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树中 油画作品

 拉斐尔_2008 2013-10-25
陈树中作品

 


                                                                     /田欣

    对于陈树中的油画作品来说,看过的人都会被其画面的繁杂的物象与丰富的情节和细节所吸引,不自觉地走进画面,被带入那些像是在生活中常常见到却又很有不同的情节中——画家营造了我们熟知的生活,确切说是乡下人比较熟悉的生活。那里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观画者像是走进其中,徜徉在那里了。

因为陈树中的油画作品情节繁复,欣赏起来总要一点时间,当观者感受并接纳一个情节之时,也自然地会顺着画家导演的路线进入下一个情节。最为不可思议的是,画面中的这些情节和繁复的物象是有机的结合、榫接在一起的,好像真的就是那样。有一次,一个画家对陈树中说:“你画的这些地方我好像去过,这些东西我也似乎看见过,你画的是哪里?是不是我去过的地方?”还有一次,一个画家说:“你的画儿一个小局部就是一张大画儿的感觉,一张画大约可分成十幅画儿吧!”由此可看出,陈树中的作品被许多内行人和外行人喜欢,被各种年龄和职业的人欣赏,也可看出其画面的繁复之美,是经过画家精心营造的,而这些“野草滩系列”的作品创作历程,算起来已近三十年了。

为此,我们很想走进陈树中的绘画世界,探索一下画家的创作路程。为何如此单一的题材,画家竟可持续三十年的宝贵青春时光。

 

                               一、从腹稿到草图

    熟悉陈树中的人都知道他喜欢乡下,有机会就往乡村跑,看到乡村的热闹场景就激动。在他的速写本中记录了太多的乡村故事。而在城市里,他依旧能在速写本上默画下许多乡村生活的画面,那是多年的乡村生活经历和情感的积淀所累积的。在画家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腹稿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也就是说画家心中生成的画面对其作品的形成至关重要。

2010年四川美术学院的70周年校庆期间,陈树中举办了“生活如歌——陈树中1995——2010年绘画作品回顾展”。展出的作品大部分为油画,而一小部分纸本的创作草图是画家首次展出的作品,很多师生和外来参观者驻足欣赏,拍摄留影。这些纸上草图是画家用铅笔和发黄的素描纸绘制而成(如图1、图2、图3、图4),初看酷似铜版画的韵味,近看可见丰富的线条,深浅不一的线条色调疏密有致,丰富流畅,加入一点土红色彩铅,画面便充满丰富而美妙的色彩感:那天空也好似五光十色,山野间流动着勃勃的生命气息,一年四季的季节感也跃然纸上,远、中、近景空间辽阔,阳光和大气洋溢其间,画面中的人和物也活灵活现的在那里了。这些草图的绘画技法是常见的线条和调子及点线的交织混合,令人感动的是画家所呈现的画面的生动性和自然天成的感觉,这是画家绘画的生命之根,也是画家作品的精髓。当这些尺方大小的草图作品转换成大幅油画作品之时,油画才更具生命力和欣赏性。而这些众多的草图作品也别有韵味,令人回味遐想一番。

  

                      二、从创作草图到布上油画作品的构图经营

    陈树中的绘画草图丰富多彩,多年来在速写本上、单页纸本上积累了大量的草图,以铅笔、钢笔、水墨等多种材料绘制。我们面对其大量有着繁杂的构图的油画作品之时,不知道画家背后所探索的绘画方式的历程和历练。无疑,这些绘画草图是其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但是,对照画家的油画作品与其绘画草图的关系,我们似乎会得出许多结论——画家的油画作品与其事先准备好的草图有许多相异之处,这为我们研究画家的创作心理提供了诸多入口。这里包含画家对草图情节的改动与变化,也包含对大幅油画细节的注入。

由于绘画的材料等因素不同,画家在完成绘画草图阶段和油画绘制阶段的感觉是很不同的。这也为画家在创作大幅作品之时提供了许多能动性,即以全新的感受去建立绘画关系,也让我们对画家的创作草图的审美性、独立性有了确切的判断。我们会思考,画家的创作草图是否会具有更多的感性意义和随意性,抑或在捕捉内心的思想和感受?

