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 穿越横断山脉 解说词

 福莲 2013-10-26

纪录片 穿越横断山脉 解说词

 引  子
    横断山区,是东方文明古国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六条大江在横断山的挟持下汹涌南下,把这片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割裂成为无数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文化圈。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着二十多个民族上百个支系,保留着从母系氏族到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及社会形态,是世界上至今尚未被充分认识的人类学宝库,是全人类珍贵财富。
    这样美丽的山河,是一片充满诱惑的地方。当一经掀起她面纱的一角之时,就会让人九死不悔地投入她的怀抱。我曾在这片土地上流浪了数十年,每每回到喧嚣得令人窒息的都市,却总又听到她那撩魂拨魄的召唤。
    那里,雄奇狰狞的山崖、繁花似锦的草场以及澎湃的江河、幽邃的层林……甚至天际飘过的白云和轻拂的熏风,都会向来者讲述令人心颤而又迷醉的往事。我们的先祖就是从这里向东去播种华夏文明、去开拓雪域的冻土和中南半岛的热带丛林。
    蜀山氏用温柔的手,驯化了野蚕,创造出了巧夺天工的丝绸。灿若云霞的蜀锦,从这里带着华夏的荣光,直达天地的尽头。小巧的齿贝、释迦的经典、基督的十字架,也都溯此而来。
    现代文明随着高速公路迅猛地进入这片古老的土地,各族的传统文化——那昭示人类历程的足迹——也随之迅速地消亡。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有必要对正在飞速变化、行将消逝的各类传统文化,作抢救性的记录。
    人类的进步,使地球显得越来越小,人们渴求相互认知和理解。这使得因海路开拓及经济文化重心转移,而消歇已久的西南丝绸之路开拓及经济文化重心转移,而消歇已久的西南丝绸之路振兴之势迅猛。因此,对这条道路本身及其沿途文化了解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丝路源头
    巴蜀是中国古代一个独特的地理文化圈,也是对西南各族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一个文化体系,甚至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其历史,也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在这一地区,有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和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更是遍布其间。
    川西平原西缘的岷山,即是横断山系东缘所在。据邓少琴先生在《巴蜀史稿》中考定:岷山当是古史传说中黄帝部和中华民族总先妣西王母所居的昆仑山,“昆仑”急读就是岷。根据古代的典籍,不但西王母与黄帝部在这一带,而且人类的初祖伏羲氏和造人补天的女娲在岷山北麓的天水;黄帝的妻子螺祖——对婚部落蜀山氏在今茂县一带,当是古蜀蚕丛部的一支;黄帝的后裔鲧(gun,音同“滚”)的遗迹在松潘,鲧的儿子禹——中华史上最受尊崇的君主——诞生在稍南的汶川或北川刳儿坪;周族的第一位先祖,农神后稷死后葬在“都广之野”(今成都双流)……这里一向被人们看做是中华文明发祥之地,所以一些历史家说:“中华文明肇自蜀山。”
    沉积过重的历史,在这里无法一一分说,不过与丝路最密切的是“养蚕的创始人”螺祖和承继大禹遗业的开明氏和李冰。
    黄帝夫人蜀山氏的螺祖,是华夏所奉的蚕神。这位夫人有一副奇特的长相——马首人身,所以民间俗称为“马头娘”。这神奇的模样有如“牛首龙身”的炎帝神或“蛇躯”的女娲一样,原本是部族图腾徽记的印痕。岷江的水神,是一位马首龙身的模样,黄帝时代的蚕陵古国,在今汶、茂一带岷江流域,即是以这江神为先祖图腾的,所以作为西王母支系的蜀山氏螺祖,才会有那样一副尊容。
    西汉时代的南丝路,被称为“蜀——身毒道”(身毒,即印度)。四川之所以能成为南丝路的起点,与蜀先民各部族的功绩是分不开的。
    岷山间蚕丛、蜀山氏对野蚕的驯化,应是粗耕农业兼采集时代的产物。“功在田畴”的蜀王杜宇时代,大规模地开拓蜀中的农耕。开明氏首先在灌县(今四川都江堰)开江分洪,李冰父子在这基础上经营都江堰水利系统,创造出了更辉煌的业绩,才使蜀地成为千里沃野的天府之国。卓氏家族等对蜀中矿冶业的贡献……这一切都是西蜀繁荣昌盛不可或缺的。
    川西平原上众多3000—4500年前的古城遗址,近年已被相继发掘确认。这应是承继古氏人宗神、“始作城郭”的鲧所创建的功业。蜀地先民正是以这些古城为据点,开发了富甲天下的川西平原。
