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政书

 悟道参禅学习 2013-10-22

清代政书

 

    政书体,也称典制体,是传统史书编撰体例的发展,是纪传体史书中“志”的扩大。政书体的典籍------政书的内容即以典章制度为中心,是对政府各部门规章制度本身的记录,涉及各项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它的实行情况,比较集中地提供了社会政治、经济资料,是重要类型的史籍。最初的政书即是对历代典制的汇考,后来又出现了断代体政书,称为“会要”或“会典”。会典以记述官署机构为主,与通史体政书以典制为中心又有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古代政书的两大系统。

    在中国古代,以“政书”为名将图书加以分类始于明代,钱溥所撰《秘阁图书》中分有政书一类。到了清代,政书成为比此前任何时期都发展的一种载籍,其中提供的资料异常丰富。于是清代中叶编辑《四库全书》时,将记载“国政朝章六官所职考”的图书辟出史部政书类,称之为“政书”。《四库全书总目》又依据书籍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把政书分为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六小类。

    清代通制类的政书主要有乾隆朝修的《清朝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和民国初年完成的《清朝续文献通考》,五次撰写的《清会典》。“清三通”成书后,由开英武殿修书处刊刻,后有光绪二十二年浙江书局刊本,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商务印书馆将“前三通”、 “续三通”、 “清三通”和《清朝续文献通考》合印成“十通”,并附有二种索引:一为检字索引,将十通所载的制度名物、篇章节目,几成立一名词,或可特立为一条目,指出它初见之处,论列最详细的地方,或者它的兴废沿革为参考者必须检到的地方;二为十通分类详细目录索引。《清朝续文献通考》,乃刘锦藻为续修《清朝文献通考》写成。记事起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终于宣统三年(1911)。《清会典》分别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及光绪年曾五次纂修。康熙、雍正两部会典,把具体实行的事例附载于法典条下,至乾隆下命撰写会典时,要求把法典与事例分开,于是在会典之处,另外撰成乾隆《大清会典则例》,180卷。嘉庆中修会典,将乾隆的 “则例”更名为“事例”,成920卷,又别立“图说”132卷。光绪间写会典时,遵从嘉庆之例成事例1220卷,图270卷。事例按照会典纲目,依年系事,说明某一机构在不同时间的状况,比较集中地反映政治制度的嬗变。会典、事例、图说三者互相补充,会典为纲,事例、图丰富其内容,形成“会典”这类政书的完整体裁。

    清代军政类政书主要记述清代军事机构、清代军队的建置、军事行政、武器装备、军马供给以及保甲制度、八旗制度等。如梁章钜的《枢垣记略》即是一部关于军机处的专书,记叙了有关军机处的上谕,军机大臣的除授,军机处的规制,历任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名单,清人关于军机处的诗文,以及有关军机处及其人员的轶事。嘉庆年修成的《中枢政考》72卷、道光朝续成的《中枢政考续纂》4卷记载了武职官员的品级、补放与铨选,官员相见礼仪与服制,俸饷、漕运、营伍、官员考核、巡警、牧马、驿递等方面的规定。清代较重要的军政类书籍还有:《八旗通志初集》250卷、《八旗通志》354卷、《八旗则例》12卷、《绿营则例》16卷、《军器则例》24卷、蔡方炳《马政志》1卷、徐栋《保甲书》4卷、张大昌《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希元、恩泽等著《荆州驻防八旗志》16卷、首1卷、长善《驻粤八旗志》24卷、锡珍《八旗驻防考》4卷等。

    清代法律类的政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法律、法令条例,是据以实行法令的文献。二是解释律例的专著,包括案例的汇集。有代表性的此类文献有雍正朝告竣的《大清律集解附例》30卷,图1卷、总类6卷、宣统年完成的《大清刑律》上、下两篇、成于康熙乾隆时两朝的《督捕则例》、集数位撰者改订补续成果的《大清律例增修统纂集成》40卷、《大清律例按语》104卷、《驳案汇编》41卷、薛允升《读例存疑》54卷、沈辛田的《名法指掌》等。

