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母亲成为“师奶”

 啸海楼 2013-10-29

当母亲成为“师奶”

—— 莱辛《我的父亲母亲》的另一层追问

西门媚 昨天 14:26

(资料图: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图片来源于网络)

追问女人要不要工作,是很难的。哪一方都能讲出无数的理由。但如果问人要不要工作,似乎又太简单。被问的人往往都会吃惊地说:这是一个问题吗?

来广州之前,我常听到粤语里有“师奶”一词。那时,便以为是对中年妇女不尊重的称呼。在广州住了一段时间,才明白,这个词原来并非指中年妇女,而是指特定的人群。专指那种婚后不工作,在家养育小孩,与世隔绝,不修边幅的女性。

这样的女人在人群中辨识度很高。好多都偏胖,宽衣大袍,头发蓬松,推着购物车、婴儿车,有一种外面一切都与她们无关的神情。

为此,我专门查了维基百科。维基百科对“师奶”的解释,跟我的理解一样。早期是香港对家庭妇女的称呼,左邻右舍用这个称呼,是亲切随意,拉近距离。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个词慢慢变得有一点贬义。有人认为,“师奶”老土势利、目光短浅。1990年代,随着已婚女性职业的变化,“师奶”一词恢复中性。但具体意思是很难精确定义的。维基百科举例《HK Magazine》里的读者来信,概括人们对“师奶”的偏见:一、不懂礼貌,或忽视对环境的告示,例如在应该安静的地方高声谈笑;二、爱说人是非;三、为小量金钱而执著,贪小便宜;四、生活节拍比一般的上班族慢。

关于要不要做“师奶”,我查了一下,在广州的论坛里,争论很多。在人气旺的网络论坛,如果有人提出这个话题,必定爆发一场口水战。

这个问题是危险的。

如果你批评师奶,那很容易被扣上歧视的帽子,认为家务劳动没有价值。如果你支持师奶,似乎就在支持现在很多流行看法“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人不能养女人就不要结婚”。

其实,一个女人工作与否,的确是个人自由。就算不工作,受影响的人并不多。具体来看,只影响她自己、老公和孩子,加起来也一共就是三、四人。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对社会也是有影响的,这又说远了。往大了说,意见仍会是两派。一派认为这是节约资源,一派认为这是浪费资源。

今天提起这个问题,是因为新读了多丽丝·莱辛的作品《我的父亲母亲》。作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她父母虚构了理想的一生,另一部分是父母亲的真实经历。

她的父母惨痛地经历了一战,之后,带着孩子离开英国,远行非洲南部,在罗得西亚买下一个小农庄,想开辟新的人生。但命运坎坷,生活艰难。

莱辛有不少的篇幅都在写母亲。

她母亲早年是一位优秀的护士长,曾在一战中救治伤兵,做事雷厉风行,擅长处理复杂的管理工作。她很有音乐天赋,钢琴弹得好,不亚于专业演奏。漂亮高大,喜欢社交。假设留在英国,多半她会去管理妇女机构,或者像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一样,成为改组医院的鼓动者。

但在非洲农场,她只能变身为一位专职主妇,所有的特长都不能发挥。

她不甘家庭主妇的定位,她想把医疗带到这个偏僻落后的地方。她在家里开设诊所,倒贴钱给黑人治病,最主要治疗的是烧伤。当地黑人土著无力看护小孩,幼儿经常跑进火堆里烧伤。她劝说他们进食蔬菜,补充维生素,以增加抵抗力。但是,她的努力都失败了。听诊器被人们当成了玩具,诊疗设备损坏了,药品缺乏。土著的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音乐无人欣赏,钢琴琴键都差不多坏掉了。

从英国带来的华服再没穿过,只剩下虫蛀的命运。

莱辛的母亲成为全职太太是无奈的,这可能跟现在大多数“师奶”不同。但是,莱辛深切地感受到了,全职太太这种角色对母亲的改变。

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女人,在深感对世界无力,与社会隔绝的时候,她经历了严重的精神崩溃。她极力想抓住周围的亲人,先是对莱辛的弟弟不肯放手,一直当婴儿看待,直到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出来干预。之后,莱辛成了母亲的控制对象。

少女时代的多丽丝对母亲爱恨交加,想尽一切办法逃离母亲的掌控。青春期的最大幻想就是离开农场,离开非洲。刚刚成年,急于结婚也是为了摆脱母亲,争取自由。

莱辛早年的作品《玛莎·奎斯特》就写了母女之间的战争。在这本晚年追溯的作品《我的父亲母亲》里,莱辛仍在思考母亲成为“师奶”的这个问题。

她直接写道:“……有人宣称,女人们不应该出去工作,而应该待在家里相夫教子。我不知道有多少像我这样的女人想大声疾呼:‘闭嘴!你们疯了吗。你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们真的想再造出一代抓住孩子不放手的女人吗?’”

在莱辛的眼里,那个优秀的独立的女人,真正的埃米莉死了,死于到农场之后的精神崩溃。之后变成“师奶”的那个母亲,远离了原本的自己。

对母亲复杂的情感和认识,导致莱辛对女性问题格外关注。从二十几岁起,她就组织参与了一些女性团体活动,关注女性的命运。在她一生的写作中,许多作品都是直接表达对女性问题的思考。除了前面提到的作品,还有最著名的《金色笔记》,后来的《天黑前的夏天》等等,乃至晚年的长篇小说《裂缝》。她关注的问题,不仅是女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女人的情感和身体,自由与独立,乃至女性与社会的关系,两性之间的权力之争。从《我的父亲母亲》之中,能看见这些思考最初源于莱辛和母亲的战争。

附:图书出版信息

《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 (英)多丽丝·莱辛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作名: Alfred and Emily

译者: 匡咏梅

出版年: 2013-1

丛书: 新经典文库·莱辛作品

ISBN: 9787544263863

(责任编辑:代金凤)

阅读(5.7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