到山里面去,往那儿一躲、一坐,以为就可以坐地成佛。不行!这样你修行再好,也充其量是一个自了汉,只解决自己的问题。大乘经典说了,自了汉就是焦芽败种,虽然你种下了一颗成佛的种子,但它是一颗败种,长不出一棵很好的菩提树。所以学佛要学大乘,还是要入世行菩萨道,就像六祖大师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要在烦恼丛生的地方与众生打成一片,就是要跟五浊恶世打成一片,就是要跟六道轮回打成一片。真打成一片了,这时候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佛法的力量,佛法要度众生,也是要在这个烦恼丛生的地方来度。学佛的人经常爱说口头禅,什么烦恼即菩提啦,生死即涅槃啦,诸如此类。什么叫烦恼即菩提?“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这个就是“烦恼即菩提”啊!没有这个烦恼丛生的地方,哪里长得出菩提树来呢?有些人学佛想断烦恼,断烦恼就等于断菩提啊!这个不行的。你想要断生死,断生死就等于断涅槃,你也成不了佛。
  
  在学佛求道这个事情上面,你要发这个勇猛之心,不要有任何畏惧之心,“学佛求道乃大丈夫事业,帝王将相所不能为”,什么叫大丈夫事业?那就是难行能行!别人不行的,大丈夫能行;别人做不到的,大丈夫能做到。这样才是能够真正得道,才能够真正成佛。

  上面扯得远了点,总之,易道本身就是“天地氤氲”,就是在这种阴阳二气的纠缠不清、混混沌沌当中,才使得天地之间万物萌生、滋养,就像谷物化醇发酵一样,这才产生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无比风光的大千世界。 前面讲得很笼统,是笼而统之的“天地氤氲”,下面“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两句就说得很实在、很具体,说到具体的男女之事上面来了。大家都是成年人,男女之事都懂,但这里不光是说男女之事。“男女”只是一个借用,实际上指的是一切生物、一切物种的雄雌、阴阳之间的交媾。“构精”,就是生命的精华相互交流,然后构成新的生命诞生。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都是通过阴阳二气交媾变化而产生的。古人通过对大自然、对各种生命的朴素的观察,发现了一切生命就是这样产生的。
  
  再看下面引用损卦的卦辞:“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这一句放在这里有点怪,让人觉得有点突兀,好像跟前边的“天地氤氲”、跟“男女构精”关系不大。实际上,这个关系还是很紧密的,只不过我们要先体会一下损卦是怎么一回事,才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一般人觉得,打到损卦就不太好、心里不安逸;如果打到损卦的对立面益卦,就觉得很受用。这个我们先不要下结论,先看一下损卦到底是“损”了你什么东西。
  
  先看损卦的卦辞:“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你看还是可以嘛!“有孚”,孚者诚也,真诚不欺还是很好的。“元吉”,意思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个卦还是吉祥的、是好的。“无咎”,虽然是遇见损卦这种状况,看起来不太爽,但你自己是没有什么过错的。“可贞”,处损卦之时,我还是可以行得正、坐得直。“利有攸往”,这种情况下出来做事情,来来往往还可以,有利。“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曷,通何,既然遇见了损卦,东西都损完了,还可以用什么呢?财物都损失完了,那用什么呢?簋,是普通人用的一种最朴素、最平常的盛饭的土钵;享,就是祭祀神灵。“二簋可用享”,即使没有什么好的祭器,只用两个最平常、最普通的土饭钵来敬奉神灵,也是可以的。
  
