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孟浩然·宿建德江》所得到的教益

 丑牛童 2013-10-28

读《孟浩然·宿建德江》所得到的教益

  宿建德江

书法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在网上见人读读《孟浩然-宿建德江》,还有译文。全诗除了“野旷天低树”一句容易产生异解外,其余各句的意思都是显而易见的。通常,人们把此句解读为:“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问题是既然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还低,那诗人如何能看到远处的天空,除非他本人比树还高。如果看不远处的天空,那么“野旷”的视觉也就不存在了。而且此时诗人的位置处于江边,一般来说,江边也不会有参天大树,使人感觉天比树低。因此此句所描述的是“天阔树低”的意境,而不是树高天低的意境。

我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山坳里。周围全是山丘密林。我们从小就看到天空很小。而且整个丘陵地带全是如此,到处郁郁葱葱。中学到县城念书,也是走出这个山坳进那个山坳,感觉到的是“野不旷、天不高,只有树高”。十数年后回家,十数里外“抬望眼,仰天长啸”,面貌全非。郁郁葱葱不见了,呈现是矮小狰狞的山包。真是老牛不识归路了。路人遥指远处一座小山包说,就在哪里。从那时起,树低、天高、野旷的逻辑关系就深深印在脑海里了。

读古诗,专家把'烟渚, 日暮、愁新’间的关系说的很清楚。但却把后两句这个重点舍弃了,只强调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而后两句是写景,更是在教人。诗人心中的树是指“愁”,诗人心中的月是指想念的亲人。所以这两句告诉我,去掉心愁,你将得到一片野旷的天空;把自己的心清静(平志?)下来,你就会发现亲人总是在你的身边。这就是写这首诗的主旨。

亦景亦人,人景一体,以景说人生。这就是古诗的精妙。景是古诗之始之本,展现古诗的绝妙境界,是古诗生命力之所在;人的心境是古诗之母之化,展现古诗的贪求。相同景色,因心情不同而生出不同的诗意。'景’'人’相生,'人’处'景’为之事,是古诗写作所遵循的法则,也是我们理解古诗、获得教益的要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