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仲瑛胃病治疗精华辑录(一)

 学中医书馆 2013-10-26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病症,常见病因有 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基本病机在于"不通则痛" ,理 气和胃止痛是其基本治法. 周师在辨治本病时,充分考虑正邪两方面的因素,强调病邪对机体的影响及 病机的转化,重视疾病过程中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和病理因素的产生,治法常采 用消补兼施,寒热并用,升降相合等综合措施. 周师认为,外邪(湿热,寒邪,痰饮等) ,饮食,情志等是导致胃痛发生的 基本病因,但胃腑受盛腐熟功能减弱,失于和降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同时在 发病过程中,还受到脾的运化功能,肝的疏泄功能的重要影响,治疗时除了针对 病因治疗外, 还应注意恢复脾的运化功能和肝的疏泄功能.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病邪的特性和胃腑及相关脏腑的功能受损,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因素,诸 如气滞,阴伤,痰饮,瘀血,内生五邪等,治疗时应予以兼顾,甚至在疾病过程 中呈主要矛盾时,还应予以重点治疗.在用药上,周师强调,胃腑的功能减弱, 宜用轻剂予以恢复,以免重剂加重胃腑的负担,使功能更加受损;即便是肝气乘 克,其本往往亦是脾胃本虚,治疗上亦需扶助脾胃. 此将周师诊治胃脘痛经验介绍如下: 脾胃不健, 1 脾胃不健,饮食伤中 案 1:刘某,女,52 岁,工人.初诊日期:1983 年 6 月 18 日. 有高血压,胃下垂,胆囊炎,眩晕等多种慢性病史.近因进食冷粽,胃痛两1天,持续不愈,痛在当脘,痞胀闷塞,恶心欲吐,但右胁肋及背后疼痛不著,口 苦而粘,大便二日未行,舌苔黄,中部厚腻,脉细滑.脾胃不健,饮食伤中,防 其诱发宿疾. 藿苏梗各 10g 川黄连 3g 厚朴 5g 白蔻仁 (后下) 炒枳实 10g 全瓜蒌 12g 3g 焦楂曲各 10g 橘皮 6g 法半夏 10g 炒麦芽 12g 广木香 5g 砂仁(后下)3g 按:该患者旧恙在身,脾胃不健,运化不及,复因饮食不节,致使脘痛发作, 乃用藿香,厚朴,焦楂曲,橘皮,法半夏,广木香,砂仁,白蔻仁,炒麦芽等健 脾和胃助运,苏梗,枳实,瓜蒌等消导和胃. 胃中留饮,和降失司 2 胃中留饮,和降失司 案 2:李某,女,29 岁,工人.初诊日期:1989 年 1 月 26 日. 胃痛数年,夜卧后发作,撑胀不舒,口中时渗清水,自觉心下有硬块,手触 有振水音,舌苔薄腻,脉细弦.从胃中留饮治疗. 肉桂(后下)3g 焦白术 10g 茯苓 10g 广木香 5g 砂仁(后下)3g 炒枳壳 10g 炙草 3g 法夏 10g 生姜 3 片 吴萸 2g 川椒壳 3g 1989 年 2 月 2 日:温胃化饮,药后胃痛缓解,泛吐清水减少,但不够稳定, 脘胀,午后胃中有气体走窜,舌苔薄腻,脉细弦.仍从胃中留饮,胃失和降治疗. 