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龙江省鸡西市田家炳中学“四环”课堂教学

 怡蘭轩 2013-10-29

  黑龙江省鸡西市有一所先以铁路命名,后为纪念著名实业家捐资兴校而更改校名的初级中学,近两年来一跃而起,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样板。这所学校就是原来的鸡西市铁路中学,现在的鸡西市田家炳中学。

  田中校长鞠长生告诉记者,在鸡西市初中学校中,田家炳中学属于薄弱学校,但是老师们改革的愿望非常强烈:只有走课堂变革的内涵之路,主动求变,才能适应新发展的要求。

  ●“四环”教学模式

  鞠长生介绍,在经历了对名校经验进行“临帖——提升——创新”等阶段的曲折前行后,田家炳中学创造性地形成了“四环”课堂教学模式。

  “四环”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自学、展示、点评、检测四个环节。首先是自学环节。教师出示学习目标,设置问题,然后限定时间由学生来进行自学。学生根据引导,认真研读教材,找答案,独立思考问题,查找资料,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标记,由组长根据本小组预习的进展情况,组织讨论交流,小组内各成员的个人疑难问题通过组内互相交流。

  其次是展示环节。展示是“四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上,他们要求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小组展示。学生课堂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或板演,或朗诵,或交流,不拘一格。

  第三是点评环节。在学生自学、展示两个环节进行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与展示情况,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师不能再讲。掌握不太好的尽量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需要拓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再精讲。

  最后是检测环节。通过练习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为了更好地进行“四环”课堂教学的改革,田中也大胆地将教案与学案“两案”有机地合并为“导学指南”。

  ●导学指南

  田中的导学指南把教案和学案进行了整合,合二为一,既比以往更关注学生,实现了知识的分层,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主管教学的高艳秋副校长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导学指南。

  “我们采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完成后同课共用。因为有主备人,其他教师补充,这样就减轻了教师们的工作量,增效也成为可能。”高艳秋介绍,田中的导学指南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了四个级别要求:第一级为A级“识记级”,要求学生自己解决;第二级为B级“理解级”,要求把新知识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入心、入脑;第三级为C级“应用级”,学以致用,要求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第四级为D级“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拓展思维,灵活运用,联系实际提升。

  高艳秋说,在识记、理解、应用、拓展四级知识分层指引下,田中开始了自学、展示、点评、检测的课堂教学。自学环节,学生根据导学指南,采取自学、对学、组学、教师适时点拨的方式,时间为10~15分钟,解决基础知识、应用基础知识;展示环节,组内分工,展示巩固,交流提高,教师点拨,预设生成,时间为20~25分钟;点评环节,时间为5~10分钟,教师对学生自学和展示环节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或点评,形式上又采用教师提问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检测环节,教师精编检测题,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综合运用和拓展知识的比例为“721”。分层检测,总体要求做到堂堂清,占用时间为5~10分钟。

  高艳秋介绍,导学指南还有一块,就是预习作业。教师在放学后或者下节课之前将有预习作业的导学指南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下自学,便于第二天顺利进行课堂教学。

  此外,高艳秋介绍,田中的导学指南还设有“核心贴士”、“发现问题”栏目,供学生及时总结,及时纠正,教师用的指南还设有教学反思栏目,供教师课后回馈整节课的教学内容。

  ●“课型分类”经验

  从借鉴山东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出发,鸡西市田家炳中学形成了“四环”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他们又进行了“课型分类”,并加以尝试和研究。语文等文科学科的教学,大致分为字词、文学常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数学等理科学科又大致分为概念课型、例题课型、概念 例题型、习题课型、复习课型等;而英语学科,则分为词与词组课型、对话课型、课文课型、单元复习课型、综合复习课型、作文课型、习题处理课型等。

  对于课型的分类,他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进行了大胆的课堂呈现。概念、字词、句型等课型,他们采用“预习 展示 当堂检测”的形式;习题课,采用“展示 练习 当堂检测”形式;复习课,则采用“展示 提升 当堂检测”的形式。

  为了使各种课型效率达到最高,他们在课堂环节上对时间进行了优化。如交代目标,最多只有1分钟,可以是教师讲也可以是学生说,可以口头交代也可以用投影打出;展示“核心贴士”也只有1分钟,教师或者主持人要告诉学生预习或展示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核对学案1~3分钟,教师或者学生带领全体学生一起核对结果,要做到准、快;分工展示10~15分钟,要求明确,每人有事做,程序简洁明快,说明问题,生成问题,学生互动。

  鞠长生说,为了积极应对多种课型的需要,学校的许多老师都采用大小循环教学的手段。小循环,即是分散学、分散展示、分散练习;多循环,即是分散学、分散展示、集中练习、集中检测;而在必要的情况下,也会采用“集中学、集中展示、集中检测”的形式。

  评价上,田中将多维评价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他们注入了“演讲之星”、“优秀小主持人”、“最佳组长”、“帮扶之星”等新鲜的元素,让全体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展示出自己的风采。与此同时,多维评价还体现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自学预习的效果、课堂合作的程度、课堂展示的精彩度、知识收获的达成度等评价切入点都纳入到学习评价的体系之中。

  ●多维评价和“一出三进”的教研模式

  田中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问题在教室中发现,困惑在课堂中解决,指导在课堂上完成,交流在教研中提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后,他们也对传统的教研方式进行了改革,实施“一出三进”的教研:走出教研室——走进教室——走进学生——走进教师。

  教务处主任孟祥生老师和负责教研的颜廷武副主任告诉记者,学校要求校长、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每天必须深入课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天要坚持听课,现场指导教师;中层领导坚持每天必须指导好一名年轻教师上好一堂课,每堂课必须把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上。

  每周,田中都要召开教研组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和反馈;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体会和困惑;深入班级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想法和建议;邀请专家听课,听取专家的建议和指导;组织阶段性汇报课,进行示范引路。而后,教师们带着教研活动中总结出来的问题回到课堂,就完成了“一出三进”的教研流程。

  改革初期,鸡西市教育局局长张新山、常务副局长姜长松等几次到学校听课调研,给出指导性意见;在课改进行的关键时期,鸡西市教育学院的专家和所有初中的教研员驻校一个月听课指导,使学校的课改始终沿着正确的路径前行。改革两年多来,田中学生学习主动了,成绩大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日益增强。2009年下半年来,学校已先后接待前来参观的领导、教师280余人次。2009年11月,学校光荣地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鞠长生说,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田中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却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他要和教师们一起迎接新课改的美好明天。 (李炳亭 洪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