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代人吃饭的零碎规矩

 逸心茶舍 2013-10-22

饮食活动本身由于参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个体持征,各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习惯但是,饮食活动又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或在某一社会团体内,所以还得用社会认可的礼仪来约束每一个人,使各个个体的人的行为都纳入到正轨之中。   

进食礼仪,按《礼记·曲礼》所述,周代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下面就是具体的规矩:    

(1)进食时入坐的位置很有讲究,汉代以前无椅凳,席地而坐。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    

(2)宴饮开始,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3)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谢,等主人寒喧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4)进之前,等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古人为了表示不忘本,每食之先必从盘碗中拨出品少许,放在案上,以报答发明饮食的先人,是谓之“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如果在自己家里吃上一餐的饭,或是吃晚辈准备的饮食,就不必行祭。    

(5)享用主人准备的美味佳,虽然都摆在面前,而客人却不可随便取用,须得“三饭”之后,主人才指点肉食让客人享用,还要告知所食肉物的名称,细品味。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实际上主要品还没享用何得而饱这一条实为虚礼。    

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如果主人进食毕,客人不能用酒浆荡口,否则便是不恭。    

(6)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用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其他文献还说,如果用餐的是本家人,或是同事聚会,没有主宾之分,可由一人统一收拾食案。如果是较隆重的席,这种撤食案的事不能让妇女承担,她们力不胜劳,可以推出年轻点的人来干。

进食时无论主宾,对于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吃饭食肉,都规定有一系列的准则。这些则有近20条之多    

(7)同别人一起进食,你不能只顾自己吃得饱饱的。    

(8)吃饭时不能直接用手,食饭本来一般用匙。

(9)吃饭时不可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10)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11)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12)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    

(13)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同时又会使主人作出是否肉不够吃的判断,致使客人还要骨头致饱;此外得满嘴流油而且可憎可笑。

(14)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否则别人会觉得不干净无法再吃下去。

(15)客人自己不要骨头也不要把骨头扔给狗去啃,会觉得你看不起他筹措的饮食,以为只配狗食而已。

(16)不要喜欢吃某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17)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18)吃黍饭不要用筷子,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菜的,不能混用。

(19)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直饮即可。    

(20)饮用肉羹,不可过快。    

(21)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22)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

(23)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咸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客人如果直接喝调味酱,主人便会觉得酱一定没做好,味太淡了。    

(24)带汤水的烧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帮忙    

(25)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细嚼慢咽。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26)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

这些有关食礼的规定,不可不具体。这样的细微之处,都划出了明确的是非界限,可见古人对此之重视了。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古代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