制附片 3g 肉桂(后下)3g 焦白术 10g 茯苓 10g 炙甘草 3g 淡干姜 5g 法夏 10g 炒枳壳 10g 淡吴萸 2g 川椒壳 3g 砂仁(后下)3g 潞党参 10g . 1989 年 3 月 2 日:用二诊方加减治疗迄今,脘宇痞胀疼痛虽时有消止,但 心下痞块消失,呕吐清水痰涎等未再发作.原法巩固治疗. 按:本案患者系痰饮阻胃痼疾,初诊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等温化痰饮, 更用木香,砂仁,吴萸,川椒壳等温中理气化饮,二诊时已明显收效,但病邪未 尽,更合入附子理中之意,增强温中化饮的功效.经过月余治疗,终使顽难之疾 趋向稳定. 案 3:许某,女,65 岁,退休人员.初诊日期:1983 年 10月 15 日. 有胃下垂病史.最近脘宇痞胀,疼痛发作,胸闷,噫气,呕吐大量清水痰涎, 怕冷喜温,舌苔薄,舌质淡,脉小弦滑.寒饮内停,胃弱气滞. 肉桂(后下)3g 炒苍白术各 10g 茯苓 12g 姜半夏 10g 淡吴萸 3g 花椒壳 3g 炒枳实 10g 沉香(后下)3g 厚朴 5g 淡干姜 3g 1983 年 11 月 5 日:化饮和中,温肝暖胃,脘宇痛胀基本控制,但仍有怕冷 喜温,持重后有坠胀感,呕吐清水痰涎减不能靖,噫气,舌苔薄,脉细弦.拟原 法调治. 原方加苏梗 10g,制香附 10g 按:本案仍用苓桂术甘汤,与前案不同,气滞,胃之和降功能障碍明显,故 加沉香,厚朴,枳实,苏梗,香附等以理气,降气,促使和降功能恢复. 湿热中阻, 3 湿热中阻,病机复杂 3.1 湿热中阻,胃失和降 湿热中阻, 案 4:谷某,女,60 岁.初诊日期:1999 年 1 月 6 日. 因胃部挛痛,半年前作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粘膜重度炎证,腺上皮部分有 不典型增生.目前胃痛持续难休,呈挛痛状,纳差,恶心,口干苦,矢气多,大 便不实,日 3 次.舌苔薄黄腻,舌质偏红,脉细滑.湿热中阻,胃失和降. 太子参 10 g 川连 3 g 炒芩 6 g 法夏 10 g 炮姜 4 g 大白芍 10 g 炙草 3 g 炒玄胡 10 g 苏梗 10 g 制香附 10 g 青陈皮各 6 g 竹茹 6 g 煨木香 6 g 茯苓 10 g21999 年 2 月 3 日:药后胃部挛痛缓解,口苦消失,怕冷,食纳稍有改善, 大便正常,舌苔薄黄腻,舌质偏红,脉细滑.守原法治疗.原方加附片 4 g. 按:本例患者系湿热中阻,用半夏泻心汤,黄连温胆辛开苦降,健脾胃,祛 湿热,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故收效甚捷. 3.2 湿热中阻,肝胃不和 湿热中阻, 案 5:王某,女,51 岁.初诊日期:1999 年 11 月 8 日. 胃病三年,去年胃镜查为胃窦炎,十二指肠球炎,96 年胆结石手术.心下 间有隐痛,脘痞噫气,食后不运,大便尚调,舌苔中部黄,舌质偏红,脉细.湿 热中阻,肝胃不和. 制香附 10g 藿苏叶各 10g 法夏 10g 川连 3g 炒枳壳 10g 佛手 5g 炒黄芩 10g 厚朴 5g 青陈皮各6g 陈莱菔英 10g 广木香 5g 1999 年 11 月 15 日:脘宇痞胀隐痛好转,食纳稍增,噫气,大便尚调,舌 苔淡黄薄腻,脉细.再予理气和胃,清中化湿.原方加白蔻仁(后下)3g 1999 年 11 月 29 日:脘宇痞胀隐痛缓解,时有噫气,饮食喜温,食生冷物 后肠鸣,大便偏烂 ,再予清中化湿,理气和胃. 