 

                                 三、情节的构思

读陈树中的绘画作品,我们不得不随着画家的引导进入情节。这些情节,有的是我们到乡下随时可能看到的,但逐渐的画家在画面中埋下了伏笔,让我们的“读者”进入到我们不可能在现实中见到的情节,我们会觉得“异样”,“有趣味”,“让人联想”等心理活动。在进入画家营造的许多细节之前,我们远视“野草滩”系列的作品,会觉得“很有气势'”,“很抒情”,“高远而辽阔”。陈树中曾说过:“重要的是画面大的意境和丰富的情节、细节的完美结合,这二者关系很不容易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堆砌、罗列之感,不能进入作品的整体境界中去。如果处理得好,那些情节的构思会有助于完善作品的境界,整个画面会形成一种“合力”,充分呈现出作品气势和境界。所以,看似平常的情节,画家如何呈现是大有不同的,况且,许多情节的构思有着超现实的意味,更强化了作品的可读性。

  

                                四、画面中的细节呈现

野草滩系列作品中的“细节'”是异常丰富的,远到天空的云朵,山野上的山石、树木、庄稼,近到人们的表情衣着,瓜果植物上的晶莹的露珠,地面上的一草一木,与人们共处一堂的农具的质感、鸡鸭鹅狗,这些数不尽的细节使作品更具有了“现实感”、“真实感”,让读者觉得亲切而熟悉。这些细节是画家的细心观察而来,也是画家营造画面不可缺少的元素。另一方面,陈树中绘画作品的细节呈现是与情节的安排构思密不可分的,即细节强化了情节,情节带动细节的表达,二者相得益彰。在陈树中的绘画草图中,我们会在方尺之间见到许多细节的表达:线条排列的交错叠加,点化的处理,物象粗细质量,对固态、气态、液态的不同技法处理,手指与铅笔线条的揉搓,都生动自然地呈现了细节的生动性,也是绘画语言的生动表达。在油画作品中,画面的细节呈现由画刀、画笔的并用表现出来,是绘画技法语言与细节的个性化结合。

  

                                五、繁复之美的传统借鉴

    当我们欣赏陈树中的野草滩系列作品时,往往会体会到其与东西方传统绘画的关系,如西方尼德兰早期绘画;中国的民间版画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国画与壁画艺术。陈树中曾观摩山西永乐宫等大量的壁画泥塑,感慨良多:这些气势宏大的泥塑与壁画,绘制年代比西方的文艺复兴要早几百年,而精彩程度比乔托、弗朗切斯卡、米开朗基罗有过之而不及!"(如图5)在野草滩系列作品中,画面的“满溢”构图法,既是陈树中的最擅长之处,也有画家借鉴传统绘画元素的“平面性”、“超时空”处理倾向。“如果画面的情节、构图太简单,我就觉得不好看”。陈树中如是说。的确,野草滩系列作品构图大都是满满当当,由近及远,让读者游走于诸多情节之中,而“高远”的构图更强化了情节构图的繁复之美和作品的饱满之感。

    如果说陈树中的野草滩系列绘画作品的题材有着极强的地域性,这是成立的。画家出生长大在东北的乡村,所思所想自然离不开他所成长的环境,这也是画家的天性使然,也是画家顽固的坚守。但是,野草滩系列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从题材分类上看,其有着群体肖像、风景、静物、人体等多种类别的杂糅,也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民间绘画的形态特征;技法的呈现上又有着写实技法、古典技法、印象绘画技法等多种倾向;从时间概念上来说,既是传统的基本语言特征,又具有新写实主义的当代性。所以,我们不很容易将陈树中的绘画艺术称作什么类的艺术,如果硬要归纳,应该是具有魔幻现实主义和民族、民间艺术相融合的特质。这就体现出其作品既有着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又有着远远超越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去年,一位不很熟悉的朋友给陈树中发来短信:“在前往比勒斯国家公园的路上,我惊奇的发现,您画的情满青山的背景就陪伴在我身边;高原上大片开阔的草原,稀疏点缀的树木,远山之颠足以平视,难道您的画意就选自南非高原吗?”。这说明,陈树中的绘画是以中国东北大地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为情感依托,而所抒发的更多的是画家对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照,对迅猛加快的都市化进程的背叛,对远去的人类家园的留恋与回望……。如果再过去五十年或一个世纪,人们去考量陈树中在二十世纪至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文明快速转型过程中的绘画艺术,这种文化意义就会凸显。

在我们分析近三十年来陈树中的几百幅绘画作品中可以鲜明的看到,繁复的构图占据了绝大多数,高远的构图硕果累累,在村镇与辽阔的山野之间,充溢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和生机,即便是白雪茫茫的冬日景观也被画家描绘得情意绵绵,活力无限,仿佛春之将至,草木复苏,春的希望就在眼前。这样的绘画情节构图,暗合了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和精神追求:饱满,丰收,完满,希望。画家的构图就像“身即山川而取之”,创作了众多“可游可居之境”,像导演一样,将观众带入画面情境之中,在繁复之美的境界里,一同感受并参与了画家的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