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仲瑛胃病治疗精华辑录(三)

 学中医书馆 2013-10-26
犯胃,守原法 进退. 醋柴胡 5g 大白芍 10g 炒枳壳 10g 甘草 3g 制香附 10g 淡吴萸 1.5g 木瓜 10g 甘松 10g 白残花 3g 玉蝴蝶 10 张 金沸草 10g 黄连 3g 南沙参 10g 按:本案发病势急,故以四逆散,吴茱萸汤合用,疏肝,条达肝气为主,与 前案病机虽然一致,但前案病久入络,后期增入活血通络之品. 肝强脾弱, 5 肝强脾弱,肝胃失和 案 17:朱某,女,60 岁,住南京水关桥×号.初诊日期:1986 年 8 月 14 日. 有胃痛史.近一月来胃脘胀痛连及腹部,有牵引感,嘈杂,厌食生冷,大便 常溏,经行量多,有瘀块,舌苔薄,舌质紫,有瘀斑,脉细.从肝强脾弱,肝胃 不和治疗. 广木香 5g 砂仁(后下)3g 炒枳壳 5g 焦白术 10g 制香附 10g 苏梗 10g 陈 皮 6g 炒白芍 12g 甘草 3g 甘松 10g 丹参 10g 白檀香(后下)1g 炒玄胡 10g 1986 年 8 月 21 日:胃脘胀痛趋向减轻,但仍有脘腹牵引疼痛,大便易溏, 间有嘈杂,得食减轻,舌苔少,脉细.拟理气和胃调中,活血止痛继进. 太子参 10g 焦白术 10g 炒白芍 12g 炙草 3g 广木香 5g 砂仁(后下)3g 制 香附 10g 玄胡 10g 丹参 10g 白檀香(后下)2g 佛手片 5g 怀山药 10g 1986 年 8 月 28 日:理气和胃调中,活血止痛,胃痛已止,便溏,日行二次, 时有肠鸣,舌苔薄,脉细.原法巩固治疗. 按:本案患者病机一方面有胃脘胀痛牵引及腹,嘈杂等肝气偏旺,肝胃失和 表现,另一方面有厌食生冷,大便常溏等脾胃虚弱表现,同时还有经行量多,伴 瘀块等夹瘀表现,所以治疗上,以木香,砂仁,枳壳,白术等健脾运脾;香附, 苏梗,陈皮,甘松,檀香等疏肝理气和胃;白芍,甘草柔肝止痛;丹参,玄胡活 血止痛.证情虽复杂,但周师把握病情思路清晰,用药适度,故能奏效. 脾胃虚弱, 6 脾胃虚弱,健运失司 6.1 脾胃虚弱,失养而痛 脾胃虚弱, 案 18:张某,男,60 岁,石油公司工作.初诊日期:1983 年 4 月 13 日.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隐痛久延不愈,反复发作,痞胀不著,口干,右肩背 酸痛,舌质红,花裂,舌苔少,脉细数.拟养阴和胃止痛. 大生地 12g 北沙参10g 大麦冬 10g 石斛 12g 大白芍 12g 甘草 3g 乌梅 6g 木 瓜 6g 丹参 12g 川楝子 6g 片姜黄 10g 炙鸡金 5g 白残花 3g 1983 年 5 月 7 日:养阴和胃,胃痛,痞胀俱不明显,但间有恶心,口干而 粘,大便偏干,舌苔薄黄,舌质红,中裂,脉细数.胃阴不足,失于濡养,和降 失司,原法再进. 北沙参 10g 大麦冬 12g 生地 12g 川石斛 12g 丹参 12g 大白芍 12g 乌梅 6g 橘皮 5g 竹茹 6g 白残花 3g 炙鸡金 6g 炒枳壳 5g 按:胃阴不足,失于濡养,故胃痛迁延反复,治疗以酸味药白芍,木瓜敛阴 生津,合入甘草以酸甘化阴,并取甘凉润泽之生地,石斛,沙参,麦冬以滋阴润 燥,使胃阴得以濡养;又佐入理气而不辛燥川楝子,白残花,鸡内金以理气助 运止痛,且能防止阴柔之品呆滞之弊;病久入络,乃合入丹参,姜黄活血通络定 痛.