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推进了几十年了,原有的许多病症有了明显改观,教育事业整体上呈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广大人民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更充分的尊重与保障。回顾总结中小学、职校及高校的改革历程,我们对中小学改革的成果最为显著,中小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最大保障,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让广大农村小孩普遍能够接受较为公平的初等教育,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学生并切实减轻了广大农民负担,深受百姓好评。与此相比,职校及高校的改革成果就相对弱些,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颇受以前职校及高校原有复杂行政隶属管辖关系的影响。正是由于不同职校及高校分属不同行政级别管辖,导致对其改革的力度也有所不同,改革的投入程度、发展导向和重视程度都不尽相同,有的至今仍然受到原有隶属关系的影响与束缚,始终打着体制内院校的明显烙印,维系着一些不合理、不正常的客观现象。如职校及高校学历教育文凭效力问题仍然无法实现完全统一,对受教育者权利造成变相的侵害,这应该引起政府及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以高等教育为例,有在职的、脱产的和全日制的,有普通高校的、职业院校的、党校系统的和军队系统的,等等。不管哪一类,都是收费的,但是文凭的有效性也就出现了不同。有的文凭国家教育部门承认、有的文凭国家人事部门承认、有的文凭仅本系统内承认,这一现象让人不免产生疑惑,难道同样的教育深造竞形成不同的结果,甚至个人后天的再努力、再奋斗也会成为徒劳,这样的教育培训机制与教育发展导向似乎不大科学合理。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倍受关注,市场化改革将高等教育推向了市场,于是教育也就成了一种商品。我不敢苟同教育是商品的理念,因为教育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而且是大众化物品,最起码应该保持其应有的共性,既受教育的平等性及一致性,尤其是学历效力的同等性,否则就失去了大众必需品的应有意义。隶属不同体系、层级管理的高校,存在的只是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其教育的对象是相同的,教育的产生的结果即学历也应该是相同的,家长及学生有自主选择接受不同院校教育的权利,并保障其受教育的质量及效果不受影响,否则就应是一种对平等教育权利的侵害。高等教育只有专业、领域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建议各类提供高等教育院校能够尽快实现并轨,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尽快统一全国的高等学历教育,给全民创造一个公平接受高等教育及再教育的良好环境,让教育之树更加茁壮成长、花开叶茂,让教育之果更好地泽被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