藿苏梗各 10g 香附 10g 川连 3g炮姜 4g 法夏 10g 青陈皮各 6g 厚朴 5g 陈莱菔 英 12g 炒黄芩 6g 木香 5g 砂蔻仁(后下)各 3g 炒枳壳 6g 上方连续服用至 2000 年 5 月,于 2000 年 5 月 30 日复查胃镜提示为慢性胃 炎. 按:首诊用制香附,苏叶,陈皮仿《局方》香苏饮之意化湿畅中;更用藿, 朴,夏,连,芩祛中焦湿热;陈莱菔英,广木香祛湿化浊,理气畅中;枳壳,佛 手,青皮疏达肝气以和胃,故能很快获效.三诊时更仿半夏泻心汤之意,加入辛 温消痞之姜,因热象不著,且病久邪入血分,乃舍干姜而用炮姜,周师用药匠心 独运,于此可见一斑. 案 6:张某,女,61.初诊日期:2000 年 6 月 9 日. 既往有慢性胃炎史,结肠炎史,胆囊已手术 10 年.目前胃脘偏左疼痛,食 后及空腹均有发作,泛吐酸水,大便日行 5~6 次,先干后稀,舌质红隐紫,舌 苔淡黄薄腻,右侧中后部大块剥脱,脉细.湿热内蕴,肝胃不和. 川连 4g 吴萸 2g 赤白芍各 12g 法夏 10g 藿苏叶各 10g 炙草 3g 炒玄胡 10g 川 楝子10g 九香虫 5g 炒淮药 12g 竹茹 6g 大麦芽 10g 失笑散(包)10g 青陈皮各 6g 香附10g 2000 年 6 月 12 日:服用上药胃脘疼痛反见加剧,大便烂溏,仍然日行 5~6 次,呕吐黄色胃液,口苦,泛酸,舌苔中后部剥脱,舌质红隐紫,脉细.湿热内 蕴,肝胃不和. 黄连 4g 吴萸 2g 法夏 10g 藿苏叶各 10g 炒玄胡 10g 赤白芍各 10g 炒怀药 12g 炙草 3g 陈皮 6g 玫瑰花 5g 焦楂曲各 10g 焦白术 10g 2000 年 6 月 16 日:胃痛不显,泛酸减轻,口不苦,大便日行 5~6 次,呈 酱色,口中粘腻,舌苔淡薄黄腻,脉细,治守原法,原方加刺猬皮 12g,厚朴 5g, 炒黄芩 10g. 按:病机虽为湿热内蕴,肝胃不和,但前,后诊用药有异,效果截然不同. 首诊以疏肝为主,症状反见加重,二诊舍失笑散,金铃子散,九香虫等活血止痛 药,参入焦楂曲,焦白术,明显收效,可见该患者以脾胃虚弱为主.案 7:张某,女,57.初诊日期:2000 年 6 月 8日. 原有胆结石,已手术取石.近年脘腹疼痛不适,去年 12 月胃镜查为十二指3肠球部炎症,出血,贲门息肉;当时已予激光治疗息肉.目前觉上腹胃部疼痛, 饥饱均有发作,吐酸,有时噫气,矢气多,舌苔黄中后部稍腻,舌质暗隐紫,有 齿印,脉细滑.湿热中阻,肝胃不和. 黄连 4g 吴萸 2g 白芍 10g 法夏 10g 香附 10g 玄胡 10g 川楝子 10g 炙乌贼骨 15g 蒲公英 12g 青陈皮各 6g 藿苏梗各 10g 2000 年 6 月 15 日:脘痞痛胀已不明显,时有噫气,口苦,大便日二,三次, 量增多,质正常,舌苔黄中部稍厚,脉细滑.原方加厚朴 10g 黄芩 10g. 按:湿热蕴于肝胆,疏泄功能失常,致肝胃失和,故予左金丸,蒲公英疏泄 肝胆湿热,香附,金铃子散,青皮疏肝,白芍柔肝,半夏,乌贼骨,陈皮,藿苏 梗等和胃.二诊时鉴于舌苔中部稍厚,故又增入厚朴,黄芩清热祛湿. 案 8:杜某,男,60.初诊日期:2000 年 4 月 14 日. 胃痛史十年余,胃镜检查三次,最近一次提示贲门炎,浅表性萎缩性胃炎伴 肠化,HP(+) 超:未见异常.近一月来胃部疼胀,发作时胸脘闷胀连及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