全方既考虑胃阴不足,又兼顾疼痛以治标,故能获效.76.2 脾胃虚弱,健运无权 脾胃虚弱, 案 19:潘某,男,32 岁,下关粮食仓库工作.初诊日期:1985 年 11 月 23 日. 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窦炎.胃痛二年,逐渐加重,经常痞胀阻塞不适, 恶心,噫气,脘部怕冷喜温,舌苔薄,舌质淡,脉细.脾虚胃弱,健运无权,和 降失司. 潞党参 10g 焦白术 10g 茯苓 10g 炙甘草 3g 法半夏 10g 橘皮 6g 炒枳壳 10g 广木香 5g 砂仁(后下)3g 炒建曲 10g 厚朴花 3g 1985 年 12 月 7 日:按香砂六君加味,药后胃部隐痛减轻,当脘怕冷喜温, 舌苔薄,舌质淡,脉细.脾虚胃弱,健运中焦再进. 潞党参 10g焦白术 10g 茯苓 10g 炙甘草 3g 炙桂枝 5g 大白芍 12g 淡干姜 3g 广木香 5g 砂仁(后下)3g 炒枳壳 10g 炒玄胡 10g 1986年 1 月 4 日:理中健脾和胃,胃痛未作,但仍有嘈心,怕冷,舌苔薄, 舌质淡,脉细.脾虚胃弱,健理中焦以巩固. 按:证属脾虚胃弱,健运无权,方用香砂六君加味,次诊更合入建中,温中 等法,认证,遣方,用药,思路清晰,故能中的. 6.3 脾胃虚弱,寒热互结 脾胃虚弱, 案 20:张某,男,32 岁.初诊日期:1989 年 6 月 28 日. 胃痛经年,胃镜示有慢性炎症.近脘痛月余,凌晨,入晚空腹时发作,有嘈 杂怕冷感,大便一度偏溏,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细弦.中虚气滞,寒热互结. 薄官桂 (后下) 炒白芍 10g 炙甘草 3g 党参 10g 淡干姜 3g 焦白术 10g 黄 3g 连 3g 炒玄胡 10g 高良姜 5g 制香附 10g 煅瓦楞子 10g 1989 年 7 月 6 日:脘宇痞胀隐痛,药后改善,大便转实,舌苔薄,舌质淡 红,脉细弦.仍当温理中焦. 制附片 3g 淡干姜 5g 焦白术 10g 炙甘草 3g 黄连 3g 肉桂(后下)3g 炒白 芍 10g 高良姜 5g 制香附 10g 炒玄胡 10g 炒枳壳 5g 厚朴 5g 1989 年 7 月 20 日:投附桂连理,脘痞,隐痛解除,食纳改善,怕冷消失, 舌苔薄腻,脉细弦.仍当温理,兼祛湿热. 制附片 3g 肉桂(后下)3g 焦白术 10g 淡干姜 5g 黄连 3g 炒枳壳 5g 高良 姜 5g 炒白芍 10g 厚朴 5g 砂仁(后下)3g 川椒壳 3g 炙甘草 3g 按:胃为水火之脏,发病亦常寒热夹杂,投附桂连理,可见病机是以脾胃虚 寒为主,湿热羁留为标. 案 21:盛某,女,33 岁.初诊日期:2000 年 5 月 12 日. 脘宇痛胀,间有发作,嘈心泛酸,胃部怕冷,受凉后胃中有水气声,大便不 实,一日一行,舌苔薄黄,舌质淡,脉弦.脾虚胃弱,寒热互结. 藿苏梗各 10g香附 10g 高良姜 5g 法夏 10g 炒苍术 10g 川朴 5g 炮姜 5g 川连 3g 潞党参 10g 乌药 10g 吴萸 2g 生苡仁 12g 炒枳壳 6g 2000 年 5 月 26 日:胃部痛胀不尽,怕冷不重,大便 2~3 日一行,成形, 口粘,舌苔薄黄,舌质淡,脉弦.脾虚胃弱,气滞湿阻,寒热互结. 原方改生苡仁 15g,加马齿苋 15g 土茯苓 15g 2000 年 6 月 20 日:胃脘胀痛消失,但有冷感,口粘,有时胃中灼热,大便 转实,但不通畅,怕冷,胸背肌肤出现痒疹,舌苔薄黄,舌质淡,脉弦.脾虚胃 弱,湿阻气滞,寒热互结. 