  上面是对损卦卦辞的一个直译,意思看起来也还是不错的。那么,《彖辞》是怎么解释的呢?《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我们还是一句一句地来理会。损卦,上艮下兑,山泽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你看这个卦象,上九一阳在上,初九、九二在下,有上轻下重之感。这个卦要有所平衡,就要把下卦多出的一阳补充到上面去,所以是“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再看“损而有孚”,损卦第三、四、五爻为阴爻,其卦中虚,有诚孚之象,所以从根本上说,它还是一个“元吉”之卦。虽然出现一个损卦,这是因为天时运转,自然到了一个该损的时节,如果一个人内心诚孚,他还是很吉祥的,没有什么过错,所以结果是“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大家注意,这几句可以说是非常重要。我们以前说过,《易经》里凡出现“时”字,都要多长个心眼,认真对待。这里连用了三个“时”字,说明什么呢?说明对损卦思想之运用,是要看时节因缘,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用的。那么,什么情况下才是损卦起用之时呢?我们一般到庙里去烧香、敬菩萨、敬神明,都是要用最好的东西、最高贵的礼数去敬拜。我们的佛堂里,佛像都要放在最高的位置,敬神的神龛也要摆得比较高,敬神的器皿也都要用最好的,不能把我们平常吃饭的锅碗瓢盆拿去供菩萨。必须要最好的,因为敬神如神在,正常情况下必须要有这个心态。损卦说“二簋可用享”,用两个竹篾编的饭钵,就拿来敬神、敬菩萨,一般情况来说是不行的,所以,这里又补充说“二簋应有时”,就是在“有时”,即特殊情况下才能如此。那么,这个特殊情况是什么呢?就是损卦行运之时。你自己什么都没有了,都损失完了,没有好东西来敬菩萨了,那就可以拿自己吃饭的钵钵来敬菩萨。一穷二白了嘛,只要心意到了,菩萨也不会怪罪你的。这是在“损”的情况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你是个亿万富翁,自己穿金戴银山珍海味,却拿几个馒头香蕉就把菩萨供了,还说“二簋可用享”,那就太抠门、太说不过去了。
  
  这里“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就是要看具体的时候,要与时偕行,不能随便动不动就去损刚益柔,损下益上。“损益盈虚”,这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该损则损,该益则益,该你赚个金银满钵的时候,你就尽力去赚钱盈利,该你出钱出力、开仓放粮救济灾难的时候,你也要大方出手,不能眨一下眼睛。这都是要根据时节因缘而来,损益盈虚要随时应变,这就是“与时偕行”。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变,就是“用享”之心不变。不管你用什么器具、什么供品来敬奉神明,都要内心“有孚”。只有对天道运行心存敬畏,对自然万物心怀诚孚,这样才会“无咎”、“元吉”、“利贞”。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损卦行运之时,“惩忿窒欲”就是我们的必修之课。前面举了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这就是损卦行运之时,“君子以惩忿窒欲”的典范。
  
  这里我们再提醒一下这个“有时”的问题。损卦用时,不是指的平常之时,而是指的非常之时。“损下益上”,按理说一个国家领导人也好,一个单位领导人也好,一个部门领导人也好,你要去“损下益上”,一般情况下是不道德且有违常理的。你一个上级领导,凭什么把下级员工的利益损失了,来维护你上级领导的利益呢?一般情况下是不行的,甚至会引起内乱,引起底层造反。但如果是处在非常时期,那就不得不如此了。
  
  这一阵全球闹金融危机,就是损卦行运之时,你的企业要想生存下去,怎么办?不得不裁员,对不对?现在好多企业裁员,非常时期,不得不损下益上,这是权宜之计,咬咬以图渡过难关。这个时候你不能去损上益下,把董事长裁了,总经理裁了,可不可能?那你这个企业就完蛋,一点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在战争时期更是如此,保卫中央首脑那是重中之重,就跟下棋一样,遇到危险的时候,就必须要走舍车保帅的险棋,不然的话,你就全盘皆输,没有任何起死回生的办法。再比如有人到野外去探险,突然被毒蛇咬了手指头怎么办?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没有急救抗蛇毒的药物,稍微犹豫就可能会丧命。有些果断的人,心一横干脆把手指砍掉,这条小命就保下了。这也是“损下益上”,损掉手指保全性命,没有办法,非常时期要行非常之法。
  
  学易贵在学活,仁义礼智信也并不是死板一块,要“与时偕行”才不会变成一介腐儒。《易经》讲变化,它的基本原则不变,但是这个不变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在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中体现的。永远要记住这个“时”字,“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我们学习损卦,要和益卦的内容互参。在正常情况下,在太平时节,还是应该“损上益下”,这是益卦的特点,后面讲到益卦时我们再细说。
 《系辞》下面引用损卦的六三爻辞:“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三人行,本指下卦三根阳爻,但第三爻变为阴爻,所以说是“损一人”。同时,损下而益上,六三与上九为一阴一阳,相互呼应,即所谓“一人行则得其友”。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得水吃”,一个和尚挑水有点累,两个人抬水正合适,三人在一起,就要挑起内斗,拉一打一了。所以,“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实际上是一个用人原则,不外乎“损一余二”或“得一成二”,这样才好办事。
  