    清代财政类文献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如土地制度、田赋丁役、蠲免钱粮、漕粮和漕运、铸币与钱法、盐政、关税、救荒、对外贸易等。此类文献中影响较大的有作为户部钱粮成例案件汇编的《户部则例》、作为全国收支汇总的《赋役全书》、关于清政府蠲免钱粮专书《孚惠全书》、汇载漕政各项事宜,反映清代漕运制度和历史的《户部漕运全书》、关于清代盐政的资料《两淮盐法志》、《长芦盐法志》、《河东盐法志备览》等、提供河道税关与海处贸易资料的《续纂淮关税志》、《粤海关志》等、其它还有戴曼卿的《荒政举要》、汪志伊的《荒政辑要》、王庆云的《石渠余记》等。

    清代的礼乐制度包含许多方面:各种祭祀、巡幸、圣寿、宫内、避讳、文庙、赐谥、爵秩等制度。记载它们的文字有:《大清通礼》50卷、《续纂大清通礼》54卷、《皇朝礼仪图式》28卷、《礼部则例》数种、《国朝宫史》36卷、《国朝宫史续编》100卷、《南巡盛典》120卷、《万寿盛典》120卷、《皇朝谥法考》5卷、《吾学录初编》24卷等。

    清朝政府对科举、官员任免考核作了许多规定,并据以执行,把这些规则汇辑起来,就成了专书。清代这类政书有:成于雍正年改订于乾隆年间的《吏部则例》66卷、嘉庆十年(1805)敕修的《吏部铨选则例》17卷、成于道光十年的(1830)的《吏部处分则例》、《验封司则例》和《稽勋司则例》、有关科举的《学政全书》80卷,《钦颁磨勘简明条例》2卷、《科场条例》60卷,《奏定学堂章程》等、有关地方官制与吏治的《钦定训饬州县规条》与《吏治学古编》。

    奏议诏令因其所涉内容及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因而也被视为是政书类文献。这类文献大致有两种:皇帝诏书与臣工奏议,如雍正谕旨的辑录《上谕内阁》、《上谕八旗》、《朱批谕旨》、《圣谕条例》、《圣谕广训》由史官负责整理的内外臣工奏疏《皇清奏议》及个人奏议的单刻本。


          

相关信息:

 

1、通史体政书—— “十通

 

        所谓“十通”是指十部汇考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体政书。“三通典”、“三通志”、“四文献通考”称为“十通”:通典、续通典、清朝通典、通志、续通志、清朝通志、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具体情况如下:

        《通典》二百卷,杜佑撰,记述时间起于上古止于唐天宝之末;《续通典》一百五十卷,清乾隆年间官修,记述时间自唐肃宗至明季;《清朝通典》一百卷,清乾隆年间官修,记述时间自初至乾隆年间。以上三书内容均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

        《通志》二百卷,为郑樵所撰,全书内容分为《本纪》、《世家》、《年谱》、《列传》及《二十略》,《二十略》部份记述起自上古,止于唐代。其它部份的记述时间自三皇而至隋。《续通志》二百卷,清乾隆年间官修,所记《二十略》自五代至明季,纪传部份自唐初到元末。

        《清朝通志》一百二十六卷,记述时间自清初至乾隆。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马端临撰,以二十四考记述上古至宋宁宗的典制。《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卷,清乾隆年间官修,记述时间自宋宁宗至明庄烈帝。《清朝文献通考》三百卷,清乾隆年间官修,记述时间自清初至乾隆年间。《清朝续文献通考》,四百卷,为刘锦藻所撰,记述时间自清初至乾隆五十一年,所记内容分在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之外新增外交、邮传、实业、宪政、四考等。

        “三通典”、“三通志”、“四通考”合成为“十通“。需查检“十通”的内容,可结合使用<<十通索引>> 。该索引分为<<篇目主题索引>><<分类索引>>两部分,<<篇目主题索引>>将十部政书中的所有篇目和这些篇目内涉及到的名物制度、篇章节目作为条目。凡是能够独立成为一个名词的,都列为一个条目,按条目首字的四角号码编排,注明有关资料的出处。这些条目,实际上是“十通”的篇目主题词。例如,查考“古代谥法”制度方面的史料,可以用“谥法”为主题词。“十通”合订本是以“三通典”、“三通志”、“四通考”分别连续编码的,索引标注的页码须查对卷首所附<<十通一览表>><<分类索引>>又分为三编:(1)通典部;(2)通志部;(3)通考部。实际上是将比较简单的门类进一步细分,使之更加具体。通过<<分类目录>>,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十通”的每一门类的详细子目。

