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应试对策

 龙溪舟子 2013-10-23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共有30分,占总分的20%。这类题目做得如何,直接关系高考的成败。因而对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特点作些分析,进而提出应试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高考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够阅读一般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三类文章在ⅰ卷、ⅱ卷中的安排有显著的特点,2001年以前,第ⅰ卷选文一般都是科技类文章,从2001年开始,选用社会科学类文章。第ⅱ卷1999年以前是以社科类文章为主,1999年开始为文学作品。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语料选用的情况看,已形成ⅰ卷科技类、社科类轮考,ⅱ卷考文学作品的格局。这种语料选择上互补的特点,体现了对学生阅读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也体现了高考命题“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命题指导思想。

现代文阅读考什么语料选择仅是一个前提,最重要的当是考点的定位。高考现代文阅读,不考死记硬背的知识、概念,而是考阅读的能力,对此《考试说明》有明确的要求,命题人也有过明确集中的阐述。他们认为阅读“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性语言信息;再进一步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高考命题的理论与实践》)。从近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看,这三点一直是命题的落脚点,也是命题最突出的特点所在。

应试的对策

1.加强整体阅读,提高对文章整体阅读的能力

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料。这种把握应根据不同文体提出不同的要求。

阅读科技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阅读社科文,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色等。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之所以强调整体阅读、整体把握,是因为学生接受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明显部分:前者为认识问题,即认识、了解把握语料;后者为解决问题,即借助认识把握、解决具体问题。没有前者,或前者做得不够好,认识理解不到位,后者对具体题目的解答也难以准确到位。所以说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答好现代文阅读题,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2.掌握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对每个部分做具体的阐释;综合,也就是概括,就是再现各部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分析、综合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考生做语文试卷中多数题目(个别识记题目除外)都要使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只不过因题目不同,有时侧重于分析,有时侧重于综合,有时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孰重孰轻,难分彼此。

如例二,理解“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一句在文中的意思。先要确定本句在文中的位置,从结构上认识该句是本段的收束句,起对上文进行综合概括的作用;其次,认识该句使用比较修辞的特点;再次,从行文中读到的人与动物的区别,这些工作都是分析,将这些分析归结在一起经过合理的推断,得出该句的含义是“人是有感情、有隐秘需求、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这个过程则是综合。

一般地说,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认识,对信息的筛选,多用分析的方法;而对信息的提取,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把握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则需综合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因卷ⅰ、卷ⅱ的命题形式不同,对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角度亦有区别。在卷ⅰ中“分析、综合”多数情况下是作为“方法”“手段”使用的,如何分析综合,则在卷面中没有表现。在卷ⅱ中“分析、综合”虽在多数情况下仍是以“方法”的面貌出现,但随着鉴赏内容的加强,有时“分析”不单是“手段”“方法”,而是作为“目的”出现在考题中。如2001年春季高考题,第23题要求对父亲的形象作简要分析,这类题目虽然是考查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但同时也直接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那么,怎样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呢

如何分析,在方法上没有一定之规,但是要分析得恰当准确,首先应明确分析的对象是什么,对象确定了,找出构成对象的具体因素及其综合特点的过程就是分析。能不能对一个事物、一种说理进行恰当分析,与其说是方法问题,不如说是认识问题,因此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应注意综合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

如何综合,在方法上也多种多样,可把文中的关键词语摘录组合在一起,形成答案,可在阅读中仔细体会、推敲领会句段的含义,结合作者意图对内容进行提炼概括;有时需要概括的内容说了多层意思,依据答案的要求,所做的概括不能遗漏,这时就需要舍取法,将有关的几个意思分别摘取并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多用于并列式结构或有分论点的文章中。

3.提高评价、鉴赏的能力

评价、鉴赏能力是语文诸能力层级中的最高层级,随着卷ⅱ考文学作品格局的确定,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对评价、鉴赏能力的考查也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

文学作品的阅读,虽然与科技文、社科文的阅读一样,都要考查对词义、语义的理解,对文意的把握等能力点,但是由于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更强调对内容的理解、形象的诠释、技巧的把握、语言的体会等。

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首先应了解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因各自的特点不同,阅读理解也各有侧重。小说阅读就是要把握作者在怎样的环境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情节,塑造了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物,从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散文的阅读则需揣摩作者通过怎样的表达方式,传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

同时因考生的理论素养不够,对评价标准不了解也是做题的一大障碍。须知不同的鉴赏内容,其评价标准也不同,如选材、组材主要看是否典型,文章结构要看是否完整,过渡要看是否自然、恰切,前后照应是否合理;表现手法应看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语言要看是否准确、连贯、得体,是否简练、生动、丰富多彩等等。

4.针对命题的特点,加强针对性训练

针对语料选择题目设计方面的特点,平时训练要克服语料选择上的盲目性,如第ⅰ卷以前都定位在科技文,从去年开始有了社科类文字。那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就应该两者兼顾,更重要的是在题型上,要使之与高考题一致。社科类文章放在ⅰ卷考,就应该注意以选择题的方式,从信息筛选、提取的角度设计练习,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同时针对文学作品阅读语料选择上的特点,一要增加相关体裁的文学理论素养,二是加强对相关体裁的阅读训练,最好是将高考已考过的选文作为典型练习,作深入的分析,尽管过去的考题一般不会再考,但高考从选文到命题设计,都是非常考究的,作为解剖典型的“麻雀”,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针对试题编制的特点,可以强化两方面的练习:第一,对选择题,在做完题目明确答案后,可从命题的角度加以审视,明确命题的意图、设题的角度,认识干扰项编制的特点,增强对选择题命题方式的理性认识。第二,做简答题,要提出详细审题、准确答题的要求,克服答题的随意性。

再则,针对现代文阅读题目的设计由浅入深的特点,答题应循序而进,但对这一特点又需作辩证的理解。正因为“由浅入深”,后面的题目可能是前面题目的注脚,特别是最后一道多选题,往往从不同角度对阅读材料作出分析,这其中尽管有错误的选项,但多数是正确的。深入地认识选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样再回过头来去解决前面的具体问题,成功率就会更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