  不管是“余二”也好,“成二”也好,这就跟前面“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联系在一起了。天地为二、男女为二,要生成自然万物,就需要一阴一阳合二为一的过程。如果是“三”,一男一女之间还有第三者插足,那就麻烦了。再比如合伙做生意,两个哥们儿合伙,问题不是很大,反正一个作主,一个作辅;如果是三个哥们儿一起做生意就麻烦,往往有人就要拉一个打一个,就要搞出矛盾来。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其宗旨就是为了达到阴阳平衡,达到合二为一的结果。这就是“言致一也”。我们前面也讲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最终目标还是要得一。所谓“但得一,万事毕”,三人行为什么要损一人?一人行为什么要得其友?都是为了致一也。
  
  再看下面一段,“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这一段就把益卦点出来了。刚才我们学习了损卦,也说要与益卦相互参照、对比,那么,现在就要学习这个益卦。我们按《系辞》的思路,学习益卦之前,还是先看“子曰”。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我们生而为人,首要的问题,是身心先要得安,安其身也就是安其心。《大学》里面讲修学步骤:“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安”是处在中间的枢纽地带。你只有心安了以后,你才能够虑,才能考虑去做事情并有所成就;而前面的“知止”、“定”、“静”,都是为“安”而提出的,目的还是为了心安。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安心,确实非常不容易。我们看《论语》里面,孔夫子的弟子里面,真正做到安心的,还是只有颜回而已。“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那么个恶劣的环境之下,吃了上顿没下顿,住的是贫民窟,其他人都很为他担忧难过,但颜回自己很快乐,这就是心安的一个表现。颜回是“七十二贤人”之首,其实别无长处,就是心安而已。
  
  儒家的全套学问,无非就是“修己治人”四字而已。修己,修养自己的内在道德;治人,就是为民服务,调理社会人伦。你能够心安,那说明你在修己方面,基本已经达标了,剩下的就是去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全部的佛教,也可以用“自度度人”这四个字来概括,你心安了,基本就完成“自度”,按禅宗的说法,可以算是开悟了。二祖找达摩,他求个什么?就是求个安心嘛!为了安心,二祖把自己的手臂都砍下来了。你真的心安了,心安就是开悟,开悟了以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度人,去普度众生。“君子安其身而后动”,你要想做事情建功立业的话,自己修养心性,安养身心,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易其心而后语”,易,就是交易,人与人之间相处,你能不能够交易其心,这是一个关键。我们在座各位与人相处,估计大多数人都交不出心来,或者只能交出一小部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隐私杂念,不愿意别人看到。不能易其心,我们与人交往,跟人说话,效果就要打折扣。孔夫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心怀坦荡,清楚透明,一望无余,那就能够与人交心易心,其语言举止就会很有分量,为人也会很有亲和力。如果怀揣一个戚戚小人的心态,成天小肚鸡肠,尽打的是自私自利的小算盘,生怕别人看破他的心思,这怎么可能交心易心啊!你不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那别人对你也会处处设防,不敢真正相信你、信任你。
  
  “定其交而后求”,我们有求于人时,必须先要有稳定的交情。波师兄要借钱办事求人,首先就会想到刘阿舅、李神仙这些人,因为我们有交情,我们是师兄弟啊!如果没有这个交情,即使是隔壁邻居,也不好办。国家之间更是如此。中国跟美国要建立什么伙伴关系,跟法国又要建立什么伙伴关系,跟俄罗斯又要建立什么伙伴关系……说白了,目的还不是大家有事情的时候好互相帮忙,比如共同处理世界的经济危机,共同处理世界的政治危机,共同处理世界的环境、能源危机,等等。朝鲜出了问题,“六方会谈”要中国来当主持人,来牵这个头,为什么?中国跟朝鲜有传统交情啊!要是美国人来出这个头,人家朝鲜就不跟你玩。“定其交而后求”,不管人际交往也好,团体交往也好,国际交往也好,这个都是不能违背的基本原则。
  