 

2、有关清代政书的工具书

        马奉琛《清代行政制度参考书目》,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季刊》第五卷第三、四期,有抽印单行本。全书的主要参考资料为北京大学、北平图书馆、清华大学三图书馆所藏有关书籍五百种,共分为六类,即总类、中央行政、地方行政、特殊行政、清末之行政改革、杂著,每大类又分若干子目。作者对每一部著作写出简单介绍,包括卷数、著者、版本,收藏单位及书号,内容提要。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1980年中华书局印行。以官职为经,官员为纬制成图表,以清代历朝实录和《宣统政纪》为资料,制作了四十九种年表及若干附录,并对其中的变化予以文字说明,反映了清代官制及其变化,是一部关于职官制度的工具书。

        章伯锋《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中华书局1965年印行。它包括将军都统年表、副都统年表,参赞办事大臣年表、盛京五部侍郎年表,制表时间断限是嘉庆元(1796)至宣统三年(1911),所以它仅反映嘉庆以后的情况,不过它以都统年表为主,可补《清代职官年表》的不足。

 

3、政书研究

        杜素琼《略论政书的功用》,《四川图书馆学报》1995年第6

        时永乐《论政书的文献学价值》,《辞书研究》2000年第5

        刘子荣《我国古代的政书--------“三通》,《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年第3

 

4、奏议类政书的刊印与整理

《洪经略奏对笔记》洪承畴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571968

《政书集成》第十辑,陈生玺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

《政书集成》第八辑,陈生玺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政书集成》第三辑,陈生玺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林文忠公政书》三集,林则徐撰,[出版地不详],民国5年(1936

《宾州府政书》李澍恩编著,宾县史志办公室1984.8

《丁中丞日昌政书》,《藩吴公牍》十五卷,丁日昌著,温廷敬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

《樊山政书》樊增祥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开县李书政书》八卷,李宗羲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卞制军颂臣政书》卞宝弟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退耕堂政书》五十五卷,徐世昌撰,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本

《于清端政书》八卷,于成龙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丁中丞日昌政书》、《抚闽奏稿》四卷,丁日昌著,温廷敬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

《丁中丞日昌政书》、《淮鹾摘要》三卷、《公牍》一卷,丁日昌著,温廷敬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

《丁中丞日昌政书》、《抚吴奏稿》六卷,丁日昌著,温廷敬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

《三贤政书》吴元炳编辑,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6

《于清端公成龙政书》,卷一~卷八,外集、续集,于成龙著,蔡芳炳,诸匡鼎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

《期不负斋政书》周家楣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开县李尚书宗羲政书》方宗诚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开县李书政书》八卷,李宗羲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林文忠公政书》三七卷,林则徐著,上海国学整理社1936

《六安涂朗轩尚书政书》五卷,涂宗瀛撰,涂启先编辑,芜湖江东印书馆民国9

《吉林公署政书》第一期,朱家宝等编,官书刊印局清光绪34年(1908

《政书通辑》清光绪33年(1907

《云贵奏稿》十卷,林则徐撰,石印本,天津文德堂清光绪4年(1898

《江苏奏稿》八卷,林则徐撰,石印本,天津文德堂清光绪4年(1898

《陕甘奏稿》一卷,林则徐撰,石印本,天津文德堂清光绪4年(1898

《林文忠公政书》林则徐撰,石印本,天津文德堂清光绪4年(1898

《林文忠公政书》丙集,林则徐撰,石印本,天津文德堂清光绪4年(1898

《政书蒐遗》林则徐撰,石印本,天津文德堂清光绪4年(1898

《两广奏稿》四卷,林则徐撰,石印本,天津文德堂清光绪4年(1898

《使粤奏稿》八卷,林则徐撰,石印本,天津文德堂清光绪4年(1898

《湖广奏稿》五卷,林则徐撰,石印本,天津文德堂清光绪4年(1898

《林文忠公政书》甲集,林则徐撰,石印本,天津文德堂清光绪4年(1898

《林文忠公政书》二卷,林则徐撰,汪瑔辑,随山馆清光绪9年(1883

《四家奏议合钞》八卷,卷首一卷,汪瑔辑,刻本,随山馆,清光绪9年(1883)(其中包括《林文忠公政书》二卷、《骆文忠公奏议》二卷、《胡文忠公遗集》二卷、《曾文正公奏议》二卷)

