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乃勇《清人诗二首》

 悟道修行慧能 2013-10-31

王乃勇《清人诗二首》

孟会祥

王乃勇的这件作品,释文是:“篷窗细雨暮秋天,黄叶萧疏古渡边。晴后夕阳山影淡,乱鸦飞破一溪烟。烟水苍茫浦溆明,隔江遥见野云生。诗成尽日垂帘坐,万竹楼头听雨声。清诗两首也。辛卯立秋后三日于古牧野。非文堂主乃勇书。”

写到王乃勇时,我有点犹豫。因为一年前,我曾写过王乃勇的评论,一时并没有多少新见。

众所周知,王乃勇的看家本领是张瑞图,最擅长的书体是草书。其草书如果与张瑞图的草书比较,面目又大不一样。似犹不似,不似而似,是他的聪明之处。在“明清调”行将式微,新帖学日益蓬勃时,也就是说,当“明清调”遭遇“二王”,“江湖派”遭遇“学院派”时,王乃勇实现了华丽转身。他没有固守“明清调”,也没有陷入甜熟“二王”的陷阱,而是通过对《十七帖》、《书谱》等草书法帖的研习,寻绎张瑞图对帖派的继承因素;通过《蜀本怀素自叙帖》等,开发其风格特征;他的作品中也有对颜真卿的体会,甚至遥接魏碑的某些特征。从而,他舍弃了张瑞图的翻折拗峭,但沿用了其昂藏郁勃;他绍承了山阴笔法的圆转无碍,却不求妥帖流美,务要气壮神强;他的字法多内敛,而整体感觉却大开大合。这样,在矛盾中,他找到了一条自己的路。在当今书坛“泛高手”时代,以强烈的个性脱颖而出,一次次征服大展,良非易易。

当然,这并不是说王乃勇已经无可挑剔。其作品最抢眼的长处有二:其一,线能入纸,不浮滑,有紧张感;其二,笔势贯通,如飞流直下,兼以结构拗峭,加强了紧张感。其注重之处,一在点画的张力,一在“大章法”效果。这样,他也就一定有所轻忽。比如,有些字法不甚到位。如“渡”、“云生”、“楼”、“声”等字,草法或可商榷。像“苍”字,过于支离,在作品中也许并不扎眼,但“拿”不出来。古人法帖,不论结字谋篇如何波诡云谲,顺着笔路看去,可读,而且畅达,也就是沉着痛快。这件作品,沉着有之,痛快可能不足。他的拗峭是由点画的长短、连断实现的,如果与黄庭坚的作品比较,就会发现,其短点画显得局促,如“夕”、“影”、“乱”的末笔,不免有骨鲠在喉之感。王乃勇控笔能力很强,在自然书写中,能够预计干湿浓淡,给作品带来笔墨语言丰富的感觉。从空间构成的眼光看,节奏性是比较明显的,但如果沿着笔路去看,则时序性的节奏似乎单调了些。一味追求紧张,也便少了分从容;一味追求密实,也便少了分静虚。也许是个人偏见,我总认为,文字内容的节奏感,与染翰挥毫的节奏感,最好实现二而为一。一首诗,不会全是妙句;一场戏,不能全是高潮,这样才能一呼一吸,契于自然。

评论者不论如何说辞,只能看到创作者的一个侧影。他日乃勇先生见之,必笑我扣盘扪烛也。

201315日星期六

 

王乃勇《清人诗二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