  “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所谓君子修养的全套功夫,就在这三点上。首先是身安,身安即心安,这是你的内在修养、内在证量。接着是易心,你内在的修养要显示出来,拿给大家看,大家才相信你,你才能够普度众生,兼济天下。你由内而外,建立起稳定的社会关系,是为定交。有了这个前提,大家才能够互相帮助,整个世界才会和谐共存。所以,有了这三个方面的功夫,君子的德行修养才算完美。
  
  下面几句是对上面观点的反证。“危以动,则民不与也”,你自己本身都朝不保夕,按四川话说是“霉得起冬瓜灰”,这种情况下你要跟别人一起做事情,人家信不信你?肯定不信,更不会跟着你倒霉。“惧以语,则民不应也”,你自己说话没有底气,或者你用强制性的语言跟人家说话,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响应。“无交而求,则民不与”,没有什么交往,你求人家也没用,除非遇到菩萨发善心。“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如果你三方面都做不好,就没有谁会与你交往,遇到困难时没人帮你,那就很危险了。  “《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里引出了益卦上九爻的爻辞作为证据,来证明上面的“子曰”。我们还是按照惯例,把益卦先作一个全面的分析。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从卦序上看,损卦过后就是益卦,损益互为综卦,内容、说法也正好是相反。但是,面对损益二卦,如果我们处理得好的话,也都是很有利的事情。
  
  看益卦的卦辞:“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这里的“攸往”,可以指上下卦之间、内外卦之间的这种卦气的交流。损卦是阳气由下到上,益卦是阳气由上到下,流动很通顺,于人很有利,大江大河也能平安渡过。
  
  我们来看《彖辞》:“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所谓的益,就是损上益下,就是损减上面以补益下面,比如一个领导人能够把自己的利益分给大家,那当然老百姓就很高兴了。“说”通悦;民说,就是老百姓很高兴;无疆,那就是无边无际,老百姓高兴得没边没沿。其实,“损上益下”最终也会益上,尤其在太平时节,领导者能够把自己的利益给老百姓均沾,那么你的地位肯定就会更稳固,这个社会更安定,你就能够长治久安。所以,这个“损上益下”实际上是上下双赢,当然最重要的是“民说无疆”,老百姓高兴最好。“自上下下,其道大光”,这些语言用得很积极,气宇轩昂。就卦象而言,“自上下下”,就是指九五阳爻有向下与六二相呼应的趋势,以此调节全卦的阴阳平衡,这样益卦之“道”就会大放光明。
  
  “利有攸往,中正有庆”,我们看,为什么损卦和益卦的卦辞中都有个“利”字?就是因为“中正”,中间都是连续三根阴爻。损卦中说“有孚”,中孚卦中间两根阴爻,也是虚心诚孚之意,心空有孚才会有利。如果中间都是满满的,那心就被堵死了,就会不利。这是我们判断卦象的一个基本经验。“中正有庆”,中正即心中诚孚,自然吉祥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涉大川,就是过大河,过大河而很有利,是因为“木道乃行”。益卦的下卦为震,为东方之卦,震为雷、为动、为木。震卦行运的时候,春雷一响,草木就开始生长,所以是“木道乃行”。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益卦是下震上巽,震一动是为下卦,巽风而入是为上卦。整个益卦给人的感觉,就是下卦一震一动,马上就顺风而入,给人日进一日、不断向上的积极动态。“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天施,乾为天,上卦之乾施一阳入于下卦之坤中,故上卦因乾施而变为巽;地生,坤为地,下卦坤地因得乾施一阳,初爻变而为震卦。天施地生,就是损上益下,为此,自然万物都得以均沾的这种天施地生的利益,所以是“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损益二卦之中,都有“与时偕行”这样的提示,所以与时俱进、随时而变是一个基本原则。我们学习《易经》,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些句子,要反复体会,尤其是在遇到具体的事情,走不通时就要求变,变通之后,日久则弊生,老毛病又会重现,在穷途末路之时又要再一次求其变通。损益之道就是这样一种不断“与时偕行”的轮回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