《沈文肃公政书》七卷,卷首一卷,沈葆桢撰,吴门节署,清光绪6年(1880

《期不负斋政书》,秦绶章编,清光绪间

《西陂类稿》三卷,宋荦撰,吴元炳编,清光绪间

《汤子遗书》四卷,卷首一卷,汤斌撰,吴元炳编,清光绪间

《涂朗轩尚书政书》六卷,涂宗瀛撰,清光绪年间

《三贤政书》三种,吴元炳编,清光绪间(包括《汤子遗书》四卷,卷首一卷、汤斌撰《西陂类稿》三卷,宋荦撰、《正谊堂集》五卷、年谱二卷,张伯行撰)

《于清端公政书》八卷,首编一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于成龙撰,蔡方炳,诸匡鼎编,清康熙间初刻,清乾隆26年(1761)增刻

《皇清奏议》六十八卷,续编四卷,琴川居士辑,旅顺库籍整理处,民国25年(1936

《滇黔奏稿录要》不分卷,裴宗锡撰,抄本

《顺治录疏》不分卷,抄本

《廉琴舫侍郎奏稿》不分卷,廉兆纶撰,抄本

《毕秋帆奏稿》不分卷,毕沅撰,抄本

《陕甘总督奏稿》不分卷,布彦泰、林则徐撰,抄本

《陈辉祖奏稿》不分卷,陈辉祖撰,抄本

《查办盐务河工海塘奏稿(道光)》不分卷,敬征等撰,抄本

《江春霖御史奏稿简注》卢金城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曾国藩全集》第1012《奏稿》曾国藩著,温林编,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程德全守江奏稿》李兴盛,马秀娟主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李鸿章全集》第五册《奏稿》光绪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李守亭主编,侯云龙,张丽红编,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李鸿章全集》第一册《奏稿》同治元年四月十八日--同治七年五月十五日栾兆鹏主编,闫立嘉等编,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李鸿章全集》第三册《奏稿》光绪三年八月初八日~光绪十年正月二十九日杨嘉敏主编,王舒羽编,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李鸿章全集》第二册《奏稿》同治七年七月十五日~光绪七年七月十四日唐小轩主编,黄岚,田丽梅编,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李鸿章全集》第四册《奏稿》光绪七年正月二十九日~光绪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周殿龙,孙素云主编,王桂波,马宁编,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曾文正公奏稿》三十卷,曾国藩撰,长沙湖南图书馆,1998

《曾国藩全集》13《奏稿》,曾国藩著,李翰章编纂,李鸿章校勘,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

《左宗棠全集》第3《奏稿》,左宗棠著,梁小进校点,长沙岳麓书社1989,1996重印

《赵佑奏稿》不分卷,赵佑撰,武汉湖北省图书馆1996

《左宗棠全集》第7《奏稿》,左宗棠著,罗文华校点,长沙岳麓书社1996

《曾国藩全集》第23457912《奏稿》,曾国藩著,长沙岳麓书社1987-1994年版,1995年重印

《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二十卷,允禵撰,吴丰培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

《都兴阿奏稿》不分卷,都兴阿撰,南京图书馆

《河南守城保案奏稿》一卷,黄赞汤撰,南京图书馆

《吕海寰奏稿》吕海寰撰,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

《丛书集成续编》其中收有《经略洪承畴奏对笔记》洪承畴撰,《入告编》张维赤撰,《乾清门奏对记》汤斌著、《杭城治火议》毛奇龄撰,《晚闻斋稿待焚录》窦垿撰,《陆文节公奏议》陆建瀛撰,《寸草庐奏稿》张嘉禄著,《曹恭悫公賸稿》曹毓瑛撰,《徐给谏賸稿》徐士佳撰,《吴给谏賸稿》吴鸿甲撰,《山公启事》叶德辉辑,《周礼政要》孙诒让著,《丰川杂著》三卷王心敬撰,《牧令书抄》徐栋辑,《流芳亭记》不著人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左文襄公奏牍》左宗棠著,台北大通书局1987