    在“川主”杜宇之前,是东来巴人支系所建立的鱼凫王朝。惊世骇俗的三星堆祭祀坑文物中,有一支刻有鱼、鱼凫头、人头的金杖,被一些史家释读为“鱼凫王”。从时代来看,那也当是鱼凫王朝的遗物。其中大量精美的青铜人面具,却有突出的“纵目”标志。还带着更古无蚕丛部的印迹。
    在汉代之前,蜀人已在郫县修建巨大的望丛祠,以此纪念“教民农务”的望帝杜宇和治水的丛帝开明氏。望帝陵中出土的杜鹃纹和蚕纹战国铜戈,进一步确证了举世闻名的丝绸文化的确是肇始于蜀山。
    郫县民众,至今每端午相聚于望丛祠赛歌,男女毕集,老幼扬声。妇女们更以李子互相掷扔为乐,以拾得李子多的为福气,为已罕见古代乞子之风所转化而来的民间游乐活动。
    在蜀王杜宇的时代,已是“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沱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的泱泱大国。至开明王朝时,蜀国更成为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
    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后,将巴蜀文化圈纳入了华夏文明的轨道,更借蜀土的富庶和巴卒的劲勇统一了宇内,自此,巴蜀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经营西南诸夷的大本营。
    秦经营蜀地,除置吏拓道施行秦制外,最重要的是将六国豪户及工匠移民入蜀,将中原科技文化注入本已十分富庶的华阳地区,使巴蜀经济文化得到又一次迅猛的飞跃。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将以冶铁为业的赵国卓氏、山东程氏等徙居临邛,造就了后世的西南铁都。
    秦为了延伸王朝的统治,首先派李冰辟筑了由蜀通往(bo,音同“博”)道(今四川宜宾)的官道。李冰用聚薪焚石然后浇水,使石头爆裂的方式,扩筑了山崖间的道路。其后,常(kui,音同“傀”)又将这条路延伸至朱提(今云南昭通),这是早年在朱提杜宇部北上路线的基础上辟筑的。后来,常进一步将驿道拓进到了黔西北的夜郎和滇东的味县(今云南曲靖),使沿线的部族都纳入秦的版图。就如《史记》中所言:“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这是中央王朝官营开拓南丝路之始。
    像闪电一般极强劲又极短促的秦王朝,为其后的汉代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巴蜀并入秦版图,较之中原其他国家早百余年,实受益匪浅。尤其是李冰治水,成就天府粮仓,乃为旷世奇勋。
    汉代的蜀已成为天下最为先进、富庶地区之一,故史有“扬一益二”之称。蜀中尤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汉初举国设工官九,而蜀中有三。蜀锦、蜀漆及金银器血,不论数量质量,均为举国之冠。蜀地在秦与汉初时经济文化的飞跃,使之成为西南丝路基地的实力倍加雄厚。西南诸族渴慕中原及巴蜀的文明,更仰求于巴蜀的物资。因此,不论是举族“慕义来附”,还是民间商旅入求市易,均不绝于途。
    汉代至武帝之世,中国已成为当时世界最繁荣富强的国家。渴求扩张与开拓对外贸易,是汉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汉代开拓南北丝路的直接原因,虽是为了寻求西方同盟夹击匈奴,以解除汉朝北方的威胁,但就根本而言,乃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欣欣向荣的社会进取之势所必然。因为,在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后,已使漠南无王庭,北击匈奴已不再成为王朝的当务之急。然王朝内部饱绽的张力与汉家君臣不可抑止的勃勃雄心,都促使汉帝向外扩张开拓。从远古辗转相继的民间商道传入的朦胧信息,一旦得到历九死一生而还的张骞的证实,汉王朝开拓由西南通往西方道路的愿望便成了离弦之箭。那一片神奇斑斓而又广阔的世界,不可抗拒地诱惑着勇敢者们去开拓、去征服。西南丝绸之路,是汉王朝为开边而辟筑的。一个伟大的时代,以士兵与民夫的血汗造就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英雄,同时也造就了一座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朽的陆桥——西南丝绸之路。蜀布、邛杖、盐茶、铁器,以及灿若彩云的丝绸锦缎。载着华夏的文明与荣光,跨越峻险的崇山、湍急的大河与莽莽的丛林,而远播海外。异域的文明器物也由此道而进,在与华夏文化的撞击中,迸发出更新异炫目的光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