藿苏梗各 10g 制香附 10g 高良姜 10g 法夏 10g 炒苍术 10g 厚朴 5g 黄连 3g 蒲公英 10g 马齿苋 15g 土茯苓 15g 吴萸 2g 生苡仁 15g 炒枳壳 10g 潞党参 10g8乌药 10g 地肤子 12g 按: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湿热中阻,寒热互结,一方面以良附,苍术,党 参,吴萸等温中健脾,另一方面又以黄连,苡仁清热祛湿,更合入藿,苏,苍, 朴,苡等以祛湿,乌药,枳壳以理气止痛.与前案不同的是,本案虽属寒热互结, 但湿阻较著,所以二,三诊均加强了祛湿药的力量. 案 22:王某,女,成人.初诊日期:1987 年 6 月 13 日. 病已两年,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脘宇胀痛,腹胀不和,右胁下胀痛,口 干苦,欲饮水,脘部怕冷,近大便秘结,数日一行,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脉弦 滑.中虚胃弱,湿阻气滞,寒热互结,通降失司. 黄连 3g 全瓜蒌 15g 法半夏 10g 淡干姜 3g 川椒壳 3g 乌梅肉 5g 晚蚕砂 (包)10g 炒枳实 10g 厚朴 5g 炒莱菔子 10g 芦根 15g 甘草 2g 1987 年 6 月 20 日:药后脘宇胀痛,胁痛缓解,痞胀,腹胀有减,大便可以 日行,但排便不畅,舌苔淡黄薄腻,脉弦滑.仍从原法治疗. 潞党参 10g 黄连 3g 全瓜蒌 10g 法半夏 10g 炒枳实 10g 带皮槟榔 10g 乌药 10g 川椒壳 3g 淡干姜 3g 晚蚕砂(包)10g 厚朴 6g 煨草果 3g 按:中虚胃弱,湿阻气滞,寒热互结,致使通降功能失司,首选小陷胸汤清 热散结除痞,干姜,川椒壳温中散痞,并选用枳实,厚朴,莱菔子,蚕砂等理气 化滞,协助恢复通降功能.鉴于患者有阴伤之象,乃加入乌梅,甘草酸甘化阴止 痛,芦根养阴清热祛湿.针对病机,诸药合用,终于使通降功能恢复,虽未专用 止痛之药,而疼痛自解. 6.4 脾胃虚弱,寒凝气滞 脾胃虚弱, 案 23:汪某,女,35 岁,南京香料厂工作.初诊日期:1989 年 9月 30 日 胃脘冷痛且有胀感,空腹时嘈杂不适,食不知味,舌苔薄腻,色黄,脉细. 证属脾胃虚弱,寒凝气滞,拟温胃建中. 肉桂(后下)3g 炒白芍 12g 炙甘草 3g 炙黄芪 12g 潞党参 10g 当归 10g 焦 白术 10g 怀山药 10g 砂仁(后下)3g 川椒壳 3g 炒谷芽 10g 广木香 5g 1989 年 10 月 7 日:胃痛虽告缓解,但空腹时不适,疲劳,大便欠实,舌苔 薄腻,脉细.仍当温胃建中. 肉桂(后下)3g 炒白芍 12g 炙黄芪 12g 潞党参 10g 焦白术 10g 淡干姜 5g 炒枳壳 5g 当归 10g 炙甘草 5g 怀山药 10g 砂仁(后下)3g 炙鸡金 5g 1989 年 10 月 14 日:胃痛未作,饥饿时仍有不适感,大便欠实,舌苔薄, 脉细.原法巩固治疗. 按:病机属于脾胃虚弱,寒凝气滞,故径投温胃建中法,用黄芪建中,理中, 参苓白术等合方,胃痛很快得以缓解. 案 24:马某,女,38 岁.初诊日期:1986 年 7 月 16 日: 胃痛半月,脘宇胀痛,怕冷,噫气,咳嗽,舌苔中部黄腻,脉细.脾胃虚弱, 寒凝气滞,肺胃失和. 党参 10g 白术 10g 干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