《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吴赞诚著,台北大通书局1987

《杨勇悫公奏议》杨岳斌著,台北大通书局1987

《刘襄勤公奏稿》十六卷,刘锦棠,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萨迎阿新疆奏稿》吴丰培辑,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藏

《奕山新疆奏稿》二卷,奕山撰,吴丰培辑,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藏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五卷,马亮,广福撰,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藏

《豫师青海奏稿》吴丰培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

《松筠新疆奏稿》松筠撰,吴丰培辑,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

《东溟奏稿》姚莹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

《联豫驻臧奏稿》吴丰培主编,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

《陕甘总督任内奏稿》富呢扬阿撰,抄本

《毛尚书鸿宾奏稿》毛承霖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刘中丞芝田奏稿》刘瑞芬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陶模新疆奏稿》陶模撰,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0

《岑襄勤公奏稿》三十卷,岑毓英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端忠敏公奏稿》十六卷,端方撰,民国间

《藏瞻奏稿》三卷,鹿传霖等撰,民国间

《张文襄公奏稿》五十卷,卷首一卷,张之洞撰,许同莘编辑

《张文襄公谢折》张之洞撰,许同莘编辑,民国间

《陈侍御奏稿》四卷,陈善同撰,河南商务印刷所,民国间

《张文襄公函稿》六卷,续编一卷,张之洞撰,许同莘编辑,民国间

《张文襄公电稿》六十六卷,张之洞撰,许同莘编辑,民国间

《闽县林侍郎绍年奏稿》林葆恒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毛尚书奏稿》十六卷,孙葆田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刘武慎公长佑遗书(奏稿)》龙继栋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张文毅公芾奏稿》张修府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林文直公奏稿》林绍年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谭文勤公奏稿》谭钟麟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望岩堂奏稿》陈璧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周悫慎公奏稿》五卷,《电稿》一卷,周馥撰,民国十一年孟春秋浦周氏校刻

《檗盦奏稿》温肃撰,广州中华民记印务局,民国36年(1947

《寸草庐奏稿》二卷,张嘉禄撰,张寿镛辑,民国29年(1940)刻本

《四明丛书》第七集,其中收有二十五种文稿,共一百五十卷,(包括《季仙先生遗稿》一卷,《补遗》一卷,徐时榕撰;《寸草庐奏稿》二卷,张嘉禄撰;《小谟觞馆文集注》四卷,彭兆荪撰,张嘉禄注;《鹤巢文存》四卷,《诗》一卷,忻江明撰等),张寿镛辑,四明张寿镛约园,民国29年(1940)刊

