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菘

 红瓦屋图书馆 2013-10-28

  宋代陆游写有一首《菘园杂咏》,其诗曰:“雨送寒声满背篷,如今真是荷  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头戴笠篷,荷  种菘,一派田园风情,一份生命风雅。晚年的陆放翁,倒也真有些放逸之情,真有几分生命的从容和潇洒。可“九月区区种晚菘”,“菘”,到底又为何物?

  “菘”,即是今天的白菜。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菘”,又可分为两种:色白者,谓之白菜;淡黄者,则称之为黄芽菜。其实,黄芽菜,也是白菜,只不过是小白菜罢了。这种黄芽“小白菜”,多生长于南方,娇小,细嫩,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温情感。黄芽菜,经不起熬炖,似乎最适合于做泡菜了。韩国人大嚼泡菜,里面盖多有“小白菜”存焉。

  白菜,大多种植于北方,北方人习惯于称之为“大白菜”。大白菜中,上品,当首推“胶东大白菜”,每棵都在七八斤左右,真真配得上那个“大”字。大白菜,菜帮白,菜叶青,青青白白,那色彩的搭配,极易让人想到人的某些品性,着实叫人喜欢。

  “九月区区种晚菘”,是因为陆游种白菜,种晚了。大白菜,在北方,真正的种植时间,是在入伏以后,种得太晚了就不能成其“大”。米粒大的菜籽,一撮一撮地撒进事先整好的菜畦里,待到菜苗长出后,要间苗,最终,只留下一棵肥壮的白菜苗。留下的一棵白菜苗,就在菜畦里生长,一直生长成一棵大白菜,到小雪时节,被人就从泥土中拔出。

  在南齐王朝,有一位满腹学问的大臣叫周颙。《南齐书·周颙传》说:“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泛涉百家,长于佛理。”此人,博学宏识,身居高位,却“清贫寡欲”。曾于钟山西麓立“隐舍”,终日长蔬食。卫将军王俭,即谓颙曰:“卿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 文惠太子又问他:“菜食何味最佳?”他应声答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于是,“春韭晚菘”,并为时鲜。

  白菜本身无味,素净清淡。但历霜经冬的白菜,却是变得茎叶肥厚,鲜美多汁,不涩而甜,其菜蔬味道更为深沉醇厚。誉为时鲜,亦不虚妄也。

  今人呼为“白菜”,大概只是因了白菜的表象,似乎把白菜看得过于平淡了。到底还是古人呼为“菘”字,更好一些。这个“菘”字里,有白菜的骨相存焉。据陆佃《埤雅》解释,呼白菜为“菘”,是因为白菜:“青白高雅,菘性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所以说,古人是赋予白菜以松柏之性的。迎寒而生,凌冬不凋,甚至于天愈寒,其葱翠如玉之秉性愈彰。白菜,品性至高。

  据说,白石老人不仅常吃白菜,而且,还将大白菜搬入画中,并题之曰: “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于是,“菜中之王”这美誉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赋予了宽袍肥袖的大白菜。

  孙犁先生,也喜欢白菜。他把“白菜”张之于书斋之中,“墙边立着一幅中国画,画面下方是一棵水墨泼洒勒染的大白菜,上款‘朴素无华,淡而有味’。”孙犁先生喜欢的,到底还是白菜的品性。

 

路来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