《散木居奏稿》二十五卷,瑞洵撰,铃木吉武餐菊轩,民国28年(1939

《杨漪春侍御奏稿》一卷,杨深秀撰,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1937

《邱给谏奏议遗稿》二卷《附录》一卷,邱煌撰,商务印刷所,民国13年(1924

《戊戌奏稿》一卷,康有为撰,清宣统3年(1911

《谭文勤公奏稿》二十卷,卷首一卷,谭钟麟撰,清宣统3年(1911)刻本

《乐真斋奏稿》,联豫撰,清宣统间

《马主政其昶奏稿》马其昶撰,清宣统间京师京华印书局

《归化奏议》三多撰,清宣统间抄本

《陈侍郎奏稿》八卷,陈士杰撰,清光绪32年(1906)衡阳刻本

《许景澄奏稿刻石》许景澄撰,北京市东城区外交部街, 清光绪261900

《进修堂奏稿》二卷,白恩佑撰,清光绪23年(1897)津门刻本

《丁文诚公奏稿》二十六卷,卷首一卷,丁宝桢撰,陈夔龙编辑,清光绪22年(1886年)成都南海罗氏刻本。

《刘中丞奏稿》八卷,刘崐撰,清光绪21年(1895)上海刻本

《骆文忠公奏稿》十卷,骆秉章撰,清光绪17年(1891)刻本

《彭刚直公奏稿》八卷,彭玉麟撰,光绪17年(1891)吴下清刻本

《唐中丞奏稿》一卷,唐训方撰,清光绪17年(1891)刻本

《张大司马奏稿》四卷,张亮基撰,清光绪17年(1891)刻本

《兵部奏稿》清末

《程督院奏酌筹台湾善后事宜各条款奏稿》程祖洛撰,清光绪间抄本

《高给谏奏稿》高枬撰,清光绪间清翰堂刻本

《奎俊奏稿》奎俊撰,清光绪间抄本

《粤东葺胜记》徐琪撰,清光绪间

《许玨奏稿》许玨撰,清光绪间刻本

《许振祎督河奏稿》许振祎撰,清光绪间抄本

《川藏奏稿》二卷,有泰撰,清光绪间抄本

《南洋大臣张之洞台湾巡抚唐景嵩会同奏稿》张之洞撰,清光绪间刻本

《张之洞力争和议奏稿》张之洞撰,清光绪间刻本

《柏岩奏稿》二卷,赵炳麟撰,清光绪至宣统间抄本

《户部陕西司会议奏稿》四卷,钟英等校勘,清光绪间铅印本

《李鸿章咨呈》,李鸿章撰,清光绪间抄本

《清宪政编查馆奏稿汇订》宪政编查馆撰,清光绪间稿本

《正阳门楼工程奏稿》袁世凯、陈璧撰,清光绪间铅印本

《请将台湾议款宣示奏稿》,清光绪间抄本

《户部山西司奏稿辑要》八卷,卷首一卷,附《户部山西司会议奏稿辑要》一卷,卷首一卷,户部山西司辑,清光绪间铅印本

《清内阁政务处奏稿汇订》内阁政务处撰,清光绪间稿本

《户部陕西司丙戌年奏稿》四卷,卷首一卷,户部陕西司编,清光绪间铅印本

《杭嘉湖三府减漕记略》一卷《奏稿》一卷,戴槃撰,清同治7年(1868)刻本

《李秀成供》,清同治间刻本

《轮船奏稿》,清同治间刻本

《荥工案牍》苏[?]等撰,清同治间抄本

《奏稿选钞》陈庆镛等撰,清末至民国初抄本

《道光朝奏稿》黄文煜等撰,清末抄本

《雪荫堂奏稿》麟庆撰,抄本,抄年不详

《清臣奏稿》,清末 

《保奖奏稿》抄本,抄年不详

《蒋给谏奏稿》一卷,蒋云宽撰,清道光间刻本

《祥工奏稿》,清道光间抄本

《祥工引河汇稿》,《祥工奏销》,《祥工奏稿》,清道光间抄本

《各省原奏簿》,清道光元年(1821)抄本

《抚直奏稿》不分卷,于成龙撰,清康熙26[1687]刻本

《陆耀奏稿》陆耀撰,清抄本

《祁寯藻奏稿》祁寯藻撰,清抄本

《沈文肃船工奏稿》沈葆桢撰,清抄本

《钦差大臣胜保奏稿》一卷,胜保撰,清抄本

《咸同奏稿》王茂荫等撰,清抄本

《〓斋奏稿》不分卷,翁同书撰,稿本

《廷寄奏稿》英和撰,清抄本

《清季奏稿》袁权等撰,清抄本

《同治政务奏稿》佚名编,清抄本

《光绪年奏稿》佚名编,清抄本

《浙闽总督先文敏公奏稿》稿本

《河工奏稿》抄本

《王燕庭奏稿》王庆云撰,抄本

陈胜粼、廖伟章、王化三编《林则徐奏稿?公牍?日记补编》,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岑毓英撰《岑襄勤公奏稿》,清末民初史料丛书第46种,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1969)据光绪23年刻本影印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主编《锡良遗稿?奏稿》,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瑞洵撰《散木居奏稿》,见王有立主编《中华文史丛书》第34,台北华文书局1969年据餐菊轩铅印本影印

张亮基辑《张大司马奏稿》,王有立主编《中华文史丛书》第66,台北华文书局1969年据扬州古旧书局本影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